薛蘊青
【摘要】 決定火力發(fā)電企業(yè)在電力市場競爭中能力高低的關鍵是如何降低企業(yè)的成本。沒有低成本的運營,火力發(fā)電企業(yè)就不可能有良好的市場競爭力。文章以勝利發(fā)電廠為例,在系統分析火力發(fā)電企業(yè)成本構成基礎上,剖析了目前火力發(fā)電企業(yè)成本管理存在的問題,提出了幾點具有針對性的對策,對當前火力發(fā)電企業(yè)成本管理具有一定的借鑒意義。
【關鍵詞】 火力發(fā)電; 成本管理; 挖潛增效
一、火力發(fā)電企業(yè)概述
電力是國民經濟發(fā)展的重要能源,火力發(fā)電是我國和世界上許多國家生產電能的主要方法。
火力發(fā)電企業(yè)以煤炭作為主要燃料,利用皮帶將煤炭輸送到制粉系統,通過給粉機將煤粉吹入爐膛燃燒,在爐膛內將水加熱,再經過汽包二次加熱、汽水分離使蒸汽達到飽和狀態(tài),進入過熱器加熱變?yōu)檫^熱蒸汽,過熱蒸汽通過管道進入汽輪機膨脹做功,帶動發(fā)電機將機械能轉化為電能,經過升壓后通過輸電線路輸送至電網。一部分蒸汽從汽輪機中間段抽出輸送到熱網加熱器,通過熱交換后實現對外集中供暖。
勝利發(fā)電廠為火力發(fā)電廠,是勝利油田自備電廠,主要擔負著為油田提供電力和集中供熱任務,總裝機容量104萬千瓦。
三、勝利發(fā)電廠采取的有效成本管理方法
(一)通過指標對標達到降本增效的成本管理方法
就電廠而言,生產運行的各項經濟指標是電廠能耗水平、經濟效益的體現,在指標體系的建立上,勝利發(fā)電廠將綜合經濟指標體現的供電煤耗作為一級指標;把影響煤耗的發(fā)電量、廠用電率、發(fā)電耗水率、鍋爐效率等作為二級指標;把影響二級指標的37個生產運行指標按照專業(yè)和單位工作性質分解落實到9個主要生產單位和輔助保障單位;各單位又把三級指標細化為67個四級指標落實到基層隊和班組及個人,建立了全員、全方位的生產運行指標管理體系。
(二)單耗控制的成本管理方法
勝利發(fā)電廠對用水量、用漿量、鋼球、酸、堿、鹽和主要系統用電等實行控制單耗的成本管理辦法,不斷完善計量系統,健全各項管理制度,在控制單耗不超過確定指標的同時采取措施盡量減少消耗。
用漿量:石灰石漿是脫硫系統運行的主要消耗性材料,初步確定的燃燒每噸煤炭石灰石漿消耗不超過0.22噸,因石灰石消耗與煤炭的含硫量密切相關,勝利發(fā)電廠在煤炭管理上專門制定了控硫措施,盡量采購低硫煤,以降低脫硫運行成本。
鋼球消耗量:鋼球是制粉系統主要的消耗性材料,勝利發(fā)電廠制定了10噸/億千瓦時的消耗量指標,在實際工作中根據煤炭質量情況,不斷優(yōu)化制粉系統運行方式,定期進行制粉效率實驗,控制鋼球消耗量。
對于制水系統的酸、堿、鹽消耗,根據水質和鍋爐系統補水量制定消耗指標,通過制水系統的優(yōu)化運行和降低補水率指標控制材料的消耗。
發(fā)電生產的主要耗電系統包括輸煤系統、給粉系統、制粉系統、給水系統、除灰系統及其他輔機設備,根據系統中各設備的額定功率、負荷情況和機組運行時間制定設備用電率和單耗指標,定期進行分析并納入到機組運行小指標競賽中進行考核,采取措施降低廠用電率。
(三)定額控制的成本管理方法
采用定額控制的成本費用項目主要包括柴油消耗及標準大修、小修項目的修理費、材料費和管理性費用。
1.制定燃油消耗定額:勝利發(fā)電廠制定了《鍋爐燃油考核管理辦法》,規(guī)定各種狀態(tài)下機組啟停用油消耗和月度助燃用油定額,并根據對燃油的影響程度確定了各相關單位的考核系數,實行節(jié)獎超罰,調動了生產運行人員的積極性,降低了燃油成本。
2.制定機組標準大修、小修項目的檢修內容、檢修材料消耗、人工使用標準定額,勝利發(fā)電廠的標準檢修項目執(zhí)行電力系統定額標準。此外,勝利發(fā)電廠自行編制了保溫及材料管理辦法,規(guī)定對于汽輪機本體、主蒸汽、再熱蒸汽、高壓給水管道及其他介質溫度在350℃及以上且管徑Φ38以上的管道使用硅酸鋁保溫材料,其他管道使用一般保溫材料,并根據預算定額計算出每平方米的保溫成本,用定額控制保溫施工成本。
3.確定全廠管理費用的標準定額。對二、三級管理人員的勞保費、材料費、辦公費、差旅費分別按照245元/人年、200元/人年、500元/人年、1 500元/人年的定額計算各單位管理性費用,納入到財務預算管理中,用定額控制各單位的管理性費用支出。
四、勝利發(fā)電廠降低成本主要途徑
(一)加強燃煤成本管理
燃煤成本是火力發(fā)電企業(yè)重要的成本組成部分,約占總成本的70%,因此加強燃煤成本管理的重要性也就不言而喻。近年來,煤炭價格居高不下,影響煤炭供應的不確定因素多且復雜,近年國家在煤礦安全整治、煤炭資源整合、兼并重組和總量控制方面加大對煤炭行業(yè)的管理,從而影響煤炭供應。在這種情況下,降低燃料煤成本成為維持電廠生存和發(fā)展的關鍵。
煤炭采購通常選擇的策略有:一是選擇煤炭市場上可購得的最佳煤炭,保護設備,使維護成本最小化;二是通過抓商機,大批量采購低成本煤炭,使煤炭成本最小化;三是使用優(yōu)質煤以最大程度地獲取高峰期電力市場的商機,使收入最大化;四是根據電力需求的實時變化,在高峰期使用優(yōu)質煤抓商機,在非高峰期則換用低成本煤來降低成本,通過優(yōu)質煤和低成本煤的靈活切換,達到對電力市場和煤炭市場商機的最佳平衡,從而使利潤最大化。
鍋爐燃燒系統的設計對煤炭的揮發(fā)分、水分、灰分、發(fā)熱量等質量指標都有嚴格的限制,高于或低于設計值都會影響鍋爐燃燒的安全、穩(wěn)定和經濟性,所以為燃燒系統采購、輸、配、送適合鍋爐燃燒的煤種對控制煤耗至關重要,對此勝利發(fā)電廠采取了有效的應對措施:第一,抓好燃料煤的質量管理,發(fā)熱量必須達到規(guī)定值以上才可以入爐;第二,不斷改進生產工藝,減少燃煤使用量,降低供電標煤耗;第三,進行動態(tài)成本分析,做到分機組、分小時計算燃煤成本,按日或小時匯總,形成機組的日成本或小時成本,實時觀測燃料煤成本的變化情況,為降低其成本進行事前、事中的管理控制;第四,與燃煤主要供應商簽訂長期供煤合同,降低采購價格以及避免價格波動帶來的風險。完善來煤機械采樣、AB采樣、烤樣、送樣閉鎖管理,建立煤炭管理信息系統,確保煤質“采、制、化”的準確可靠。
(二)加強技術改造,提升機組運行的經濟性
勝利發(fā)電廠先后組織實施一、二號機組汽輪機通流部分改造、汽機高加改造、凝結器改造、鍋爐省煤器改造、燃燒器改造、空預器改造、電除塵改造等重大設備改造30多項,為確保安全生產、提高機組效率、降低能耗打下了堅實基礎。例如:一、二號機組通流部分改造后,機組自動化水平和安全性能大幅度提高,經過熱力測試,每臺機組的熱耗降低了768kJ/kWh,發(fā)電煤耗降低了29.1g/kWh,年節(jié)約標煤32 000噸,機組額定出力由200MW增加到220MW,年經濟效益1 500多萬元,凝結器改造后,機組真空提高了3.5kPa,降低煤耗約6g/kWh。單機每年節(jié)約標準煤8 400噸,產生經濟效益252萬元。2005年又對鍋爐噴燃器進行了改造,不僅使鍋爐最低穩(wěn)燃負荷降至45%,而且減少了硫化物和氮氧化物的生成和排放,具有很好的經濟效益和環(huán)保社會效益。通過利用科技進步和技術創(chuàng)新來進行系統改造和設備治理,帶動了總體技術裝備的升級和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實現了節(jié)能降耗,提升了設備的安全經濟性能。
(三)優(yōu)化設備管理
長期高壓、高溫、高轉速運轉的設備和部件難以避免磨損、老化,產生汽、水、煤、油、風、煙、粉、電等工作介質的跑、冒、滴、漏現象。1998年,為創(chuàng)建“無泄漏工廠”,勝利電廠對全廠129 054個動靜密封點和易磨損、泄漏的設備部位進行了全面清查。通過全面綜合治漏,全廠泄漏點達到了0.27‰以下,低于國家電力公司規(guī)定的0.3‰的標準。治漏工作收到了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全面消除了設備隱患,減少了能源損失,延長了設備使用壽命,降低了生產成本。
(四)實施挖潛增效以降本減費
充分發(fā)揮“創(chuàng)一流”平臺的作用,通過深入開展指標對標、班組建設及勞動競賽等系列活動,調動全員挖潛增效的積極性。
1.加強物資質量和價格控制。不斷加強設備檢修和修舊利廢管理,對設備配件要做到能修不換,減少材料、備品的消耗;積極參與集中采購物資的招標工作,降低采購價格;加強物資的收、發(fā)、存管理,嚴格直達料的數量確認,降低庫存量;嚴格執(zhí)行質量檢驗制度,杜絕因質量問題造成損失。
2.加強維修管理。重點保證影響機組安全穩(wěn)定運行的項目,嚴格控制非生產性維修費用支出;嚴格執(zhí)行內控制度,抓好維修計劃審核審批、項目招標、合同簽訂、審計和結算付款5個關鍵環(huán)節(jié);增加自營維修工作量,控制外委維修項目,能自修的一律不安排外委修理。
3.加強外雇車輛管理。充分利用內部運輸力量,減少外雇車輛;不斷優(yōu)化車輛的調度,特別是對于外雇吊車,要根據機組檢修情況合理調度,減少不必要的費用支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