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梅
坦誠地告訴自己的孩子,他的某個親人即將永遠地離開,不避諱,不掩飾,讓孩子知道當下的真實狀況,直面現實。這是我在法國卡仰大學交流學術期間見到的賈斯汀教育子女的一種方式。在法國幾乎每對父母都是這樣做的,他們認為大人不應該剝奪孩子哀傷的權利。
賈斯汀是我在卡仰大學的老師,也是一位7歲小女孩的父親。一天,在上班時,賈斯汀無比憂傷地告訴我,他的父親被查出肺癌晚期,已經沒有治療的意義,最多只有3個月的存活期。
我連忙勸慰,賈斯汀卻說:“這下子,我女兒艾麗莎可要難過死了。她跟爺爺的關系最親,幾乎是由爺爺一手帶大的?!?/p>
“你最好先別告訴她,她還小,知道不太好?!蔽医ㄗh道。
賈斯汀聽后非常驚訝地看著我:“為什么不告訴她實情呢,反正遲早都會知道的?!?/p>
“那她會傷心難過呀,對她成長不好?!蔽医忉尩?。
“告訴她實情,她才會更好地珍惜跟爺爺在一起的最后時光呀。對他們祖孫兩人來說,都是最好的寬慰!更何況,我們沒有權利剝奪孩子哀傷的權利。”賈斯汀堅持說。
一周后,賈斯汀又告訴我,當他告知女兒爺爺即將死去的消息后,懂事的艾麗莎剛開始果然大哭不止,傷心得不得了。但她很快學會了面對現實,決定把每天的大部分空余時間都用來陪在爺爺的左右,給爺爺端水遞杯,幫爺爺拿衣穿襪……祖孫兩個在一起充滿了溫馨的快樂。
3個月后,賈斯汀的父親去世了。賈斯汀對我說,艾麗莎給他看了她寫的日記“我再也見不到很愛很愛我的爺爺了,但是,跟爺爺在一起的最后時光里,我對爺爺的陪伴和照顧,讓他非常高興和滿意……這也是我僅能為爺爺做的,沒有遺憾……”
賈斯汀說,其實他的這種教育方式也是他的父親教給他的。在很小的時候,父親就從不在他面前避諱談死亡。每當家里養(yǎng)的小貓和小狗患病無法醫(yī)治,父親都會非常認真地告訴他:“它們很快就要死了,你將永遠都不會再見到它們了。”讓他難過好一陣。不像有些父親,為了防止孩子哭鬧,馬上買一只更好的給他。父親說如果那樣做,只能讓孩子變得無情,不知道何謂憂傷,甚至希望它早點死,以得到一個更好的。
“孩子不應被剝奪即將失去親人的痛苦和哀傷的權利。如果對他們隱瞞了實情,編出各種理由來搪塞他們,他們不但不會平靜下來,反而會顯得越來越慌張和不安,甚至會胡思亂想,這對他們的成長大大不利。”賈斯汀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