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velyn
“花了很多時間在網(wǎng)絡(luò)上認識人,卻對周圍的人一無所知。想用30天來認識那些每天見面卻陌生的人?!?012年12月1日,一位微博用戶名為“韓瀲candy ”的女生發(fā)了這樣一條微博。在接下來的日子里,她每天都會發(fā)一張“熟悉的陌生人”的照片,其中有門口賣糖葫蘆的阿姨、書報亭的大叔、天天去的奶茶店里的小妹、樓下面館的老板娘……每天,她都在微博上用140字描述當天認識的一位熟悉的陌生人,為自己的間隔年生活增加了不少樂趣?!绊n瀲candy”自稱為“馬特君”,像她這樣的“馬特君”還有許許多多,遍布各地,他們參加的,是一個叫做“馬特煥新”的活動。
一位名叫馬特·卡茨(Matt Cutts)的Google工程師曾經(jīng)在TED里有過這樣一個演講,他分享了自己用30天嘗試新事物的經(jīng)歷。馬特曾經(jīng)堅持過30天吃素,堅持30天不在晚上9點鐘以后發(fā)E-mail,堅持30天每天為妻子做一件小事,堅持30天鍛煉身體,堅持30天每天畫畫……在實行了一系列30天計劃后,馬特的生活發(fā)生了許多積極而美好的變化,他變得更有自信去迎接生活中的各種挑戰(zhàn)。在TED演講中,馬特分享了自己有趣的經(jīng)歷,同時提出了一個設(shè)定和實踐目標的簡單方法——30天嘗試一種新事物。
馬特·卡茨+煥然一新
在波士頓,一個名叫Oliver Ding的中國人看到馬特這個演講之后,深受啟發(fā)。Oliver是“新四年研究院”的發(fā)起人,他提出了“新四年”的概念,提倡大家把“大三、大四、畢業(yè)一年、畢業(yè)二年”這四年稱為“新四年”,鼓勵大學生們重新規(guī)劃自己未來這四年該如何過。某天在吃早飯的時候,Oliver突然想到“馬特·卡茨”加上“煥然一新”可以簡稱為“馬特煥新”,于是他便在新四年研究院發(fā)起了“馬特煥新”這個社會化媒體項目,鼓勵大家用30天嘗試新事物。
由于新四年研究院向所有人開放,每個人、每個機構(gòu)都可以通過合適的方式參與進來,自由參與,自由退出。參加馬特煥新的方式也非常簡單:想好自己的馬特煥新30天計劃后,通過微博、豆瓣等社交媒體每天發(fā)布自己當天的馬特煥新行為,并加上#馬特煥新#標簽,如:#馬特煥新#之#一天一TED#、#馬特煥新#之#素食#……與大家分享自己的馬特煥新經(jīng)歷。
Oliver發(fā)起這個項目的初衷,是鼓勵年輕人動手實踐一些構(gòu)想已久的事情,因為現(xiàn)在的年輕人每天都有許許多多的想法涌現(xiàn),但很多最終卻都消逝成幻想。心理學家研究表明,21天堅持一件事情,就足以養(yǎng)成一個好習慣。堅持三十天嘗試新事物,即便失敗了,也比從來沒做過進步了許多。
馬特君們
馬特煥新活動上線后不久,就得到了各地年輕人地熱烈響應(yīng)。大家紛紛設(shè)定自己的30天挑戰(zhàn),創(chuàng)想出了各種有趣又有意義的主題,大致可以分為通過改變?nèi)粘A晳T提升生活質(zhì)量,通過學習探索和了解世界,通過溝通找尋人際溫暖三個類別。
許多人都把馬特煥新的過程當作新習慣培養(yǎng)的過程。中國傳媒大學的iliume是第一位馬特君,她的馬特煥新主題是每天跑步,每晚吃一個蘋果,目的是為了完成自己的減肥大業(yè)。從2012年8月16號暑假回家到9月15日,她堅持跑步和晚餐吃蘋果,減重了整整十斤。回想自己那30天,iliume說:“30天更多的不是學到什么,而是一個體驗堅持的過程,嘗試的過程,與自我惰性抗爭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也一直在反思?!睆V東工業(yè)大學“光子冠梓”的馬特煥新主題是養(yǎng)成每天睡前看書1小時的習慣。他利用30天的睡前時間,看完了4本書。更重要的是,提高了睡眠質(zhì)量,同時發(fā)現(xiàn)了自己的改變。馬特煥新結(jié)束后,他繼續(xù)保持了睡前閱讀的習慣,還在考慮進行下一個30天的馬特煥新計劃。
馬特煥新還是一種很好的學習方式,她可以用各種各樣的學習方法來探索和了解世界。新四年創(chuàng)始人Oliver的“馬特煥新”項目是一天查看一條跟教育相關(guān)的維基百科詞條,每天投入一點時間,用30天去學習關(guān)于教育理論和學習理論方面的知識。來自無錫的王薇艷是位詩歌愛好者,她的畢業(yè)論文題目是《現(xiàn)代詩歌教學》,論文開題的時候,她的題目遭受了一些質(zhì)疑,但是她堅持自己的題目,認為語文教育不能那么功利。她試圖在現(xiàn)代詩歌教學方面做些研究,提出自己的意見和建議。于是便開始了自己30天的馬特煥新計劃,每天在博客上分享一位現(xiàn)代詩人及其代表作品。南開大學的“不完整的三點整”平時比較關(guān)注女權(quán)主義,她的馬特煥新主題是“V女生”,每天分享一個女性政治家的經(jīng)歷。
馬特也溫暖
還有一些人利用馬特煥新來做些平時忽略的事情,比如聯(lián)絡(luò)家人、尋找人際溫暖。溫州的LELE_HE給自己制定的馬特煥新計劃是每天給家人打一通電話。清華大學的汪小滿的馬特煥新主題是每天給媽媽推薦一篇文章。2012年年初她幫媽媽注冊了微博,目的是希望媽媽能在微博上通過分享和表達增添生活的快樂。雖然她微博發(fā)得很勤,但和媽媽的互動卻不多。媽媽在微博上更多的是關(guān)注她的動向,而不是自主地去探索學習的樂趣。于是她便計劃每天給媽媽推薦一篇文章,因為媽媽是老師,于是小滿就特意挑選了一些跟教育領(lǐng)域相關(guān)的文章。
浙大學生學生王成在22歲的最后一天得知了一位校友自殺的故事,給了他非常大的觸動。于是,他決定從23歲的第一天開始一輪“30天記錄愛”的馬特煥新活動,記錄下每天那些讓人覺得愛依然存在的平凡畫面:“有天去餐廳的時間有些晚,餐廳里客人還沒有工作人員多,一個小男孩一會兒幫清潔工媽媽收拾桌上的餐盤,一會兒做餐桌上寫作業(yè),一會兒在餐廳游蕩,好奇地觀察每一個客人?!睆V東師范大學“想游過大海的小魚”的馬特煥新主題是“擁抱饑渴癥”,每天給身邊的人一個擁抱,最讓她感動的是她這樣堅持做了一陣子后,有一天收到了別人的擁抱:“今天徒步后被一個擁抱溫暖之后,我真的很感動。因為今天我心里跟自己一直在作戰(zhàn),某個瞬間很希望大家擁抱我,也希望對路過的所有路人說‘加油……她的一個擁抱及時給了我鼓勵?!?/p>
除了大學生,越來越多的職場人士甚至是組織,也開始參與到馬特煥新活動中來。為了讓更多人了解馬特煥新的概念,新四年聯(lián)合青年志、CAPE CHINA、青年實驗工場等青年組織一起,舉辦了一場以馬特煥新為主題的黃油青年會議,讓馬特煥新這個社會化媒體項目開始從線上走到線下。Oliver希望,未來有越來越多的年輕人能夠參與到馬特煥新項目中來,通過30天的小堅持,換來生活的大不同。
責任編輯:陳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