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丹
新課改對我來說既是機遇,又是挑戰(zhàn)。在3月~6月這四個月時間里,我一直在編寫導學案,保證了每一堂課都用導學案上,每上完一課后,就為下一次的編寫積累出經(jīng)驗,然后不斷修正自己的導學案,從不成熟到漸漸成型,逐漸的適應學生?,F(xiàn)在我就來談談在使用導學案的過程中自己的幾點心得體會。
一、對“導學案”最初的認識
最初,我對導學案的認識僅僅停留在表面,認為就是比平時上課多了一篇紙,漸漸地我發(fā)現(xiàn)完全不是我想的那樣,雖然在編導學案時感到很費勁,需要考慮到重點、難點,適合學生,還要考慮到時間,難易程度等方方面面的事情,編完一課需要很長時間。但是把導學案真正拿到課堂上給學生用,我又感到很輕松。學生自己就能按照導學案的步驟要求去自學課文,小組成員合作就能理解課文。我認為“導學案”就是教師為學生設計的“引導”他們?nèi)妗皩W習”的“方案”。他比寫教案更實際,老師上課更輕松,學生得到的鍛煉更多。
二、“導學案”的編寫
我編寫的導學案分為《學習目標》《自主學習》《我的疑惑》《合作探究》《自測訓練》以及《歸納整理》《學習后記》這七部分。在我自己使用的導學案上,我還在每一單元前設計了《課標解讀》這一部分。
(1)首先,撰寫學習目標的時候,我做到了目標與課標相結合,目標與問題相結合。通常在目標中出現(xiàn)的問題,我都在導學案的各個環(huán)節(jié)中展現(xiàn)了出來。比如:在目標中要求的學習生字、詞,了解課文內(nèi)容,我設計在了自主學習環(huán)節(jié)中,目標中提出的有感情朗讀課文,體會表達作者的思想感情等我設計在了合作探究環(huán)節(jié)。
(2)接下來是自主學習部分,我設計的自主學習部分,是學生在課上完成的,因為我覺得學生在課堂上自主學習的效果會更好。學生之間比著學,也都想為自己小組爭光,所以學習效果會比回到家自學效果好。
(3)合作探究部分,我認為是這節(jié)課的教學重點內(nèi)容和難點部分。要突出重點,解決難點。同時,問題要適合于學生的談論和競爭,難易度要適中。問題的提出要有討論的意義,要易于展開談論,能激起學生探究的興趣,還要與學習目標相結合。
(4)自測訓練部分,這部分就是在學習完課文以后,檢測學生的達標情況。學生是否完成這課的學習目標,是否掌握本課的學習內(nèi)容。所以,我的問題設計是針對學習目標來確定的,努力做到淺顯但有價值,有新意,又有創(chuàng)意。
三、小組構建
在還沒有使用導學案上課之前,我就先構建了小組。我遵循組間同質,組內(nèi)異質,男女生比例平衡,個體差異兼顧,關注特殊學生這幾方面的原則,把我班學生30人,分成了5個小組,每組6名學生,并由組員推選出組長、副組長,組員之間共同協(xié)作為自己組起了一個有創(chuàng)意的名字,組內(nèi)各個成員之間有分工,組長負責本組成員的學習、紀律、思想等方面的管理,負責監(jiān)督、督促、輔導組內(nèi)差生,副組長協(xié)助組長工作,同時負責本組評星情況,一周一次總結、匯報、評比。
四、實施“導學案”
我認為一定要圍繞課標,以實現(xiàn)目標教學為目的。要充分體現(xiàn)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輔的新式高效課堂。
我是這樣做的:
第一步:學習目標。導學案在課前發(fā)給學生,上課時按照導學案中設計的步驟開始教學,先由教師導入新課,板書課題。提出“本節(jié)課我們要學會什么”這一問題,引導學生迅速瀏覽導學案中的學習目標,并用自己的話回答。
第二步:自主學習部分。給學生10~15分鐘的時間來完成。關于生字、詞語,可以借助字典和詞典來理解。學生完成后,由老師提問,小組競爭回答,來實現(xiàn)對自主學習部分的反饋。
第三步:我的困惑。請各小組競相提出自主學習過程中所遇到的困惑。我適機導入到合作探究環(huán)節(jié)。在合作探究環(huán)節(jié)小組合作解決提出的困惑,實在解決不了的求助老師幫忙。
第四步:合作探究部分。小組合作解決合作探究部分提出的問題,時間大約10~15分鐘,合作后,各小組對導學案上共同探究部分的問題進行競爭搶答,以此來解決本課的重難點。這里是學生小組合作競爭性的主體。在此要檢測學生的合作學習情況,逐步培養(yǎng)起學生的合作探究能力,讓學生自己去解決問題,以此提升學生的自信心和學習成就感。
第五步:自測訓練部分。還是以小組合作競爭的形式,來提高學生知識面,充分發(fā)揮學生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教師用2分鐘來檢測完成情況。
第六步:歸納整理。先由老師做一下小結,然后學生自主完成歸納整理部分。
第七步:學習后記。學完課文后,你還有哪些建議或困惑,或者是你想說的話,把它填寫到導學案中的學習后記部分。
最后,收回學生的導學案,檢查學生的完成情況,進行評價。
五、我的困惑
(1)在自主學習環(huán)節(jié),絕大多數(shù)的同學都能較好的完成,不留空白。但是也有幾個同學自學速度慢,不能保證全班學生速度一致。
(2)在合作探究環(huán)節(jié),大部分同學都能積極參與,但還有些同學比較內(nèi)向,從來不主動舉手回答問題,不主動和小組成員交流探討。常常被脫離在小組合作學習之外。
(3)時間往往不夠,我采用導學案上課以后,無形之中增加了課程的容量。一節(jié)課才40分鐘,學生要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完成練習,教師要適當評價,時間比較緊。因此不一定每課的導學案都能一節(jié)課完成。
總之,“導學案”的產(chǎn)生,讓我在備課時少了很多無效勞動,減輕了工作壓力,提高了課堂效率?!皩W案”的使用讓“滯?!钡恼n堂變得生趣盎然?!皩W案”的使用給學生搭建了競爭的平臺,增強了學習的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