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文軍
摘 要:實驗課的課堂是一個較為復雜的環(huán)境。處理好實驗課的課堂突發(fā)事件,是實驗課成功的保障。積累了一些處理實驗課課堂突發(fā)事件的經(jīng)驗,歸納為四個方面:充分準備、尊重學生、斟詞酌句、小事化了。
關鍵詞:課堂突發(fā)事件;有效處理;實驗課
作為實驗教師,我們在實驗課上不可避免地會遇到一些“突然發(fā)生”的事情,如,一只小鳥或一只蜜蜂飛進教室,或者學生在實驗過程中不小心打碎了玻璃儀器、打翻了試劑瓶等等。這些事情都是“突然發(fā)生”的,是實驗教師在準備實驗的過程中無法提前準備好的,也是實驗教師必須要面對和處理的問題。突發(fā)事件處理得好,會使實驗課順利進行,使教學任務順利完成;倘若處理不當,很可能會破壞課堂秩序,影響課程進度,甚至可能使本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不能達成。所以處理好實驗課課堂突發(fā)事件,是實驗教師必須要認真研究的重要問題。
本文將從課堂突發(fā)事件的有效處理的概念、特點、經(jīng)驗總結三個方面來進行闡述。
一、概念
所謂課堂突發(fā)事件的有效處理,就是要在短時間內(nèi),既不影響課程進度,擾亂課堂,又不影響學習效果與興趣,成功地把突發(fā)事件平息,并把學生的注意力和興趣拉回課堂。
二、特點
課堂突發(fā)事件的有效處理具有以下兩個特點:
1.迅速性
相比普通的課堂來講,實驗課的課堂是一個較為復雜的環(huán)境。要在這復雜的環(huán)境里用短短的45分鐘完成一定的教學任務,時間是非常緊張的。然而,課堂上的突發(fā)事件又是不可避免的,所以,實驗教師要盡可能迅速地處理課堂突發(fā)事件,使課堂回到正軌。
2.巧妙性
課堂突發(fā)事件是突然發(fā)生的,如果心理準備不足的話,教師容易陷入一種突然的應激狀態(tài),大腦高度緊張,做不到沉著冷靜,只能靠自己的本能來應對,這就可能會使事情的結果不盡如人意。課堂突發(fā)事件的有效處理是指教師在有充分心理準備的情況下,運用自己的教學智慧,科學靈活地運用各種突發(fā)事件為課堂服務,不但巧妙地解決問題,而且最好能夠靈活地把該事件與學生的學習結合起來,起到教育的最佳效果。
三、經(jīng)驗總結
蘇霍姆林斯基說:“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預見到課堂的所有細節(jié),而在于根據(jù)當時的具體情況,巧妙地在學生不知不覺中作出相應的變動。”實驗教師要在實驗課過程中運用自己的智慧,有效地處理課堂突發(fā)事件。筆者在長期的工作中積累了一些有效處理課堂突發(fā)事件的經(jīng)驗,現(xiàn)歸納為以下四個方面。
1.充分準備
俗話說得好,不打無準備之仗。充分準備是實驗課順利完成的前提。準備充分了,實驗教師的心態(tài)會比較平穩(wěn),遇到突發(fā)事件會沉著應對,不會發(fā)慌。如果準備不充分,實驗教師可能會沒有足夠的心力去關注學生,更談不上運用自己的智慧去處理課堂突發(fā)事件了。所以,在課前的實驗準備時,要盡可能地考慮會出現(xiàn)哪些情況,事先想好應對措施。例如,如果某個實驗需要使用酒精燈,那么就要準備好用來滅火的滅火器、滅火沙箱和濕抹布,還要準備好用來治療燙傷的冰塊、自來水和燙傷藥膏,這叫“有備無患”。再如,生物實驗課難免出現(xiàn)學生打壞了玻璃儀器的事件,實驗教師在課前可以提前準備多一些的玻璃儀器,以備學生更換,這樣能為學生爭取盡量多的時間進行實驗,也要準備好收拾玻璃碎片用的掃帚或者橡膠手套,以備學生取用。
實驗教師在實驗課前做好充足準備,將使自己有信心在實驗課上集中精力指導學生實驗和有效地處理課堂突發(fā)事件,保障實驗課順利進行。
2.尊重學生
心理學家分析,學生尤其是中學生已經(jīng)形成了一種自尊意識,他們大部分都具有很強的自尊心,都希望得到平等、尊重。心理學上有這樣一句話:一個有自尊感的人,他也是最善于矯正自己行為的人??梢哉f,尊重學生是實驗教師處理好課堂突發(fā)事件的必要條件。例如,實驗教師在和坐在座位上的學生說話的時候,不要“居高臨下”,讓學生仰視自己,要彎下腰“放低自己”,使自己的眼睛與學生的眼睛處在同一水平線上,這樣學生會感覺到教師對自己的尊重,溝通的效果也會比較好。再如,實驗課上,偶爾會發(fā)現(xiàn)個別學生不做實驗,就那么干巴巴地坐著。怎樣處理這個事件,才能充分地尊重學生,并且使學生愉快地開始進行實驗呢?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觀察、詢問和思索,我發(fā)現(xiàn)學生不做實驗的情況按原因來分,可以分為四種:(1)基本會做但心存疑問。(2)想做但不會做。(3)不會做也不想做。(4)會做但是懶得做。對于前兩種情況,我只要告訴他們實驗內(nèi)容在課本多少頁并且回答一些學生不會的問題就可以了。后面兩種情況的實質(zhì)是學生的學習動機存在問題,在實驗課上短時間是很難解決這個問題的。我多次嘗試,最后發(fā)現(xiàn)最好的辦法就是把自己當成他們的小組成員,跟他們一起做那個實驗,一邊做一邊講每個實驗步驟所要表達的原理和方法。這樣往往能引起他們做實驗的興趣,從而開始動手操作。此時此刻,真是“身教”勝于“言教”了。
“尊重是相互的”,實驗教師在課堂上處理突發(fā)事件時充分尊重學生,學生也會尊重實驗教師,從而達到一種師生和諧、解決問題的良好效果。
3.斟詞酌句
處理突發(fā)事件,要講求時效,不要占用過多的課堂教學時間。為此,實驗教師要盡量縮短處理時間,把突發(fā)事件消滅在始發(fā)狀態(tài),不使其蔓延,這就要求實驗教師說的話要盡可能短,有些經(jīng)常要說的話不妨“斟詞酌句”。例如,學生在實驗過程中不小心把玻
璃儀器摔碎了,玻璃儀器掉在地上的脆響引起學生起哄的聲音:
“喔……”如何才能用最短的時間處理這個事件呢?經(jīng)過認真思考,我采取了下面的做法:趁著這聲“喔”之后的寂靜,只說簡短的三句話:“下課你留下來登記一下。我給你換一個。收拾玻璃碎片要戴上厚的橡膠手套,避免扎破手。”這三句話包含了三個內(nèi)容:(1)執(zhí)行《學生實驗守則》中“損壞儀器要賠償”的規(guī)定。(2)解決問題,使實驗正常進行。(3)表達關愛。一般來說,這幾句話一說完,學生的情緒很快就會平靜下來,也能夠意識到問題已經(jīng)得到了妥善的解決,注意力很快就轉回實驗過程上了。再如,學生上課睡覺,要怎樣處理才有效呢?我思之再三,覺得學生上課睡覺不外乎困了、累了、病了三種情況,只要說兩句話就可以了:身體有沒有不舒服?希望你堅持做完實驗。第一句話表達關愛,第二句話表達期望,學生不會反感,除非太累太困,一般都會回到課堂上來。
教師平時做足了“斟詞酌句”的功課,上實驗課時用起來就會得心應手,既節(jié)約時間,又能得到最佳的效果。
4.小事化了
生物實驗課上,最為普遍的突發(fā)事件是學生做一些與實驗無關的事情,如,說笑、玩手機等等。這類事件,可謂小事,小事化了,一般只要用一句話就可以了。例如,有兩個學生在實驗過程中比賽劃火柴,看誰的成功率高,吸引了很多同學的眼球。實驗教師該怎么做呢?我只說一句話:實驗室不能玩火。態(tài)度嚴肅,語調(diào)平穩(wěn)。玩火柴的兩個學生低下了頭,開始看書,其他同學也把注意力轉移到自己該做的實驗上。再如,有學生玩手機,該怎么做呢?還是一句話搞定:實驗室不能使用手機。關鍵是態(tài)度要足夠嚴肅,語調(diào)要足夠堅定。在這個過程中,學生會明白一些“常識”:實驗室不能怎樣怎樣。教師也沒有多說什么,不致引起學生反感,學生很快把注意力轉移到實驗上去了。
以上是筆者的一些經(jīng)驗總結,歡迎各位讀者多多指教。實驗課的課堂是千變?nèi)f化的,課堂突發(fā)事件自然也會五花八門、防不勝防,處理、解決的辦法,也應當是不拘一格,靈活多樣。我們平時多加留意和思考,可以更有效地把這些事件處理好,從而為每一節(jié)實驗課的成功提供有力的保障。
參考文獻:
[1]張福興,籍敏娜.例談課堂突發(fā)事件的處理方法[J].教育論壇,2004(1).
[2]賈曉娟.例談課堂“突發(fā)事件”的處理藝術[J].基礎教育研究,2003(12).
(作者單位 廣東省廣州市禺山高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