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興堯
“每課一推”,推的是隨文同步拓展的內(nèi)容,即以課文為中心,根據(jù)課文的類型、課堂的需要,向課外的閱讀材料輻射,從而達到以一篇帶多篇,以課內(nèi)帶課外,以精讀帶博讀,不斷開闊學生的視野,豐富語言積累的目的。經(jīng)過一年多的探索實踐,逐漸引領孩子走上了閱讀的快車道。
農(nóng)村小學“每課一推”閱讀筆者所處的學校為農(nóng)村小學,在平時的教學中,筆者發(fā)現(xiàn),這些孩子無閱讀興趣,無閱讀能力,也無閱讀習慣。究其原因,最主要的還是無讀物可讀,無閱讀環(huán)境和氛圍。為改變孩子沒有好書可讀,不知閱讀什么內(nèi)容的書籍,回家后無閱讀環(huán)境、無閱讀氛圍等這些現(xiàn)狀,筆者立足每一節(jié)語文課堂,將閱讀推介活動滲透在平時的教學中——開展并有效落實“每課一推”活動。
“每課一推”,推的是隨文同步拓展的內(nèi)容,即以課文為中心,根據(jù)課文的類型、課堂的需要,向課外的閱讀材料輻射,從而達到以一篇帶多篇,以課內(nèi)帶課外,以精讀帶博讀,不斷開闊學生的視野,豐富語言積累的目的。
在一年多的探索實踐中,筆者將隨文同步拓展閱讀的內(nèi)容靈活地安排在教學的各個時段,讓學生在校充分享受到了有好書可讀、有時間可讀的快樂,從而逐漸引領孩子走上了閱讀的快車道。
一、新課導入時拓一拓——產(chǎn)生閱讀期待
為了讓學生了解課文的寫作背景和文章的相關知識,筆者往往在學生學習新內(nèi)容之前利用拓展閱讀作鋪墊。有時是作者的介紹,有時是主要人物、主要事情相關內(nèi)容的儲備,使學生在已有經(jīng)驗和新知識之間建立某種聯(lián)系,幫助學生對文本“建構屬于自己的意義理解”,以便盡快進入對新知識的學習。
如在教學《千年夢圓在今朝》這篇課文時,筆者先在屏幕出示神舟八號上天的有關資料,讓孩子閱讀并說說了解了哪些信息,有什么感受。在此基礎上導入課文的學習——這是中華炎黃子孫的千年飛天夢。這節(jié)課,讓我們走進課文,去看看中華炎黃子孫為實現(xiàn)這個夢想做了哪些努力?這樣的導入,激發(fā)起了學生的閱讀興趣,讓學生產(chǎn)生了強烈的閱讀期待:“是啊,中華炎黃子孫到底是怎么圓的千年飛天夢呢?”由此學生更主動、更積極地進入到新課文的學習中。
二、教學重點處補一補——深化理解感悟
在閱讀教學中,學生的認知水平與文本內(nèi)涵的理解往往會存在著差距,這時可以利用拓展給學生呈現(xiàn)與之相關的另一種信息,另一種材料。學生在閱讀這些拓展材料時,就會自覺不自覺地進行對比、整合,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在教《慈母情深》一課時,為了讓學生感受1元5角錢對我家來說是一筆大數(shù)目,筆者用大屏幕出示了《母親》中的這樣一段話:“母親上班的地方離家很遠,沒有就近的公共汽車可乘,即便有,母親也必舍不得花5分錢1毛錢乘車?!睘榱俗尨蠹腋惺苣赣H工作的辛勞,我又出示了《母親》中的這樣一段話:“母親為了微薄的工資在鐵路工廠做臨時工,出賣一個底層女人的廉價的體力。翻砂——那是男人干的很累很危險的重活。臨時工談不上什么勞動保護,全憑自己在勞動中格外當心。稍有不慎,便會被鐵水燙傷或被鑄件砸傷、壓傷。母親幾乎沒有哪一天不帶著輕傷回家的,母親的衣服被迸濺的鐵水燒了片片的洞?!睂W生在這些文字材料的補充下,通過比較、整合,感情朗讀領悟到母親生活的艱辛??删褪沁@樣被生活折磨得不成人樣的母親,卻慷慨地將1元5角錢交到了我的手中??梢?,母親對我的那份深深的愛。這樣的拓展使學生對文本的理解變得鮮活、厚實起來。
三、課堂結束處延一延——架設閱讀橋梁
“大語文”理念下的課堂教學,不是一個圓形的完整結構。教師要有強烈的課程資源意識,一篇課文學完后,在學生意猶未盡時,教師要有針對性地向其推薦相關的課外讀物,使閱讀向課外延伸。
如魯迅先生的《少年閏土》中的閏土在孩子的心目中,是一個很完美、很值得向往的形象。學完課文了,學生們都津津有味地談論著閏土的勇敢、聰明。我說:“你們想知道中年閏土的樣子嗎?”學生們對此興趣很濃。我便將《故鄉(xiāng)》推薦給了學生。學生讀完后,提出了各自不同的見解。有的學生講閏土變了,變傻了,變呆了。也許讓學生理解其中的深刻道理很難,不過,把學生從課內(nèi)帶到課外,這一點我們做到了。
這樣的例子還有許許多多:
四、結束語
當然,以上所列只是筆者自己的一種探索,許多地方還需不斷地改進和完善。但無論怎樣,“每課一推”為農(nóng)村小學孩子的閱讀發(fā)展提供了閱讀內(nèi)容和閱讀時間。相信,隨著我們探索、實踐的深入,它將不斷地完善發(fā)展,煥發(fā)出更強的生命力,從而真正引領孩子走上閱讀的快車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