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貴華
在物理教學的同時,要把學生德育放在首位,把德育寓于物理教學中去,才能培養(yǎng)出全面發(fā)展的人才。如何把德育寓于物理教學中去,就要在教學的同時,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世界觀、激發(fā)學生的民族自豪感、激勵學生要勤奮學習。
物理教學德育教育世界觀培養(yǎng)民族自豪感南宋時期著名教育家朱熹,世稱朱子,他一生熱愛教育,孜孜不倦地講學達五十年之久。到了晚年,還是一日不講學,則惕然以為憂。他的教育思想在宋代以后一直影響至今,他關于教育目的、方法的論述,特別是教育思想和教育實踐方法對今天學校德育還是有很好的借鑒。在教育目的方面,他要求學校把德育放在首位。他認為教育學生自幼必須從小事做起,以修養(yǎng)其孝忠信之道,然后再教以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之道。他的教育目的與教育方法中,主張學校必須把德育放在首位。他承襲了孔孟儒家的教育方法,對我們現(xiàn)在學校的德育工作有所借鑒之處。物理學作為科學的分支不單是一種知識體系,其中還包涵了科學精神、科學態(tài)度和方法。我們恰恰可以利用這些適時對學生進行教育,使學生的智力、人格得到全面的發(fā)展和提高。
一、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世界觀
在物理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科學世界觀極為重要,它是人們對發(fā)展問題的總體認識和根本觀點,是科學發(fā)展觀的核心內容,只有在科學世界觀指導下才能立正方向,向著正確的方向前進,才能有所發(fā)展有所成就。
大科學家牛頓,他是力學奠基人,是最有影響的科學家,他的后半生,醉心于神學,幾十年里毫無建樹,在物理學的研究上停滯不前,可見樹立科學世界觀多么重要。我們熟知的物理學家愛因斯坦,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質能關系”的創(chuàng)立者,當他年僅25歲,他突破舊思想束縛,以科學的觀點,建立了現(xiàn)代科學的“相對論”,為后期核能的開發(fā)奠定了基礎,使得當時的物理學突飛猛進,進入了近代物理學階段,最后被評為“世紀偉人”。
在教會的白色恐怖下,布魯諾因積極宣傳日心說被活活燒死,伽利略因支持日心說被判終生監(jiān)禁。這就是科學世界觀支持著他們,堅定著他們的信念,為了真理也愿意獻出生命。
在1911年,盧瑟福提出原子的核式結構模型,他的一位學生玻爾,在他的科學研究中,發(fā)現(xiàn)了核式結構模型與氫光亦的實驗事實不符。在尊重老師與科學之間,玻爾選擇了科學,從而使科學得到了發(fā)展??梢姌淞⒖茖W世界觀多么重要,科學的世界觀,使社會進步。
20世紀,人類能源問題又等待解決,需要我們這一代,下一代不懈地研究,不斷創(chuàng)新嘗試?,F(xiàn)在新技術革命的挑戰(zhàn),我們國家科技和國防建設需要更多更尖端的人才,我們應教育學生建立科學的世界觀,發(fā)展好科技,才能富民強國。
二、激發(fā)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在物理教學的過程中,我們不僅要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世界觀,還要同時激發(fā)學生的民族自豪感。我們祖國是一個五千多年的的文明古國,許多發(fā)明都比其它國家早,我們祖先創(chuàng)造了燦爛的科學文化,為世界科技寶庫增添了輝煌光彩。殷商甲骨文記有公元前十三世紀的日食,比巴比倫最早的日食早記載六百多年;《竹書紀年》中記載了三千六百年前的“夜中星隕如雨”,是世界最早的流星雨記錄;儒家的經書《春秋》,是世界上第一個記錄哈雷彗星的書籍,比西方也是早六百多年;《墨經》是戰(zhàn)國時候墨子著作總集,早在公元前四百多年,它就論述了杠桿平衡原理、小孔成像等觀察研究,這些歷史成就,在講授物理課時列舉出來,大大地激發(fā)了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在我國古代,有許多的先人對物理發(fā)展有過極大的貢獻,其中許多研究成果長期居世界首位。比如指南針的發(fā)明和應用,在軍事、航海、生產中起到重要作用。這值得我們每一位炎黃子孫感到驕傲,充分體現(xiàn)了我們祖先的聰明才智,這就是我們民族的自豪。
我國杰出科學家錢學森,對我國火箭導彈和航天事業(yè)的迅速發(fā)展作出了重大貢獻,他是中國兩彈一星功勛獎章獲得者,中國航天事業(yè)的奠基人,被稱為“中國的導彈之父”。通過對我國歷史上有關科學家的發(fā)明創(chuàng)造,我國改革開放后科學技術的偉大成就,我們國家近年來軍事國防的發(fā)展,貫穿課堂教育,激起學生愛國之情、報國之志,并樹立了民族自豪感、責任感,樹立了為民富國強而奮斗的拼博精神,激發(fā)了他們的愛國熱情。
三、激勵學生勤奮學習
科學的發(fā)展,不是一朝一夕,更需要持之以恒,經歷漫長的過程。物理學家愛因斯坦說過一句話:“在天才和勤奮之間我毫不遲疑的選擇勤奮”。他的話激勵我們每一個年輕人,天才需要無止境的刻苦勤奮。
歐姆定律是電學中的重要規(guī)律,在上物理課時,當講解歐姆定律,我首先向學生介紹德國的物理學家歐姆,他經過了十多年的不斷研究,做了大量實驗。同時,介紹學生課后閱讀文章后的“歐姆堅持不懈的精神”,對學生進行教育和激勵。
法拉弟經過十年的努力研究,才發(fā)現(xiàn)了電磁感應原理,使人類進入電氣時代;居里夫人經過三四年夜以繼日地辛勤勞作,才從含量不足百萬分之一的數(shù)噸瀝青鈾礦中,提煉出一公分氯化鐳;阿基米德為了測定皇冠中是否摻入其他金屬,廢寢忘食,當聯(lián)想到用水的浮力作用時,他竟忘穿褲子就跑出澡堂,最后總結出阿基米德定律。由于勤奮,愛迪生才有一千多種偉大的科學發(fā)明;愛因斯坦才得以創(chuàng)立震驚世界的相對論。
太多的事實地說明,在學習的道路上沒有捷徑,只有勤勤懇懇,一點一滴掌握知識,才能一步步邁向成功。一分耕耘一分收獲,在耕耘的時候,我們就應該付出辛勤的勞動,才會成果豐碩,正處于學習階段的我們,就應該具有像居里夫人、愛迪生那樣的刻苦努力、不懈追求的精神,我們才能實現(xiàn)自己的目標。
綜上所述,我們講德育,是要寓德育于物理教學中,在物理教學的過程中,教導學生用科學的人生觀,世界觀看待問題,通過引導,使學生在學習知識、發(fā)展智力的同時,在思想、品德和其他心理素質上都能夠得到相應的發(fā)展。
參考文獻:
[1]牛彩琴.物理教學中的德育滲透.中學教學參考,2011.
[2]鄧和秋.論朱熹德育思想對當今教育的借鑒意義.湖南人文科技學院學報,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