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穎
【摘要】在新的課程標準下,教師成為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在課上,教師要通過新穎的導課來激發(fā)學生的興趣,活躍課堂氣氛,啟迪學生的思維。在講課過程中,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和教師的主導作用。組織學生在自己探究或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獲得知識,形成技能,發(fā)展思維。
【關鍵詞】新課標;課堂教學;藝術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課堂教學過程實質上,就是科學地組織學生通過實踐、思考、探索、交流獲得知識,形成技能,發(fā)展思維,學會學習。
一、導課的藝術
一堂課的導入是課堂教學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是一堂課得以成功的重要條件。一堂課如果沒有成功的開端,教師會講的索然無味,學生也很難進入最佳的學習狀態(tài),課堂教學的其他環(huán)節(jié)也就很難順利地進行。
1.故事導課法
運用故事、傳說創(chuàng)設一種情景引入新課。由于故事、語言生動活潑,富有一定的趣味,學生比較喜歡這種方式。這種方式不僅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而且還可以激發(fā)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2.情境導課法
所謂情境導課,就是在數學課堂上,教師用語言、繪畫、投影、電腦等手段創(chuàng)設一種情景來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啟迪學生的思維,在不知不覺中獲得知識。教師創(chuàng)設情境的重要原則是,“激”情“引”趣。
3.設疑導入法
思起于疑,這種疑問是啟迪學生思維的催化劑,它能使學生思維由潛伏轉入活躍,進入積極探索狀態(tài)。教師導課時設置疑問,可以引起學生的思考,從而達到啟迪思維,增長智力的目的。
二、講課的藝術
無論是新課、復習課,還是習題課,都要求教師精心備課,確定要講的內容。講課不是簡單地向學生灌輸知識,更主要的是引起學生的思考,發(fā)展學生的思維能力。
1.講課要以學生為主體
從教育學角度來看,知識不是只靠老師教會的而是學生動手動腦學會的,學生的技能是靠自身的體會得到的。教師在這一認識下,在課堂上教師就不再是師長,而是一個學習的組織者,學生是學習的主人。凡是學生通過努力能學會的東西,能做的事情,能講的道理,就應讓他們自己去做、去說,對有困難的學生給與適當的指導和幫助。教師應當用生動的語言將抽象的東西具體化,深奧的哲理形象化,枯燥的知識趣味化。引導學生在探索數學問題的過程中,掌握基礎知識,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2.講課要體現教師的主導作用
課堂上,學生的活動應是在教師的精心設計下完成的。課堂教學過程是教師幫助學生對已有的知識的鞏固、提高的過程,又是一個融會貫通、熟練應用的過程。課堂上教師要指導學生對本節(jié)內容和涉及到的知識技能進行歸納,幫助學生在頭腦里形成知識網絡。新知識講完后,教師要及時給學生布置練習,進行課堂處理或口答或板演,依難度大小分別指定不同的學生解答。然后師生一起評議,正確地給予肯定和表揚,錯誤的進行分析,鼓勵學生給出多種解法。
三、組織學生活動的藝術
學生的數學學習活動應當是一個生動活潑的、主動而富有個性的過程。有效的數學學習過程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己探究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
1.討論要精心策劃
課堂討論是在老師的監(jiān)控下,引導學生自由發(fā)表自己的見解或論證。討論的專題應該是老師精心策劃的,深思熟慮過的,而不是信手拈來的。每個學生都有自由表達自己見解,提出事實和論據,有效地說服別人的機會。因此,學生在討論中處于主動的地位,有利于發(fā)揮學生的獨立思考和創(chuàng)新精神。
2.討論要量力而行
一節(jié)的討論不宜過多,一般一到三個為宜。討論的題目表述要精煉,論證正確規(guī)范。內容要求根據教學目標和學生實際知識能力,選擇的內容能引發(fā)學生興趣和探究欲望,既不能超越學生的知識和能力范圍,又不局限于已有知識。
3.教師要善于調控
在討論中,教師的主要作用是引導學生圍繞議題中心發(fā)言并促進學生之間的相互作用。在討論中,教師是一個引導者、組織者、調節(jié)者和參與者。教師經常要做的事情是鼓勵、邀請學生大膽發(fā)言,參與討論,要求學生進一步講解自己的觀點,總結討論結果,解決問題中的疑難。
四、結課的藝術
每一節(jié)課都要以適當的方式結課,要緊緊圍繞教學內容的重點、目標和知識結構,針對學生的學習狀況和課堂教學過程,或對知識作總結概括,或對教學內容進一步延伸,拓展知識面。結課的方式一般常用歸納式、比較式、練習式等等。
1.歸納式結課法
歸納式結課,是數學課堂上常用的結課方法。即在課堂教學的最后幾分鐘,由學生或老師對本節(jié)所學知識進行整理、歸納,使之條理化。讓每一位學生形成知識網絡,達到鞏固知識、掌握知識的目的。歸納的語言不是對講述內容的簡單重復,歸納的內容應是本節(jié)的重點內容和基本方法。教師通過對小結的巧妙設計,讓學生在頭腦中留下清晰的整體思路。
2.比較式結課法
比較式結課,就是在課堂教學將要結束時,對教學內容采取辨析、比較的一種方法。目的是加深對新知識的理解,提高學生的辨別能力,培養(yǎng)學生思維的廣闊性和靈活性。
3.練習式結課法
練習式結課法,是數學課堂上最簡單的一種結課方式。在師生共同探索學習后,學生領會一種新的結課技巧或方法,教師可以給學生設計相關的練習題來鞏固新方法。檢驗學生對新方法的掌握情況,及時發(fā)現存在的問題。
總之 ,課堂教學的組織體現了教師的教學水平。教師要結合具體的教學內容,精心備課,將各環(huán)節(jié)組織好。讓學生自己主動探究,親身感受知識的形成與應用過程,更好地理解知識,掌握必要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發(fā)展應用數學的意識和能力,培養(yǎng)創(chuàng)新品質。
(編輯:李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