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麗霞
創(chuàng)設(shè)學習氛圍,激發(fā)學習興趣
教師要想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每一節(jié)課的導入至關(guān)重要。導入激趣有多種形式:實物導入、情境導入、故事導入等。如我教劉白羽的《日出》時,用多媒體播放自己從網(wǎng)頁上找到的清新、明朗的自然景象,再配上優(yōu)美的音樂,讓學生有親臨其境的感覺。在做了一次又一次的渲染之后,作者終于推出了雄偉無比的高空日出奇景,并對此進行充分的、細致的、油畫般的描繪——它的色彩,它的形態(tài),它的氣勢,會給人思索與遐想,筆墨不多卻令讀者無法忘懷。
采取靈活形式,提高學生興趣
教《故鄉(xiāng)》時,我根據(jù)課文的重點來設(shè)計課堂教學及制作相應(yīng)的課件,引入與課文有關(guān)的生活小常識,引出課文重難點,并把自學提綱投影到屏幕上:整體感知課文,作者描寫了哪幾個故鄉(xiāng)?針對這些問題進行討論。然后師生共同歸納出概括要點的方法:中心提煉法、歸納綜合法、表達分析法等。通過回憶中的“故鄉(xiāng)”、現(xiàn)實的“故鄉(xiāng)”、理想中的“故鄉(xiāng)”的對比,讓學生消除了時間、空間的限制,從而使學生一目了然,減少了老師講、學生聽的時間,讓學生有更多的時間去思考和討論,變被動為主動,在不知不覺中學到了知識。授課時因做到了講有度、練有序、針對性強,改變了為講課而講課的純粹為傳授語文課本知識的枯燥教法,真正激發(fā)了學生學習的熱情,改變了“要我學”的被動局面,形成了“我要學”的可喜氛圍。
加強學法指導,保持學習興趣
加強課外閱讀的指導。現(xiàn)在的中學生寫作語言生硬,材料缺乏,究其原因,是缺乏知識的積累,這僅靠課堂教學是不夠的。因此我結(jié)合新教材單元重點,利用課堂教學,盡量做到一課一得,讓學生學到閱讀的方法,然后將這些方法延伸到課外閱讀中去,不斷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讓學生真正得法于課內(nèi),得益于課外。教師要通過課堂的范文教學向?qū)W生介紹有關(guān)作品,指導學生開展課外閱讀,課內(nèi)訓練那一項內(nèi)容,就在課外閱讀中豐富知識。
課外閱讀要有指導性。(1)要指導學生隨時摘錄。這就要求閱讀書籍必須認真鉆研,深刻理解,要記要點,不能囫圇吞棗。把好的片斷、精美的語句摘錄下來,分類整理,妥善保存。(2)要指導學生寫讀書筆記。閱讀一篇文章,不要敷衍了事,走馬觀花,要把文章中的感受寫出來,還可以專記人物描寫、景物描寫的詞語,也可以搜集名言警句、古言古詩,內(nèi)容不拘一格,為寫作積累材料。(3)要利用紀念活動推動學生課外閱讀。比如,在“五一”、“五四”、國慶等紀念日,指導學生閱讀一些紀念性的文章,引導學生召開主題班會、詩歌朗誦會、演講會、讀書心得交流會等,為學生創(chuàng)設(shè)提高寫作能力的環(huán)境和氣氛。(4)要因材施教。對不同程度的學生采取不同的方法。對于語文水平較低的,指導他們多讀短篇和興趣較濃的作品;對于能力較高的學生,指導他們多讀些長篇名著;對于有其他愛好的,指導他們多讀一些天文、地理等方面的知識。
改變作文教學方式。(1)提倡多訓練作文片段。作文不一定成文,課堂內(nèi)外的每一句話、每一小段文字都是作文訓練。片斷作文體現(xiàn)“多樣選擇”的特點,并通過做好局部,以局部促整體,把大困難化成多個小困難,逐個擊破,化解學生怕作文的情緒。訓練主要是培養(yǎng)學生的寫作興趣和良好習慣,使學生在寫作時文思敏捷,語言通順,行文流暢。因為片斷練習是由學生自己確定中心,自己選材,費時不多,難度不大,學生容易接受,只要長期訓練,就會不斷提高寫作能力。(2)注重學生互改互評作文。學生寫好作文之后,我先閱讀,把作文分為優(yōu)、良、中、差四類。在修改指導課上,根據(jù)學生的寫作情況對寫作思路進行點撥,根據(jù)思路點撥選取一篇文章在課堂上做詳細修改,集體討論優(yōu)缺點,寫出評語。然后把四類學生分為一組,每組一篇各類文章組織修改,開展小組評論。最后課堂反饋,讓各個小組長評價一篇文章。同學們始終處于主動探究的狀態(tài),互評互學,取長補短。在互評活動,學生通過閱讀不同同學的周記和作文,增強了思維的發(fā)散性,擴大了閱讀量,拓展了閱讀視野,開闊了思路,既增加了練筆量,又練習了不同文體的作文,一舉兩得。
責任編輯 魏文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