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淑華
摘 要:隨著素質教育的逐步深入,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越來越受到普遍重視,然而教師的心理健康問題卻長時間被人們忽視。目前,我國中小學教師,尤其農村教師的心理健康狀況令人十分擔憂。幫助教師調試不健康心理,營造一支心理健康、技術過硬、樂于奉獻的教師隊伍,對我國的農村教育事業(yè)盡快適應時代發(fā)展的需求有著重大意義。
關鍵詞:新課程;教師心理;調試
本人通過對198名農村教師進行問卷調查分析發(fā)現(xiàn),教師之所以出現(xiàn)低職業(yè)認同感、低喜愛度現(xiàn)象,主要原因在于:教師職業(yè)要求教師無私奉獻,社會輿論也常把教師比喻成“紅燭”“人梯”等等,但是在目前社會急劇變遷的形勢下,教師待遇之菲薄,工作之繁重,責任之重大,是其他行業(yè)所難以比擬的。因此,了解農村地區(qū)教師的心理健康水平,探究農村地區(qū)教師心理健康水平的成因,探索促進農村地區(qū)教師心理健康的策略,對我國的農村教育事業(yè)盡快適應時代發(fā)展的需求有著重大意義。
一、新課程改革背景下教師心理壓力產生的原因
通過問卷調查發(fā)現(xiàn),在被調查的教師中,高達63.5%的教師常常感到疲勞,43.1%的教師處于煩躁、焦慮之中,30.8%的教師出現(xiàn)了失眠或睡眠狀態(tài)不好,23.6%的教師覺得不安。分析其原因,我們認為,導致教師總體心理健康水平不佳的原因可能有:(1)社會轉型期道德倫理等的新舊交替,教師角色的轉變;(2)大幅度的教育改革,需要教師在學歷、現(xiàn)代教學方法與技術、知識更新等方面要有全面的發(fā)展,使得教師很容易產生壓力和焦慮;(3)教師的物質生活水平普遍不高,家庭負擔重;(4)教師渴望受到公平、公正的待遇,社會對教師這一群體的期望值太高,家長、學校、社會的壓力,使得教師長期生活在壓抑的氛圍中;(5)教師之間的相互競爭,衡量標準的單一化,使得教師之間人際關系緊張;(6)教師的娛樂時間很少,得不到有效的放松等。
二、新課程背景下教師心理壓力的緩解策略
1.促進教師對新課改理念的認同和接受,并進而自覺自愿地踐行
管理者需要積極促進教師思想的轉變和角色的轉變,正確認識自己在新課改下的角色,保證教師在新課改背景下的專業(yè)成長。(1)從知識的復制者到建構者;(2)從教學的管理者到組織者;(3)從傳授者到促進者。
2.促使教師有成就感
教師在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之后,容易產生工作疲勞癥。學校不能為教師提供成就事業(yè)的氛圍,會使教師對事業(yè)失去追求的欲望和動力。因此,要尊重教師的個性和內在需要,善于和教師進行感情交流,敏于捕捉教師專業(yè)發(fā)展的多種信息和需求,教師參與、投身新課改的動力就會油然而生。
3.增強教學效能感
教學效能感的概念,是指教師對自己影響學生學習行為和學習成績的能力的主觀判斷。由此可知,教師的教學效能感與學生有著密切的關系。因此,在新課改過程中增強中小學教師的教學效能感,也是減輕心理壓力的途徑。
4.學會自我調節(jié)
新課程改革不僅對課程結構、方法等提出新的要求,還對教師的素質提出更高的要求。只有具有良好的心理成熟度、較強的心理承受能力、自我調節(jié)壓力能力,教師才能以積極進取的心態(tài)戰(zhàn)勝工作中的困難。
總之,小學教師心理壓力的緩解不僅需要全社會的參與和支持,更需要自身的努力。有了社會支持,教師才能感受到溫暖與關懷,提高教學效率,改善教育方法。教師有了自身的努力,增強了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和耐壓能力,這就可有效地應對壓力、緩解壓力。
(作者單位 甘肅省山丹縣東樂鄉(xiāng)西屯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