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春英
【摘要】在課堂教學中,語言(英語或漢語)在交際中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并受到了教師們的普遍重視,但非語言交際行為在課堂教學中的作用卻往往被忽略。本文探討了教學過程中教師非語言交際行為的功能、種類,并根據(jù)英語學科的特點提出了一些有效利用非語言交際行為的教學建議。
【關鍵詞】初中英語 課堂 非語言 交際
非語言交際指除了語言之外的所有交際手段,包括肢體語言、服飾(如制服、發(fā)型、化妝)等。拿身勢語舉例:“身勢語”同語言一樣,都是文化的一部分,在不同的文化中,身勢語的意義并不完全相同??梢姡髅褡逵胁煌姆钦Z言交際方式。
一、交際能力的理論及其對外語教學的影響
喬姆斯基提出的“語言能力”概念雖然得到了許多語言學家的認同,但在語言學界也引起了不少異議。這些異議多數(shù)是來自于社會語言學家,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人物當推社會語言學家海姆斯。他認為,喬姆斯基的“語言能力”的概念是不完整的,因為它只注重了人的內在心理因素,而忽視了語言外在的社會文化因素,舍棄了語言的交際功能。受喬姆斯基“語言能力”的啟發(fā),海姆斯在60年代提出了“交際能力”這一概念。海姆斯認為,喬姆斯基所謂的語言能力只是一種語法能力,然而,一個兒童是在社會化的過程中習得母語的,他不僅能按本族語的習慣說出符合語法的句子,而且還能在一定的場合和情境中恰當?shù)厥褂谜Z言形式。
二、非語言交際的主要種類
非語言交際行為是指語言范疇以外的行為。表現(xiàn)形式主要包括目光控制、手勢、身體動作、頭部動作、面部表情、身體距離、沉默等等。
1.目光的作用。目光是人際溝通中重要的信息來源。在人際溝通過程中,與溝通對象保持目光的接觸是十分必要的。
(1)目光接觸表示對對方的注意。
(2)目光接觸可以實現(xiàn)多種情感交流。
(3)目光接觸可以表示彼此的距離。
2. 面部表情。面部表情不僅可以展示自己良好的人格,還可以掩飾自己的一些缺點。善于利用自己豐富多彩的表情,可以在人際溝通的過程中給人留下良好的印象。
3.習慣動作。在人際溝通中,人們的習慣動作很容易引起別人的注意,不同的身體習慣動作具有不同的含義。心理學家研究發(fā)現(xiàn),人們經(jīng)常使用的身體動作表達了一些特定的意義。
4.姿態(tài)和手勢。當人們的身體略微傾向交談的對象時,表示對對方比較尊重或者對對方的話比較感興趣;微微欠身表示謙恭有禮;身體后仰表示若無其事與輕慢;側轉身子表示厭惡和輕蔑;背朝對方表示不屑理睬。這些都是我們在日常生活中約定俗成的“體態(tài)語”。
三、非語言交際行為在初中英語課堂教學中的功能
非語言行為是人類交際活動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如果忽視了非語言信息,交際過程就會不完整。至于何為非語言交際,眾說不一??傊?,非語言交際指的是語言行為以外的所有的交際行為?;蛘哒f,非語言交際是指在交流環(huán)境中除去語言刺激以外的一切由人類和環(huán)境所產(chǎn)生的刺激。許多研究表明,教師需要學會運用非語言行為去提高課堂教學的質量。Cooper認為,教師如果學會如何在課堂上更有效地運用非語言行為,師生間的關系就會得到改善,學生的認知能力和學習效率也會提高。可見,非語言行為在英語教學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1.教學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組成部分。雖然語言行為與非語言行為有著各自不同的特點,但它們卻絕不是截然分離、相互排斥的。相反,它們是相互依存、相互促進、相輔相成的。在英語教學活動中,教師的口語行為是主要的,其任務是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傳授語言知識,交流思想感情。而非語言行為在其中則發(fā)揮著重要的輔助作用,它能積極地配合教師的口頭語言,更好地吸引和調動學生,更生動準確地傳授知識,更細膩形象地交流情感。
2.教師自我評估授課質量的有效手段。在教學實施過程中,教師可從學生的非語言行為中獲得有意義的信息,并可以此作為學生對授課內容的反饋信息來判斷自己的教學效果,進而調整授課的方式、方法。
3.影響教學效果的重要因素。從心理學的角度看,在授課過程中,學生應該始終對教師的講授存在一種信息的期待心理和渴求心態(tài)。因此,英語教學又可稱作是一種心理現(xiàn)象,運用語言的過程實際上是表達心理活動的過程。這就要求教師在授課過程中,首先要對自己擁有的素質、具備的能力以及講授的知識表現(xiàn)出一種熱愛而堅定的自信,這是一種潛在的、具有重要影響的非語言行為。如果教師講授知識生動形象、語言表達準確到位、語音語調標準動聽,處處洋溢著對所教學科的熱愛之情,且充滿堅定的自信,那么,這種課堂教學就會具有無形的魅力,學生就會對教師產(chǎn)生由衷的親切感和信任感,進而激發(fā)其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總之,英語教師應當認識到培養(yǎng)學生非語言交際能力的重要性,并將非語言交際教學引入英語教學的課堂,在教學實踐中更好地選擇方法和策略,以適應當前英語教學改革的需要。
參考文獻:
[1]馬莉.非語言行為在英語教學中的作用及其運用[J].中國校外教育(理論).2010.
[2]許曉梅.非言語溝通研究的進展[J].浙江社會科學.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