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桃
摘要:學生發(fā)揮想象,寫的很有創(chuàng)意,有寫他父親責罵他不優(yōu)秀的,有寫他再作詩很吃力的,還有寫他多次靠功名考不上的,總之各顯神通,言之成理,既鍛煉了學生的想象力,又鍛煉了學生的寫作水平,一舉多得,這都是留有空白的好處。
關鍵詞:因文設情 續(xù)寫 興趣 想象
初中語文教學,不單純是知識的教學,更多的是對人文的感悟,這就離不開激發(fā)學生的情感,更好的為教學服務。多年的語文教學實踐使我深深地體會到,要激發(fā)學生的情感就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努力:
一、因文設情,以情入文
語文課教學之初,教師可用模型、標本、圖片、幻燈、錄音、錄像等形式創(chuàng)設一種生動感人的教學情境,使學生為之所動,為之所感產生共鳴,激勵他們快速進入課文的情感世界之中。如教學朱自清的《春》,教師可先放一段有關春天風光的錄像帶,花塢春曉、桃紅李白等春景激起學生對春天的喜愛之情?;蚍乓磺洞禾煸谀睦铩返匿浺簦瑒?chuàng)造意境,使學生在美妙的樂曲聲中自然進入對課文的學習。又如教學冰心的《小桔燈》,教師可自制小桔燈,在導入新課之前,將模型展示出來,引起學生的集中注意和有趣思考,引起學生尋求探索新知的積極性,為學生理解新知識提供感性材料,也為學生架起了從形象思維到抽象思維過渡的橋梁。從而激發(fā)學生思考:冰心奶奶筆下的《小桔燈》該是怎樣的呢?文中小姑娘的形象又是如何呢?
二、巧設懸念,因情造勢
好的教師知道選擇怎樣的課文,在哪里可以吊起學生的胃口。這正可以激發(fā)學生求知的欲望,教師在讓學生接觸課文之前,可先自己復述課文情節(jié),在關鍵處停下來,讓學生去猜測情節(jié)會如何發(fā)展,人物的命運會怎樣。這樣巧設懸念,往往能激起學生的好奇心,學生閱讀課文的熱情就會大增。如教學《孔乙己》、《競選州長》、《變色龍》這一類課文時,教師可采用這種方法去激發(fā)學生的情感。
三、創(chuàng)設疑問,啟迪思維
教師在導入新課時,可針對所講內容,提出一個或幾個問題讓學生思考,從而使學生的思維更加集中,積極地期待著問題的解決。這樣導入新課,能較好地吸引學生的注意,使學生產生一種強烈的求知感,增強講課的吸引力。如教學《驛路梨花》時,可設計這樣的提問:標題一語雙關如何理解?文中兩次誤會、三設懸念、四寫梨花分別從哪些語句體現(xiàn)出來?在面對這些問題,學生思路清晰,在看課文時,很快就抓住了關鍵,對于文中的誤會,學生很快就找了出來,所設的懸念,哪一個小組也得出了滿意的答案,最后,學生們認識到哈尼小姑娘有一顆純潔美好如潔白梨花一樣的心靈,邊去軍民情誼深厚。這堂課的成功,都因為教師設置的問題巧妙,有梯度性,層次清晰,學生把握起來簡單。
四、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課文,有時學生因為提前看了,就覺得不新鮮了,教師可以從課外入手,用富有吸引力的故事打開學生的好奇之門,教師可以抓住青少年這一特點,針對教學內容,從與課題有關的趣聞軼事出發(fā)導入新課,能夠激發(fā)學生對所學新課產生濃厚興趣。同時,授新課前,花極短時間,用繪聲繪色的語言,講述一則引人入勝的故事,顯得親切自然,縮短了師生間的心理距離,可以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進入學習。如教學《阿長與〈山海經〉》時,可先聯(lián)系《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一文,給學生講講長媽媽所講的美女蛇的故事,再重點講《山海經》里的古典神話,講“夸父逐日、女媧補天、精衛(wèi)填海、大禹治水、共工撞天、后羿射日”等,學生睜大了眼睛聽著,很著迷,再回過頭去學課文自然興趣大增。在我的引導下,我進一步讓學生思考,為什么魯迅先生對《山海經》這么感興趣,而對那些“四書五經”避而不談,經過一陣討論,孩子們設身處地的思考之后,得出結論:因為少年魯迅也是一個天真活潑、富于想象和幻想的少年,神話故事自然能引起他極大的好奇心,引著他去一探究竟,隨著歲月的流逝,就算自己已將長大,但少年時代最好奇的故事依然記憶猶新,這也是為什么作者寫《朝花夕拾》這本散文集的原因。
五、故留空白,意味深長
中國古代的繪畫作品常常留下空白,讓欣賞者去馳騁想象,進行再創(chuàng)作活動。語文教學亦可借鑒這一手段,故留空白,讓學生去體驗課文情感。如教學《我的老師》、《最后一課》時,教師可不分析課文的主題思想,而讓學生重讀課文,結合課后練習、預習提示及有關資料,去體會作者所要表達的情感,歸納主題思想。在學《傷仲永》時,我讓學生續(xù)寫,續(xù)寫仲永成為庸人的故事。學生發(fā)揮想象,寫的很有創(chuàng)意,有寫他父親責罵他不優(yōu)秀的,有寫他再作詩很吃力的,還有寫他多次靠功名考不上的,總之各顯神通,言之成理,既鍛煉了學生的想象力,又鍛煉了學生的寫作水平,一舉多得,這都是留有空白的好處。
六、環(huán)環(huán)相扣,引人入勝
語文教學可通過“入畫——入情——入理”這樣的環(huán)節(jié),環(huán)環(huán)相扣,引人入勝。入畫,即以畫導入,讓學生進入畫面情境之中;入情,即由入畫將學生導入課文情境之中;入理,即讓學生由情明理,認識到課文所蘊含的道理。如教學《白楊禮贊》就可采用這種方法。
總之,如何激發(fā)學生情感,以情優(yōu)教,培養(yǎng)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是初中語文教師在教學活動中值得大力探討和研究的。情感教育是初中語文教學的關鍵,如何組織相應的活動,就看我們如何去利用初中生的性格特點,并營造一種輕松愉快的教學氛圍,提高課題的效率,從而提高教學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