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幸
摘 要:新課改的計算教學,既要在具體情境中導入,體會各種運算的含義,又要讓學生熟練掌握計算技能,去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在教材編排中,計算和應用進行了合并,很多地方?jīng)]有了老教材的應用題章節(jié)、運算循序總結性章節(jié)。教材練習安排中,基本題量太少,很多是應用和擴展題,這樣就造成學生基本計算能力普遍下降的現(xiàn)象,如何兩者兼顧,既保證學生計算技能的形成,又提高學生解決生活問題的能力,成了各位教師探討的共同話題。
關鍵詞:口算;準確性;興趣;計算能力;習慣
2002年9月,我區(qū)數(shù)學教材進行了改革,將原來用的人教版教材改為了北師大版教材。北師大版教材比較活,更貼近生活,但新課改的計算教學,既要在具體情境中導入,體會各種運算的含義,又要讓學生熟練掌握計算技能,去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在教材編排中,計算和應用進行了合并,很多地方?jīng)]有了老教材的應用題章節(jié)、運算循序總結性章節(jié)。教材練習安排中,基本題量太少,很多是應用和擴展題,這樣就造成學生基本計算能力普遍下降的現(xiàn)象,如何兩者兼顧,既保證學生計算技能的形成,又提高學生解決生活問題的能力,成了各位教師探討的共同話題。我認為應該從以下幾點入手。
一、加強基本口算訓練必不可少,要讓學生說得清楚,算得簡便
《義務教育數(shù)學課程標準》指出:培養(yǎng)學生的計算能力,要重視基本的口算訓練,口算既是筆算、估算和簡便運算的基礎,又是計算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只有口算能力強,才能加快筆算速度,提高計算的正確率。所以每位學生都要打好口算基礎,加強口算訓練,提高口算能力。每節(jié)數(shù)學課,教師視教學內(nèi)容和學生實際,選擇3~5分鐘的時間進行口算練習,可以進行開火車游戲練習,也可以搶答,還可以學生自己出題“一問一答”,豐富多樣的練習長期進行,持之以恒,一定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二、講清算理,做到算理步步清
《義務教育教學課程標準》強調(diào):“筆算教學應把重點放在算理的理解上。”“根據(jù)算理,掌握法則,再以法則指導計算?!睂W生掌握計算法則關鍵在于理解。既要學生懂得怎樣算,更要讓學生懂得為什么要這樣算。如教學《用兩位數(shù)乘兩位數(shù)》,要使學生理解兩點:(1)24×13通過直觀圖使學生看到,就是求13個24連加的和是多少,可以先求出3盒的支數(shù)是多少,即3個24是多少,再求10盒的支數(shù)是多少,即10個24是多少,然后把兩個積加起來,從而讓學生知道,計算乘數(shù)是兩位數(shù)的乘法要分兩步乘,第三步是相加,這樣使學生看得見,摸得著,通過例題教學,使計算的每一步都成為有意義的操作,讓學生在操作中理解算理,掌握算法。(2)計算過程中還要強調(diào)數(shù)的位置原則,“用乘數(shù)個位上的數(shù)去算”就是求3個24得72,所以又要和乘數(shù)3對齊寫在個位上?!坝贸藬?shù)十位上的數(shù)去乘,就是求10個24得240,(也可看成24個10)所以4要寫在十位上”,從而幫助學生理解數(shù)位對齊的道理。這樣,通過反復訓練,就能使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掌握法則。但在我教學這部分內(nèi)容時,出現(xiàn)了一個小插曲,本班有位男生計算能力特別強,但他列的豎式和大家都相反,如:24×13,大家都按我教的先用24乘3,再用24乘10,然后兩個和相加。他卻用13先乘4,再用13乘20,然后兩個和相加。為此,我與其他教師進行交流,按照北師大版教材中的方法,兩位數(shù)與兩位數(shù)相乘,先用一個乘數(shù)與另一個乘數(shù)的個位相乘,再用這個乘數(shù)與另一個乘數(shù)的十位相乘,最后把兩個和相加,這位學生的做法也是對的,我及時肯定了他的做法,并給他說大家常用的方法是從上往下乘,這位學生的做法給我們帶來了思考,教學中算理一定要明確。
三、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計算習慣,確保計算能力的提高
有的學生計算能力低,固然有概念不清、沒有真正理解算理和熟練掌握算法等原因,但沒有養(yǎng)成良好的計算習慣也是重要原因之一。有的審題習慣差,往往只看了一半就動手去做;有的書寫不規(guī)范,數(shù)字、運算符號寫得潦草,抄錯數(shù)和符號;有的沒有驗算習慣,題目算完了事。因此,出現(xiàn)了同一次練習中,同樣性質(zhì)的題目,有的可能算對了,有的可能算錯的現(xiàn)象。所以,要想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就要培養(yǎng)學生的計算習慣。例如,在一次測驗中,計算218×36,要求用豎式計算,但題在第2頁最下方,列豎式的空白在第3頁最上方,就出現(xiàn)了各種錯誤,有學生把218抄成278,還有學生抄成281,算對的學生有人忘了在橫式后面寫得數(shù)。所以,在教學中,要對學生提出嚴格的要求。除此之外,還要給學生一些方法。如,計算的檢查方法,我總結了以下幾條:一對抄題,二對豎式,三對計算,四對得數(shù)。審題的方法是“兩看兩思”。即:先看一看整個算式,是由幾部分組成的,想一想,按一般法則應如何計算,再看一看有沒有某些特別的條件,想一想能不能用簡便方法計算。學生按照這些方法去做,就使計算有了初步的保證。
四、加強練習,這是提高計算能力的法寶
“學而時習之”,說明了練習的重要性。只有在掌握了計算方法的基礎上,反復練習,才能夠提高計算的速度和準確性,從而全面提升學生的計算能力。
當然,為避免造成學生的枯燥情緒,應該講究訓練策略和訓練方法。訓練內(nèi)容要有層次:基礎訓練(掌握算理、法則、運算定律、運算性質(zhì)、計算公式等);針對性訓練(糾正學生最容易出差錯的地方);強化訓練(提高計算速度和正確率)。訓練的手段要多樣,如,競賽式,可以提高速度;游戲式,可以提高興趣等。訓練的種類要注重多樣,如,心算、口算、估算、筆算等。如果用以上不同形式的訓練方法,在可能的情況下,堅持每天適當?shù)剡M行訓練,我相信通過反復的練習一定能夠很快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
計算教學是一個長期而復雜的教學過程,要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俗話說,要想練就一身過硬的本領,就必須得拳不離手,曲不離口,計算能力的培養(yǎng)也是如此。它是一個日積月累的過程,只有教師和學生的共同努力才有可能見到成效。
(作者單位 陜西省西安市灞橋區(qū)灞橋鎮(zhèn)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