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維丹
【案例再現(xiàn)】 在小班語言《七彩象》活動中,教師邊放課件邊講故事并按故事情節(jié)向幼兒進行了提問,然后教師說“現(xiàn)在我們戴上頭飾來表演了”,并一一出示頭飾讓幼兒說“這是誰?誰愿意做小貓?”再以此法逐一請幼兒扮演其他角色,并將頭飾戴在幼兒頭上。準備就緒,表演開始了,但幼兒看著別人的頭飾,聽著教師的場景敘述,并沒有在需要他所扮演角色的時候出場或說出對話。于是,老師就問“小象在哪里呀?它怎么說的呀?”小朋友們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又指著他人說“***是小狗”“**是小象”……在互相提醒下才知道自己是誰,孩子象個小機器人似,尷尬地被老師推向前,表演活動勉強進行著,下面觀眾倒也蠻清楚誰是什么角色。
整個表演老師很忙,講得口干舌燥,表演者卻那么木然,原本應該是處于好模仿階段孩子的激動時間,似乎成了老師的獨角戲。
【現(xiàn)象簡析】 由上面的案例不難看出,小班孩子在本次故事角色表演時存在以下一些問題:
1、角色身份不清。雖然用頭飾幫助區(qū)分角色身份,表面看是他們自己申請要的,但是被申請,孩子并沒有真的記住自己所要扮演的角色名稱,所以表演時不清楚自己演了誰。
2、角色互動不會。小班孩子即使在一定時間后將角色身份弄清了,但由于對內(nèi)容了解、掌握的不足,語言表達水平的局限性,同伴語言交流的不流暢性等因素,出現(xiàn)角色間的語言互動斷裂,特別是個體性的接話能力明顯不足,同樣角色表演中需要孩子加入適當?shù)捏w態(tài)動作與其他角色互動更是無法做到。
3、角色意識不強。在一些學者或研究者的觀點中,他們關注的是中大班幼兒的角色表演,也可以這么認為,小班年齡段的孩子并不是角色表演的適宜期、高峰期,最多只能因其好模仿天性的特點,角色表演是低級的起步期,因此小班孩子的角色意識也不是很強。
【現(xiàn)象成因】 本次故事角色表演的失敗,原因不在孩子,而是在教師,主要有兩方面的原因:
1、違背學習規(guī)律而操之過急。本次故事教學活動是孩子第一次接觸,教師將表演作為一個教學環(huán)節(jié)要求孩子馬上再現(xiàn)故事,而且在表情、動作、語氣語調(diào)上都有理想化的達成指向。
2、追求表演過程而高控制指導。由于孩子不能按要求表演,教師就開始從頭飾到出場、角色語言、動作等全方位地指揮孩子表演,孩子像牽線木頭人。
3、角色標識他視而不能自知。在案例中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教師為孩子提供的角色標識——頭飾,在本次表演中是給他人看的,孩子自己看不到。而教師提供頭飾的本意是讓孩子通過頭飾了解自己的角色身份,但由于在頭上,孩子只能看到別人代表角色身份的頭飾標識,因此此頭飾只有他視的功能。
【適宜策略】
一、充分了解內(nèi)容為前提
故事表演的基礎是內(nèi)容的理解和了解,雖說小班幼兒的表演突出的應該是游戲性,但作為語言學習的手段之一,想表演還是要讓孩子能充分地了解內(nèi)容、掌握主要的對話或?qū)υ捳Z言結(jié)構,這樣孩子在參與表演時,才不顯得顧此失彼。因此,我們覺得在小班故事教學的第一教時是不適合作故事的整體表演,但可進行故事部分對話、模仿動作的學習、創(chuàng)編等。
二、分步實施表演是關鍵
1、集體表演為鋪墊。這種形式既是故事教學內(nèi)容學習的需要,也是為后面的表演作鋪墊,可以讓孩子相互學習故事中的對話、表演的動作和表情等,讓孩子對故事情節(jié)、角色特性、主要對話等有更為深入的了解。
2、部分表演作引領。這是類似于小組示范的形式,教師可以請幾位孩子來扮演不同的角色,主要角色可以是能力稍強的孩子擔任,陳述部分可以是教師或其他人一起來完成。
3、個別表演于游戲。故事表演當然希望更多的孩子參與其中,最好每位孩子能扮演一個角色演一演,但由于時間問題,教師不可能讓每位孩子在集體面前進行個別扮演的表演,我們可以通過游戲時間讓孩子來演一演。在這階段,我們對孩子表演的要求不能是故事內(nèi)容的立體再版,而應該關注孩子表演時的表現(xiàn)性、愉悅性,即是游戲的情感體驗。
此部分的表演如果教師關注的是表演動作、表情等,則可以播放故事表演的錄音。當孩子表演了一階段后,教師就可以放只有背景音樂和陳述部分的錄音,讓孩子自主對話表演。
三、角色標識佩戴要適位
1、自主選擇,明確角色。尊重孩子、自主選擇,是增進孩子角色意識的關鍵。孩子自主選擇角色的過程,就是將自己與故事角色相對應匹配的心理活動過程,也是對此角色認同或合為一體的過程。因此,自主選擇角色,可以讓孩子明確扮演的角色,避免表演中被扮演引起的不明身份、不知所然現(xiàn)象。
2、合理配放,標識共視。我們覺得,對于小班孩子,可以做些臂飾、指飾或場景,具有表演者、觀眾都能看到的效果,即既讓他人知道誰扮演的是哪個角色,表演者則能清晰地看到自己的角色。角色標識的放置,我們可以在故事表演之前請孩子討論、嘗試“怎樣才能讓自己和他人都能一目了然”,并讓孩子在實踐中不斷調(diào)整標識的放置適宜性。
3、靈活提供,方便操作。小班幼兒的動手能力不強,因此我們在為孩子提供角色標識時,要考慮到方便孩子自己操作。我們可做臂飾腕飾,并用刺毛條連接,孩子一個拉合動作就能完成;臂飾腕飾也可用皮筋連接,孩子一擼就上去了;我們也可做些指飾、在袖管褲管等部位貼些顏色標識,還可直接讓孩子拿上故事中角色標志性的道具表明身份。
【作者單位:張家港市塘橋中心幼兒園 江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