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林莽
陳茂慧涉足散文詩已有多年,是一位默默耕耘,卻從不聲張的實實在在的女性詩人。以前讀她的作品不多,這次讀了她剛出版的集子《荼蘼到彼岸》,頗有耳目一新之感。她的詩有自己獨特的風格,細膩,沉穩(wěn),纏綿,深沉,淡淡的憂郁或某種程度的神秘感,仿佛披著輕紗的美人,是有一種審美誘惑力的。
在她寫的《為誰停留》的跋中,有幾句話引起了我的注意。她寫道:
“水。流動的水。靈性的水。在南方,在我的青春季,開始成長,開始彌漫,開始以柔克剛?!?/p>
“流動的水,自由、奔放、不羈。從不為誰停留?!庇终f,“泉水在我生命中蜿蜒,它為誰停留?”
水的意象,流動的水的意象,或可為她的風格作一形象的注釋?!皬牟粸檎l停留”似乎是她寫作狀態(tài)的一個解說。寫詩,首先是為自己,是自己的審美感受在自己生命之內(nèi)“蜿蜒”的外在宣泄,因而并不過多地去考慮應(yīng)對讀者的“效果”之類,這種寫作狀態(tài)使得作品更為真切地展示詩人的個性。我讀陳茂慧的不少作品都有這樣的印象,她并不去管“為誰停留”,純由“水”即詩的思緒自在地流動。
試看她的《時間的柵欄》。時間原是看不見的東西,她賦予了可感的“形式”:“是流水的聲音,漫過季節(jié)。今夜,月華如水,照臨舊事?!绷魉^,如水的月光,消逝的往事,無不是“時間”的“足跡”或其象征;“光,在縫隙中曲折,照見卑微和虔誠”,就更見具象化地揭示了“時間”,而她在這章散文詩中所著意言談的,乃是“花因此綻放,也因此凋零”。這一生命無常的“法則”。在對于生命的感悟中,隱約著淡淡的惆悵和無奈,便是她的詩風的典型展現(xiàn)了。
《秋天的反芻》有著類似的意味,詩意性更見悠緩而纏綿。你看:
“月亮的冷凝照在樹上:零落的葉,散亂的枝條。沉默的草尖有露珠閃亮,提示秋涼。”
“沒有更多的葉可以飄落,身體成為自己的廢墟?!?/p>
對于秋天的“氣質(zhì)”,作了深入骨髓的透視:“直至寧靜,如秋月?!逼鋵崳粌H展示了對于秋的“靈魂”的把握,也是對生命意象的一種感喟。而她的語言表達力的深邃和樸素美的神韻,由此可見一斑。
這一類以生命感悟為中心的作品在集子里還有不少,也許是她最擅長的一種,她將理性思考潛隱于優(yōu)美的抒情之中,有著柔美的色彩。
另一類作品則是將對于社會現(xiàn)象的透視與關(guān)注,潛隱于優(yōu)美抒情之中。這類作品,更易引發(fā)讀者的共鳴。譬如《匍匐在城市的胸口》和《門》,都有著對于當今城市生活的掃描。
“整個城市沒精打彩”,卻又有著“節(jié)日的恣肆:狂躁的音樂,紛亂的舌尖,靈魂的傾軋”。這是一面。“炊煙在流亡”“車輪從我身體無情地輾過”是另一面。如果說這種概括式的描述還稍感粗淺,《門》就更見得深刻和形象了?!拔抑皇且豢|風”的構(gòu)思十分新鮮和精巧,借助于風的形象,便可以迅捷地在城市的每一個角落流轉(zhuǎn),去叩擊每一扇“門”。當“黑夜更黑了”的時刻,“風”“在你最需要的時刻蒞臨,我看見了你的欣喜若狂,我看見了燭火的飄搖欲醉啊”,都市現(xiàn)代人在喧囂和欲望的大潮中惶惑,多么期待一縷自然的清風破門而入!這章散文詩的成功在于這樣一種理念化為了“一縷風”而出現(xiàn),便平添了許多詩美的色彩:“花香躡足,在門縫里攀援”,這樣的“曲筆”,顯示了陳茂慧語言的功力和對散文詩表現(xiàn)技巧的成熟與老練。
《面具》的出現(xiàn)似乎預(yù)示著詩人對現(xiàn)實中丑的現(xiàn)象的注目和“介入”。這章散文詩對“唯美”的追求有所放松,但觀察生活的敏銳度卻有所提升?!懊婢呤腔畹?,活在死的靈魂上”,這里似乎有一點“悖論”性,本來,面具是死的嘛,卻“活在”死的靈魂上,這個“死的靈魂”如一銳利的刀鋒,直刺社會道德滑坡、假象紛陳的鏡像?!八赖拿婢邿òl(fā)出炫目的光彩”這一筆也是驚心動魄的,這是何等可怖的某些社會現(xiàn)象的點擊!也許,在詩美的追求上此詩尚有不足,但在思想的深度上卻是值得贊許的。在追求詩美的同時,更多地關(guān)注和介入現(xiàn)實,也許可為詩人開拓出更為寬廣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