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軍
摘 要:對學生心理素質的培養(yǎng),是學校育人工作的緊迫任務,學生不健康的心理反應主要有自卑心理、混世心理、閉鎖心理、脆弱心理、逆反心理,克服上述心理不健康的心理素質,應做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豐富校園文化生活;加強學生成才指導;培養(yǎng)學生的思想品質。只有這樣才能培養(yǎng)出符合社會發(fā)展需求的合格人才。
關鍵詞:心理素質;健康;自卑;心理調節(jié)
學生心理素質是學生綜合素質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學生心理反應和行為控制能力的集中表現(xiàn)?,F(xiàn)在入學的中專生平均年齡為17歲左右。這一年齡段的學生,正處在人生中最重要的轉折階段,他們既充滿青春活力,蓬勃向上,同時又存在著不適應新形勢的現(xiàn)象。因此,從培養(yǎng)新世紀人才的戰(zhàn)略高度出發(fā),重視學生心理素質的培養(yǎng),是學校育人工作的一項十分緊迫而艱巨的任務。
從我校學生來看,有相當一部分學生不同程度地存在著一些不健康的心理反應,主要表現(xiàn)為:第一,自卑心理。這部分同學覺得上職專是自己的“命運不佳,前途到頭”,和普通高中差一個層次,因此思想消極,學習不安心。第二,混世心理。這些學生初中階段學習差,升入中專后學習跟不上,導致思想負擔重,有的甚至自暴自棄,抱著混的態(tài)度。第三,脆弱心理?,F(xiàn)在的學生多為獨生子女,自尊心比較強,適應環(huán)境能力差,在學習和生活中受不了挫折。第四,逆反心理。有些學生往往對學校越是禁止的事情越感興趣。第五,攀比心理。部分學生之間在衣、食、住、行、用上互相攀比,有的追求生活上的享受。
造成上述學生不健康的心理反應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除去客觀因素,就學生的主觀因素來說,與個人的心理調節(jié)和適應能力有很大關系。在一定的條件下,外部環(huán)境狀況是客觀存在的。但學生個人的心理素質不同,對外部環(huán)境狀況的感受和適應能力就有很大差別。在相同的外部環(huán)境中,因學生個人心理素質的不同,可以得出截然相反的反應。所以,培養(yǎng)學生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質,對延續(xù)和保持學生勤學奮進的積極性,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學生良好心理素質的養(yǎng)成,既需要個人的努力,也需要學校的培養(yǎng)。結合我校的特點,應加強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一、豐富校園文化生活
豐富多彩、健康有益的校園文化生活,可以使學生在學習生活中形成的緊張情緒得以積極恢復,陶冶學生情操,培養(yǎng)學生健康的認識能力和情感反應。如組織學生參加征文、歌詠、演講比賽,參加不同的專業(yè)興趣小組等活動,既能使學生體味到生活的樂趣,又能使學生施展才華,提高自信心和競爭能力。近年來我校組織的校園歌手大獎賽,班干部、學生會干部競選等活動,吸引了廣大學生參加,他們不甘示弱,紛紛登臺“表現(xiàn)”,展示才智,在健康向上的氛圍中,開闊了視野,得到了鍛煉。
二、加強對學生的成才指導
中專生的人生觀尚未確定,自立能力差,加強對學生的成才指導,主要應側重以下幾個方面:一是行為指導。認真學習《中學生日常行為規(guī)范》,嚴格按規(guī)范的標準要求學生。二是思想政治指導。三是學習指導,為學生提供高效的學習方法。四是消費指導。通過舉辦艱苦奮斗、勤儉建國的專題報告會,開展“生活富裕了還要不要艱苦奮斗”等大討論,在學生中積極倡導樸素的消費觀,引導學生發(fā)揚艱苦奮斗的優(yōu)良傳統(tǒng)。五是社交指導。幫助學生樹立健康的交友觀,正確對待早戀現(xiàn)象,克服社交中的盲目性,教育學生把主要精力投入到學習中。
三、培養(yǎng)學生的意志品質
據心理學家研究表明,本世紀教育的重點是強調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yǎng),其中知難而進的意志品質和抗挫折能力是不可缺少的。我校在這個方面做了積極的努力,組織學生參加軍訓,常年堅持“兩操兩課”,經常性地開展群眾性的體育活動等。這些對學生不畏困苦頑強拼搏的心理素質培養(yǎng)是大有益處的。同時也培養(yǎng)了學生自律、自主、自立、自強精神和團結協(xié)作、互助互利的集體主義精神,樹立了良好的職業(yè)道德,增強了法律意識和自覺遵守社會公德的社會責任感。
總之,培養(yǎng)中專生良好的心理素質是一個系統(tǒng)的工程,需要全社會特別是教育工作者的不斷努力。只有這樣,才能培養(yǎng)出具有獨到見解、個性完善、想象豐富、思考深刻、判斷清晰、能夠適應當今社會發(fā)展需求的合格人才。
(作者單位 內蒙古自治區(qū)赤峰建筑工程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