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永要
【摘要】教師要當好學生寫作的領(lǐng)路人。教師要因勢利導,把握好學生的心理狀況,適時降低寫作難度,激發(fā)學生的寫作欲望。善于創(chuàng)設(shè)情景,進行作文教學。從多角度入手,養(yǎng)成天天記、天天寫的習慣,可以嘗試在傳統(tǒng)的教師批改之余,由學生自主評改或交互評改。
【關(guān)鍵詞】理念;作文;教學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A
作文教學是培養(yǎng)學生運用語言文字的能力,是學生認識水平、思維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的體現(xiàn),它反映著一個學生在這方面的素質(zhì)水平。小學作文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師感到十分頭疼的一項課題,小學生不愿意寫,教師感到無從下手,因此小學作文教學成了一項重要而艱巨的工作,它的成敗,直接影響到語文教學及小學生語言表達綜合能力體現(xiàn)的成效。在新課程理念下如何進行作文教學,是我一直思考并不斷探索的一個課題,結(jié)合我從教以來的小學作文課堂教學實際,來淺談幾點體會。
一、教師要當好寫作的領(lǐng)路人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盡的,教小學生寫作文,必須自己會作文;要小學生寫,必須自己會寫、先寫。這就像游泳教練教游泳:仰泳、蛙泳、自由泳……你當教練的必須樣樣拿得起,放得下。這樣做一是讓學生信服,二是讓學生有所遵循。因此,我嘗試每次作文教學前,自己先寫一篇下水作文,將自己的作品與學生一起分享,拋磚引玉給學生緩解寫作文壓力。擅長寫作的老師必然會帶出一批批擅長寫作的學生。當然,當好寫作的領(lǐng)頭雁,并不是要求教師以“寫”代教。恰恰相反,教師最先通過“拋磚引玉”獲得“啟發(fā)效應”,從而在具體地感受寫作的甘苦中去把握寫作課教與學的訣竅,尋找教與學的捷徑,使作文教學“活”起來。
二、教師要激發(fā)學生強烈的寫作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是推動學生寫好作文的內(nèi)部動力,也是學生提高作文能力的必要條件。如何消除小學生的寫作恐懼心理,變“被動寫”到“我要寫”,是搞好作文教學的首要環(huán)節(jié),教師要因勢利導,把握好學生的心理狀況,適時降低寫作難度,激發(fā)學生的寫作欲望。
(一)作文寫作教學應貼近學生實際,讓學生易于動筆,表達真情實感。在作文教學中,我嘗試淡化對學生作文的過多要求,引導自由化作文,這樣有利于學生獨立思考,在比較廣闊的空間里讓學生寫出自己的情趣來,表達出自己的真情實感。
(二)嘗試學生自主擬題,少寫命題作文。新教材所設(shè)計的作文練習,大多數(shù)只是提供材料、范圍,題目讓學生自己擬定,并引導學生看到什么、想到什么就寫什么。這樣,學生有事可敘,有人可記,有話可說,有感可發(fā),把作文看做是自己精神的家園,不再感到腹空詞窮,而感到活水有了源頭。鼓勵自己表達,更大的收益還在于:有利于個性的張揚,讓學生有創(chuàng)意地表達自己的見解。
(三)善于創(chuàng)設(shè)情景,進行作文教學。情景的創(chuàng)設(shè),往往會使學生的聯(lián)想、想象活動積極開展,會使他們的思維迸發(fā)出智慧的火花。因此,教師應靈活地掌握和運用這一方法,巧妙地組織課堂教學。如何在作文教學中創(chuàng)設(shè)情景呢?
1.活動體現(xiàn)情景。學生活潑好動,課堂教學中安排一兩個小活動讓其參與,這是他們非常高興的事?;顒又刑N涵著豐富的作文內(nèi)容,學生是活動的參與者,在活動中觀察、動腦、動口、動感情,有了深刻體會,學生就會有話可說,有情可抒。例如,我在組織一次激烈的拔河比賽后,及時組織學生進行聊天交流,學生在興奮之余說出自己比賽時的心情,有的說出自己是怎樣拔的,有的同學分析出每局勝負的原因,有的說出經(jīng)驗心得,他們無拘無束,暢所欲言,只要與拔河比賽內(nèi)容有關(guān)的都可以說。我再抓住時機,將他們剛才的談話有重點寫在黑板上,給學生理清思路,為完成《拔河比賽》這篇作文做好鋪墊,使學生順利完成了這篇作文。
2.音樂渲染情景。音樂是情感的藝術(shù)。根據(jù)寫作題材的需要,選擇相應的音樂來渲染氣氛,把學生帶進寫作的美妙景象中,給學生以強烈的感染,就如平靜的湖面拋進一粒石子,蕩起學生寫作的漣漪。情感陶醉于音樂之中,頓時產(chǎn)生了如見其人、如聞其聲的感覺。如指導寫母親,讓學生隨著音樂唱《世上只有媽媽好》,心頭涌起對媽媽的敬愛感激之情,加深對媽媽的愛戴和理解。創(chuàng)設(shè)情景還有其他方法,其目的都是讓學生盡情地感受情景,喚起他們的寫作欲望和熱情。
三、從多角度入手,養(yǎng)成天天記、天天寫的習慣
根據(jù)我多年作文教學觀察,學生的寫作沖動,首先來自“聽、說、讀、觀察、思考”諸因素,這些因素的萌發(fā)與形成,直接影響和決定著寫作能力的萌發(fā)和形成。具體地說,“聽、讀、觀察”就是訓練對世界的感知能力,使學生能夠把生活中的那些生動、形象、深刻、真知的東西一下抓住,這就是材料。在此基礎(chǔ)上再去養(yǎng)成天天記、天天寫的習慣,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獲得寫作能力。下大氣力抓基礎(chǔ),還要務必抓好“練字、練詞、寫句、寫段、完意” 的訓練,反復抓,不懈地抓。慢,恰恰是最快的。
四、批改作文由教師批改變?yōu)閷W生自我評改
長期以來,小學作文教學都是學生寫作老師改評,這幾乎成了一種定式。我認為,這是一種落伍的缺乏創(chuàng)新性的做法。我們批改作文可以嘗試在傳統(tǒng)的教師批改之余,由學生自主評改或交互評改,當然,這絕不是說教師可以撒手不管,放任自流,而是老師教給學生自改的方法,例如看內(nèi)容是否切合主題、中心內(nèi)容是否充實具體、文章的條理和詳略是否得當?shù)龋寣W生成為作文批改的主人;學生自改后,學生可以分組互改,讓學生在互改交流中,無拘無束,大膽發(fā)表自己的見解,在爭執(zhí)與交流中相互提高對寫作的認識,取長補短,在廣闊的視野中對作文進一步進行修改。這樣,教師可以從精改細改的勞動中脫離出來,變成作文批改的組織者和參與者,交給學生一定的方法和指導意見,讓學生進行一定的情感交流,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
以上是我在從事多年小學作文教學中的淺顯嘗試,當然在新課程的理念下,教師還要進一步提高自身的寫作水平和教學理念,從提高學生語言表達和書面表述及學生的綜合素質(zhì)提高的目標出發(fā),拓寬教學思路和視野,想辦法一步一步抓好作文訓練,逐步培養(yǎng)學生會學、樂學、會寫、樂寫的好習慣,把學生培養(yǎng)成為具有一定寫作能力的一代新人。
(責任編輯:龍大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