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敬芝
【摘要】如果我們用心尋找,不難發(fā)現(xiàn)我們的課文中,還有很多課文,可以抓住文章的空白處,請學生展開想象之翼,進行仿說實踐。古人云:“有所為,有所不為?!遍喿x教學中的語言訓練點要選準,大膽取舍,要把精力和時間用在點子上,才會幫助學生積淀語感,提升語文能力。
【關鍵詞】閱讀教學;語言訓練;學習積累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A
新課標針對語文課程性質明確指出:“語文課程是一門學習語言文字運用的綜合性、實踐性課程。”這就明確了語文課程的核心是學習語言文字運用。用一句話概括,語文教學就是圍繞“語言文字”進行聽、說、讀、寫、思的語文能力訓練和人文素養(yǎng)提升的過程。具體到低年級的閱讀教學,我們應該著力于哪些語言現(xiàn)象,如何學習語言文字運用呢?
一、關注具有畫面感的語文,培養(yǎng)語感
語感的一個重要元素是畫面感,即閱讀者在閱讀時,能夠自覺地鏈接經(jīng)驗發(fā)揮想象,在腦海里浮現(xiàn)出清晰畫面,這就是對語文的形象感知。這是一項重要的閱讀能力,筆者以為,教學時要依托文本語言著力進行訓練?!肚锾斓膱D畫》一課,“梨樹掛起金黃的燈籠,蘋果露出紅紅的臉頰,稻海翻起金色的波浪,高粱舉起燃燒的火把”語句的畫面感非常強。學習此段時,讓孩子說說眼前出現(xiàn)了什么樣的畫面,邊讀邊想象,從果園到稻田,把語句讀成一幅延展的圖畫,使秋天的豐收圖景能在孩子腦海里流動起來,形成豐富的畫面感。畫面的喚醒,還可以是孩子的親身經(jīng)歷。如《看雪》中有一段話:“天上飄著雪花、地上鋪著雪毯。樹上披著銀裝,到處一片銀白。” 要引導孩子邊讀邊想象,自覺鏈接“雪中嬉戲”的經(jīng)驗產(chǎn)生畫面,仿佛置身在北國冰封、雪花飛舞的情境中。帶著體驗朗讀體會,逐漸形成語感。
二、關注表達細致、準確的語言,學習積累
學生正處在學習語言的階段,教學中引導他們感受語文的精致、典雅、準確,會使他們逐漸規(guī)范語言表達,向書面語言過渡。
關注用詞精準的詞語。學習優(yōu)美語言及其表達技巧,能使讀寫相得益彰?!吨参飲寢層修k法》中寫道:“蒼耳媽媽有個好辦法,她給孩子穿上帶刺的鎧甲。只要掛住動物的皮毛,孩子們就能去田野、山洼?!边@里有一個關鍵詞“掛住”,為什么不說“貼住”“粘住”呢?由此你想到什么?其實,蒼耳的每個刺上都有一個小鉤,小動物經(jīng)過時就會掛在他們身上,蒼耳的種子就會四處安家。通過詞語的對比,學生會感悟到作者觀察得非常細致,用詞非常準確,蒼耳媽媽的辦法的確太神奇了。運用換詞比較,來體會語言、感受表達,這是一種有效的感悟用詞準確的方法。
關注描寫細致的語言。外形刻畫。小學生對外形的刻畫也接觸的不少,雖然不像初中段那樣細致研討,但對于典型句段,還是可以在課堂當中讓學生感知。《描寫人物一組》就為我們提供了樣板,教學中要抓住訓練點來進行。動作刻畫,《小兵張嘎奪槍記》中對動作的刻畫可謂生動有趣,又出神入化。教學時可以適當指出,并進行仿寫;語言對話,《月光曲》中盲姑娘和哥哥的一段對話以及盲姑娘和貝多芬的對話,對故事情節(jié)的發(fā)展和情感的推進都起到了很大的烘托作用,教學時可以著重品讀。
三、抓典型的語言范式,練習仿寫
教材中提供了許多經(jīng)典的語文范式,許多文章出現(xiàn)句式整齊、結構相似的句群,這是進行仿句訓練的好素材,是學生學習和規(guī)范書面表達的范例,教師要善于捕捉,引導學生。低年級如蘇教版《小動物過冬》中有一句:“它們常常在一起唱歌跳舞,日子過得很快樂。”可以引導學生想一想,這三個好朋友在一起,還會干什么呢?隨機出示練習:三個小朋友常常在一起_________日子過得__________。高年級如《趙州橋》一課,作者在描寫趙州橋雕刻之精美時,用了這樣的句式:有的刻著兩條相互纏繞的龍,嘴里吐出美麗的水花;有的刻著兩條飛龍,前爪相互抵著,各自回首遙望;還有的刻著雙龍戲珠。學這段時,我根據(jù)句式特點,引導學生了解作者是抓住動態(tài)美的特點來對趙州橋展開描寫的,讓學生聯(lián)系實際用“有的……有的……還有的……”的句式,仿寫同學們課余生活的情景。
老師應有語文的敏感,從課文中捕捉典型的語言范式,引導學生仿說仿寫。如《植物媽媽有辦法》是很有韻味的詩歌,教學時可以引導學生仿寫一兩小節(jié)練筆。再如教學《香港,璀璨的明珠》一課時,當講到第五自然段的 “一到夜晚,整個香港就成了燈的海洋。港灣里閃耀的燈光,像五顏六色的焰火,灑落人間。馬路上一串串明亮的車燈,如同閃光的長河,奔流不息”時,我先抓住“成了”、“像”、“如同”三個關鍵詞讓學生體會句式特點,然后引導學生想象縣城的夜景,以“一到夜晚,整個縣城就成了燈的海洋”一句為總起句,仿寫自己所在縣城的超市、廣場、附近高速路的具體場景。這些句式訓練,均為本單元習作“向別人介紹自己去過的某個地方”的順利完成,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四、抓語言的留白處,補白想象
作者常常會運用空白的藝術,把一些內(nèi)容留給讀者。教學中將這些空白挖掘出來,不但能更深刻地理解課文的內(nèi)容,而且還能訓練學生的言語表達能力。通過填補這些“空白”,不僅可以促使學生加深對課文內(nèi)容的理解,而且可以提高學生的想象能力和語言表達的能力。
1.語意留白處。如二年級《掌聲》一課中有這樣一句話:“輪到英子的時候,全班四十多雙眼睛一起投向了那個角落,英子立刻把頭低了下去?!笨勺寣W生思考如果你就是英子,你的心里在想些什么呢?用上“如果上去……,不上去……”句式說一說。
2.心理活動留白處。這是體會人物內(nèi)心的一種方法,當人物有一系列舉動時,他心里究竟在想什么?走進了人物內(nèi)心,也就實現(xiàn)了和人物的對話,體會了文本要表達的情感。教學時要捕捉到這些點進行訓練。
如果我們用心尋找,不難發(fā)現(xiàn)我們的課文中,還有很多課文,可以抓住文章的空白處,請學生展開想象之翼,進行仿說實踐。古人云:“有所為,有所不為。”閱讀教學中的語言訓練點要選準,大膽取舍,要把精力和時間用在點子上,才會幫助學生積淀語感,提升語文能力。
(責任編輯:龍大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