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杰
作文教學一直是語文教師感到十分棘手的課題,也是小學生不愿意完成的功課。那么,如何有效提高小學生的寫作興趣,以致提高作文能力呢?筆者談幾點如下看法。
一、積累語言,寫好一句話,樹立學生寫作信心
句子是構成作文最基本的單位,如果一個學生連一句話都寫不好,那他怎么能寫好整篇作文?因此,我認為作文首先要抓好的一個細節(jié),就是讓每一個學生“寫好一句話”。其次,引導學生積累詞匯,讓學生在寫作時能做到有詞可寫,有話可達,以此提高學生的作文水平。在教學中,鼓勵學生把課內外讀物中自己感興趣的詞句抄下來,并且背誦一些自己喜歡的片段,使學生在背誦時感悟到語言文字的優(yōu)美,激發(fā)他們的讀書興趣。
二、創(chuàng)設情境,寫好一個片段,激發(fā)學生寫作興趣
能寫好一句話,就能寫好一個片段。作文教學之前,給學生創(chuàng)設一個良好的情境氛圍,激發(fā)學生投入到情境之中;在習作之前,都要征求學生的意見,根據(jù)不同的素材選定所要寫的內容,并要求學生盡最大能力寫好片段。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作文之前,教師要為學生創(chuàng)設寫作情境。如,預先布置學生去參觀某一特定的場景、事物,或讓學生參加社會實踐活動,或在作文過程中配以優(yōu)美的音樂,或為學生創(chuàng)造出一個豐富生動的故事情節(jié)等,使作文回歸到有趣、好玩的活動中。讓學生走進生活,感受生活;有了激情,有了感受,才會激發(fā)學生寫作的興趣。
三、示范批改,引導學生學會修改作文
批改作文是提高寫作能力的一個重要方面,應該讓學生參與到作文的批改當中來。學生的作文之所以稱之為習作,就是要在練習中創(chuàng)作。何為練習,即在語文的訓練過程中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而習作批改本身就是最好的訓練。創(chuàng)作可以從兩方面考量:一為原創(chuàng),二為再創(chuàng)。在小學階段的習作教學中,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模仿是兒童的天性。所以,模仿在習作訓練中占有較為重要的地位。在作文教學中,首先是學生自我修改。即學生把自己的作文通讀幾遍后,看它是否順口,以發(fā)現(xiàn)錯漏之處,并自己進行修改,以此從根本上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其次,兒童的語言習慣與成人還是有一段距離的,我們語文教師不能把自己的語言習慣強加于學生。因此,學生互批互改就顯得十分必要。教師要充分利用這一有效形式,讓學生用自己的視角品評自己的習作。第三,老師的點評引導非常重要。所以,在批改作文時我總是用自己風趣幽默又具有針對性的語言,在保護學生習作熱情的同時,激發(fā)學生的寫作沖動與欲望,把習作訓練當作自己展示風采的舞臺,讓學生愛上寫作,愛上作文評改。
四、自主實踐,指導學生學會鑒賞作文
讓學生學會批改習作是一個較為艱難的過程,可以分為兩方面訓練:一方面是習作的自我評改;一方面為同學間的互相評改。習作的自我評改較同學間互相評改更為難一些。所以,要在學生擁有一定的鑒賞品評能力的時候,才可以讓學生自評或互評。筆者認為,在四年級可以開展此方面的訓練。首先,中年段的語文教學任務關注了語文綜合能力的訓練,學生掌握了一定的語文知識,并且有了一定的鑒賞能力,此時開展作文評改水到渠成。其次,這一階段正是學生習慣的養(yǎng)成階段,在這里加強習作評改的訓練,可以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閱讀、寫作與評改習慣,可謂一舉數(shù)得。我在自主實踐的活動中,先安排學生互相評改習作。因為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總會先發(fā)現(xiàn)別人身上的缺點,總會對別人的毛病加以評論。小學生更是如此,挑別人作文的毛病特別起勁。所以,往往一節(jié)課下來同學們爭得面紅耳赤,不可開交。此時老師對學生心理的正確引導就起到了積極的作用:如何端正心態(tài),如何讓自己的作文精彩起來,學生會深深地思索。這時老師只要輕描淡寫地提醒一下:為什么有的同學作文會獲得大家的一致好評?請這位同學說說自己的經(jīng)驗……就會一石激起千層浪。這樣,作文的自評自改就在學生的心里扎下了根:要想不被別人說的一文不名,就要提高自己的習作水平,寫完作文要先自己品評,反復修改才可以謄寫在作文本上。
總之,提高學生的作文能力,尤其是作文自改能力,方法各異,形式多樣。只有這樣,學生的寫作能力才能不斷進步,作文質量才能不斷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