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素青
一、教學背景
對于目前的中小學生來說,他們大多數(shù)都是獨生子女,可以說,他們是每個家庭中的“小皇帝”“小公主”,他們的言談舉止直接影響到一家人的喜怒哀樂。因此,在授課的時候,教師要發(fā)揮思想品德課在實際教學中的作用,培養(yǎng)學生的親情意識,并使學生學會感恩,學會體會父母的辛苦。
二、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知道自己的生命是父母給的,他們撫育自己成人,懂得孝敬父母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也是法律規(guī)定的子女應盡的義務。
2.情感目標
學會理解父母,關愛父母,培養(yǎng)善于感恩的健康心態(tài),培育感恩父母的質樸情感,讓學生心中有父母。
三、教學方法
討論法、運用多媒體、案例分析法
四、教學過程
1.導入環(huán)節(jié)
播放歌曲《相親相愛一家人》要求學生用心聆聽這首歌,并在歌詞的展示中,理解歌曲所要表達的中心思想。
(多媒體展示歌詞:我喜歡一回家就有暖洋洋的燈光在等待,我喜歡一起床就看到大家微笑的臉龐,我喜歡一出門就為了家人和自己的理想打拼,我喜歡一家人心朝著同一個方向眺望……)
引導學生對歌詞的內(nèi)容進行討論,進而,引出本節(jié)課的教學內(nèi)容。
板書:家,溫馨的港灣
(設計意圖:通過歌曲的播放,可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渲染課堂氣氛,打破以往教學的沉悶,活躍課堂氛圍,而且,歌詞的思考可以順利地引入正文的學習當中。)
2.板塊一: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感知父母親情
思考問題:(1)中央1臺播放的公益廣告中,有這樣一幕:一個小孩看到勞累了一天的媽媽下班回到家后,還給姥姥洗腳,說這樣有益于健康,于是,他就偷偷地打了一盆水,端到媽媽跟前,輕輕地說了句:“媽媽洗腳?!苯Y合所學知識,談談你看到這則材料后的感受。
(2)某鎮(zhèn)居民李某和林某夫婦生有五子二女,幾十年來。兩夫婦以挑貨叫賣為生,艱難地把七個子女撫養(yǎng)成人,本以為老了可以安心地享受晚年。然而自2004年老人與兒女分家后,已過上富裕生活的兒女們竟無一人盡孝養(yǎng)老……結合所學的內(nèi)容,思考一下材料中的兒女的做法是否正確,他們應怎么做。
(設計意圖:讓學生通過對有關生活中的問題進行思考,一來可以掌握基本的思想品德知識,二來學生也可明確哪些行為是正確的,讓學生從心里明白要孝敬父母,這是我們的責任也是義務。)
3.板塊二:講述“家”的故事,引導學生學會感恩
多媒體出示:我有一個溫馨的家
引導學生講述發(fā)生在自己家里的一些事情,可以是高興的、可以是感動的、也可以是傷心的等等,只要是發(fā)生在自己身邊的都可以。
(設計意圖:因為在一些學生心里,家長的事事順從才是愛,家長的批評,就是不愛,這樣簡單的論述會讓學生出現(xiàn)心理偏差,所以,讓學生通過講故事的環(huán)境,明白父母不論是以哪種形式對自己做出要求,只要是合理的,家長的對孩子的愛都是不會變的。當家長打在孩子身上的時候,作為孩子也許只是身上疼,可以是家長是疼在心里,進而,讓學生學會感恩,學會珍惜。)
4.板塊三:開展演講活動,加強親情意識
以“我眼中的父親母親”為演講主題,引導學生進行三分鐘演講。
(設計意圖:中國人情感含蓄,向來講究愛而不露,不管物質上多么竭盡所能滿足孩子,或是心中有多么愛孩子,都不喜歡直接表達出來。其實,孩子也是,不過現(xiàn)在的孩子已經(jīng)逐漸開放了,至少他們知道在父親節(jié)、母親節(jié)給父母問候,所以,我引導學生將自己寫好的演講稿除了在班上進行演講之外,還要交給父母,讓父母去感受孩子的那份心意。)
五、課堂結尾
以閻維文的歌曲《母親》結束本節(jié)課。
六、課后反思
(作者單位 山西省襄垣縣虒亭中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