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靜輝
語文學科是一門美的學科,是一門藝術的學科,它曾經(jīng)吸引了無數(shù)的學子。莘莘學子們在美的氛圍中盡情吸取著精華,感受著無數(shù)美文。高中語文教材的文章,無一不是文質兼美的經(jīng)典作品,仔細品來,這一篇篇美文為我們構造了一個多姿多彩的美麗世界。但令語文老師困惑的是,語文課越來越陷入了一個尷尬的境地:最生動、最傳神、最優(yōu)美的語文卻陷入學而無趣、學而無法、學而無果的局面。我們應在哪些方面去努力?
一、改變照本宣科的教學模式
其實語文課是最能體現(xiàn)語文老師的設計能力的,同一課文,由不同的老師去上,由于設計的理念、設計的步驟不一樣,所產(chǎn)生的結果也是不一樣的。但可能是受教參的影響,又或是出于對成績的敬畏,很多老師喜歡對著教本照本宣科,教學的方法相當單調(diào),教學過程沒有變化,要不就是教師在上面念,要不就是教師圍著課本后的練習問問題。學生在下面昏昏欲睡,教室的氣氛相當?shù)某翋灐T囅胍幌?,這樣的教學氛圍怎么能夠提起學生學語文的興趣呢?所以教師一定要精心設計每一堂課,精心設計好每一環(huán)節(jié),甚至是一句過段語,把每堂語文課當成一件藝術品來對待,以此來調(diào)動學生的興趣。
二、改變狹隘的語文觀
語文這門學科其實是包羅萬象的,它涉及到多門學科。但很多語文教師只有狹隘的語文觀,只是就語文談語文,局限于小語文的境地。教學語文時,也只是局限于教本,局限于教參,局限于語文課堂,局限于練習冊,局限于幾張試卷……當語文學科局限于這些時,就把語文的范圍框死了,學生學習是消極的,被動的。事實上,教師的視野一定要向遠、向廣延伸,只有教師的眼界寬了,學生的視野也就寬了。特別是要聯(lián)系生活,聯(lián)系實際。在閱讀訓練時,要尊重學生的個性,讓他們有話可說,有話要說。例如在講解《林黛玉進賈府》時,有學生提出:林黛玉很刻薄,小氣,得理不饒人。也有學生提出:林黛玉這種性格的形成是有原因的,她從小寄人籬下,不像薛寶釵那樣有媽媽哥哥的疼受,為保護自己,只有把自己包裝成小刺猬樣,讓人不敢近身。像這種能結合文本提出自己的見解又有何不可呢?當然,尊重學生的閱讀個性并不等于學生的任何觀點都行,教師還是要有一定的指導。
另外,學生的潛能是很大的,他們的能力也要得到提升。作為語文教師,可以放手讓學生去干,比如我讓學生自己設計課,由他們自己去上;利用聯(lián)歡會,我就讓學生自己編寫劇本,自編自導自演,學生的積極性非常高,這樣的參與,戲劇的知識掌握得非常牢固。
三、重視培養(yǎng)學生的能力
為了追求高考升學率,為了追求教學成績。很多教師把大量的精力放在了知識的講解上,放在了題海戰(zhàn)術上。于是就忽視了對學生能力的培養(yǎng)。其實教師可以在各個環(huán)節(jié)有意識地培養(yǎng)學生的能力。從預習開始,就可以讓學生養(yǎng)成預習的習慣,特別是預習的能力,可以通過學生自己查字典、詞典解決字詞的注音及解釋,并培養(yǎng)學生聯(lián)系語境理解詞義的能力;初步理解文章的內(nèi)容;從各種角度思考文章的立意及主題……有一種能力的培養(yǎng)特別重要,那就是學生自我提問的能力,自我質疑的能力。
例如,在學習毛澤東的《沁園春·長沙》時,有一個學生提出:“屈原是中國詩歌史上第一個把自然美與社會美結合起來的詩人,我認為毛主席這首詞也是把自然美與社會美緊密結合在一起的?!碑敃r,我覺得這個問題提得很好,由此我讓學生深入詩詞的內(nèi)容去理解。經(jīng)過學生的分析,大家一致認為:這首詞描繪了長沙秋景的美麗,這是自然美;借此美景抒發(fā)了以天下事為己任的壯志豪情及樂觀主義。這是社會美。這種由學生自己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方法,大大提高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四、注重語言美
我始終認為,語文課是美的,它就是一門美的藝術。這就要求語文老師在語言上下點功夫。如用比喻句、排比句引入新課,讓這種美的語言把學生帶入美的課堂當中去。例如我在教學《十八歲及其他》時,我就引用了一段親情的排比句導入新課的:親情是無價的,世上沒有什么事物的價格比得上她;親情是無私的,世上沒有東西比她更能犧牲自己;親情是無盡的,你的一生無時無刻不在體會到他的存在。對這個世界來說,你可能只是一個人,但對某些人來說,你可能就是整個世界,今天,就讓我們一起傾聽一位父親對兒子愛的箴言——《十八歲及其他》。
再有,我們還要激發(fā)學生自己去感受美的語言,特別是一些古詩詞,因為“夕陽枯草尋常物,解讀都為絕紗詞?!边@些古典詩詞都會描繪一個美妙的意境,而這意境必須由學生展開聯(lián)想與想象,懂得利用詩詞的內(nèi)容進行再創(chuàng)造,由這些代表抽象的詞語想象成一幅幅生動的畫面。透過抽象的語言文字看到生動傳神的美麗圖畫,透過無形的語言看真實的生活,置身在這些作品之中,去感悟人生的美好,去領悟美的享受。只有我們的語文課堂美了,學生的興趣也來了。
當然,教無定法,學也無定法。我想通過我們語文老師的努力,有學生的配合,我們的語文課堂一定會越來越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