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新霞
高中政治 案例教學 教學方式
高中政治新課程改革強調緊密聯系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實際,與時俱進地充實和調整教學內容,立足于學生現實的生活經驗,著眼于學生的發(fā)展需求,強調課程實施的實踐性和開放性,要引領學生在認識社會、適應社會、融入社會的實踐活動中,感受經濟、政治、文化各個領域應用知識的價值和理性思考的意義;關注學生的情感、態(tài)度和行為表現,倡導開放互動的教學方式與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使學生在充滿教學民主的過程中,提高主動學習和發(fā)展的能力。所謂案例教學法就是指利用以真實的事件為基礎所撰寫的案例進行課堂教學的過程,讓學生針對案例充分表達自己的見解,以達到高層次認知學習目標的一種啟發(fā)式教學方法。
一、高中政治實施案例教學有利于促進學生主動學習
高中政治由于其較高的時政性和教育性,使學生感覺高中政治內容相對枯燥和單調,缺乏學習的興趣和樂趣,處于被動學習的地位。學習是一種源于人的潛能和天賦的高度自主性、自由性的選擇行為,是人的潛在能力的釋放過程;學習必須使學生感到學習材料的個人價值和意義,體現“知覺”的個體性、主觀性的情感。案例教學法強調以人為本,教師側重于對學生學習過程的引導,重視了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在教學過程中,學生不是被動的、消極的接受者,而是主動的、積極的知識探究者,這樣就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最大限度地利用了學生的時間和能力。
二、高中政治實施案例教學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學會學習
傳統政治教學以知識和技能立意,以本為本,以綱為綱,強調教學的傳授和灌輸特點,忽略人在課堂教學中的主觀感受和長效發(fā)展。高中政治新課程改革強調以人為本,在尊重人的主體能動性的基礎上倡導教學的策略性和科學性,對傳統的知識觀、學生觀、教學觀重新作出解釋。高中新課程改革保留了傳統教學方式中適合素質教育發(fā)展的部分,摒棄了那些死板、機械、低效、陳舊的教學方法,力求把每天的每一次教育教學行為都調整到最佳效率狀態(tài),從而有效地減輕當前學生過重的課業(yè)負。
三、高中政治實施案例教學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創(chuàng)新能力
創(chuàng)造精神是指那種不安于現狀、力圖改進創(chuàng)新的一種積極心理狀態(tài);而創(chuàng)新能力,是指一個人具備的運用一切已知東西產生出某種新穎、獨特、具有社會或個人價值的未知的東西。案例教學法中案例所描述是的一個兩難的困境,沒有分析,只有事實。案例討論的結果沒有絕對的對與錯,沒有人告訴你答案,案例教學的目的就是讓學生置身于決策者的角色中,根據材料所提供的情況,作出自己的決定,這樣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和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
四、高中政治實施案例教學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素質
案例教學法在培養(yǎng)學生跨學科的綜合素質方面有著它所特有的作用。由于學生已初步具備了跨學科的綜合知識,在案例教學法中,案例可以將不同學科的知識整合在一起,在學生課堂討論過程中,教師只要適當引導,學生就可以自由地實現在政治與歷史、地理等不同學科之間的切換,而教師并不需要太多的跨學科的綜合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