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進東
隨著新課程改革,學生的學習方式發(fā)生巨大變化,其中小組合作學習是教師常用的重要教學組織形式之一。與傳統(tǒng)教學組織形式比較,小組合作學習很大的優(yōu)越性,但不可否則也存在不少的問題。
初中數學 小組合作 問題 實效
新課程改革幾年來,不僅學生的學習方式發(fā)生變化,班級的位置排列悄然改變了,很多學校將班級學生按照4~6人形成學習小組,小組每個成員分工合作明確,相互扶持,彼此指導,共同努力完成學習任務,并達到預期的學習效果。這樣的組織形式真是小組合作學習帶來的效益,他們有明確責任分工的互助性學習,以小組集體成績?yōu)樵u價依據的教學策略體系,打破了傳統(tǒng)課堂氣氛的沉悶,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地位和教師的主導地位,同時加強了學生間的信息交流,開闊學生的視野,拓寬學生的思路,培養(yǎng)其創(chuàng)新精神和團隊意識。盡管小組合作學習有很大的優(yōu)越性,在數學教學中經常使用,但也存在著許多的低效現象,如果過分依賴小學合作學習或者分組不合理,責任不明確,缺乏過程控制等因素,也會造成走形式,課堂教學效率低下等弊端。
那么,教師如何更好的用好小組合作學習,提高課堂教學的實效性呢?不僅適當選擇小組合作學習的各種契機,精心預設,同時需要合理分組,加強過程監(jiān)控提高合作學習的效率。
一、課堂選擇適當的合作學習時機,避免過度依賴
小組合作學習是眾多學習形式的一種,但在現實教學中,很多教師為了追求學習方式的多樣化,盲目地采用小組合作學習方式,造成了課堂教學效率底下。例如,有些教師在問題過易或過難的地方組織學生小組合作討論,造成了合作無效;有的在學生自主探索或動手實踐的過程中安排小組討論,降低了自主探索與實踐的效果;有的在適合于教師引導或教師組織教學的地方組織小組探究,造成了學生對新知識理解出現偏差,這些都是沒有選擇恰當的合作學習時機,造成了課堂時間的浪費。更有部分教師,一堂課用了很多次的小組合作討論,如果認真聽一聽學生的討論內容,幾乎沒有信息量,學生之間過度依賴組內的個別同學的學習成果,造成了很多同學不動腦經,從而養(yǎng)成了學習上懶惰的壞習慣。
個人認為合作學習要具備一定的條件:有值得討論的主題——這個主題應該是有挑戰(zhàn)性、開放的、有價值的、容易讓學生感興趣的,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數學思維的。例如,在上《用字母表示數》這一課時,當學生發(fā)現了用火材棒擺金魚游戲中蘊含著數學規(guī)律,我不失時機地設問:“你能用一個式子表示后面有很多條小魚所用火材棒的根數嗎?”學生通過獨立思考后發(fā)現想表達卻苦于表達不出來,這個時候適當引導他們合作學習,組內很多同學很快通過其他學生的指點,從不同的角度寫出其中蘊含的數學規(guī)律,學生不斷地在思考問題中體驗、領會了數學規(guī)律,學生的抽象概括能力也得到了很好的提升。
二、合理分組,培養(yǎng)良好的合作學習的習慣
最常見的小組合作學習形式是按前后座位分成四人小組,而座位的編排都是按學生的高矮次序和男女生簡單搭配而成的。這樣分組盡管簡單方便,但人員地搭配不免會存在不合理,不利于讓不同特質、不同層次的學生進行優(yōu)勢互補、相互提高。甚至有些小組在匯報所謂的合作成果時,往往都是幾個人的天下,你說你的,我說我的,其他人一言不發(fā),只是心不在焉地坐著;而有的小組匯報時互相推辭,誰也不愿意等。究其原因,主要是小組成員之間分組不合理,分工不明確。
如果我們分組時考慮到不同性格,不同學習基礎,不同表達能力等因素,將這些個性各異的同學安排到一起合作學習,也許以好帶差,以強帶領弱提高班級的整體素質。在選擇當小組長匯報時,多點考慮,讓每位同學都輪流做小組長主持小組活動,組織大家交流、爭辯、實踐等活動,給了那些反應較慢,表達能力欠缺,羞于開口的學生一個鍛煉機會,也讓其他學生在討論時學會傾聽別人的意見,養(yǎng)成良好的傾聽習慣,讓他們在合作中不僅學到知識,更能養(yǎng)成良好的品質。
當然,合作學習的提前首先是獨立思考,教師要避免小組交流時“人云亦云”盲目從眾的現象;要組織每位同學積極參與、踴躍發(fā)言;在傾聽組長匯報時,要認真傾聽,同時匯報后,發(fā)表各自不同的觀點;小組合作學習中的操作活動,既能體現集體的智慧又能從小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意識,養(yǎng)成與人合作的習慣。教師在引導操作時,要有意識地創(chuàng)設有利于合作的活動,增強了學生協(xié)作互助的合作意識。
三、設計有一定質量的數學問題,激發(fā)合作的欲望
通過觀察發(fā)現,很多教師對不分主次輕重,缺乏價值思考的數學問題也都用合作學習,片面追求形式化,也忽視合作學習的主題質量。甚至認為一節(jié)課內用得越多越好,走入了教學誤區(qū)。俗話說“學源于思,而思源于疑”。課堂合作學習中應認真把握合作的主題,設計好有價值的數學問題,提高合作學習的質量。在合作學習時,教師要鼓勵學生合理猜想,經歷觀察、實驗、歸納等數學活動,尋求證據,獲得結論。例如,教學“三角形的內角和”時,我讓學生拿出一張長方形紙片,他們能說出每個角都是90°,內角和是360°,然后要求學生將長方形沿著一條對角線剪開,使學生認識到每一個直角三角形的內角和都是180°。再追問學生:“直角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那么銳角三角形、鈍角三角形的內角和呢?你能驗證嗎?”學生很自然的通過獨立思考后,進行合作學習并想提出多種方法:有的用量角器量出每一個三角形的度數,通過計算;有的把三個內角剪開拼在一起,組成了一個平角;有的把三個內角剪開剛好拼成一個平角。
這些通過合作討論得到富有創(chuàng)意的結果,盡管有的不夠嚴密,但都體現小組集體的智慧,學生大膽思考,合作討論交流,激發(fā)了學生在小組學習中共同探索、合作解決問題的欲望,體驗小組合作帶來的快樂。
總之,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中開展小組合作學習有一定的積極意義,變革傳統(tǒng)教學那種單一單向的教學方式,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意識、團隊精神,促使學生相互學習,共同提高,使課堂效率得到提高。但也需要教師加強研究、努力探索、不斷提高小組合作學習的實效性。
參考文獻:
\[1\]孔慶輝.合作學習的基本含義.新課程實驗教材初中教案設計.2003.
\[2\]劉兼,孫曉天.數學課程標準解讀.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