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肖彬
摘 要:伴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推進,我國的高中歷史課程也發(fā)生著相應的變化。新課改對于學生和教師都有了一些新的要求。要求學生更加主動地投入到學習當中,在學習過程中,更加主動地發(fā)揮主觀能動性,對于知識的掌握也不再拘泥于單純的課本知識,所以面對新課改下的高中歷史教學,我們必須要有深刻的認識。本文就將對新課標下的高中歷史教學進行分析。
關鍵字:新課標;高中歷史;分析;實踐
自新課標實施以來,高中歷史教學發(fā)生了許多的變化,無論是教學的側重點,還是教學方法,都與從前有著很大的不同。從前的教學模式已經(jīng)不能滿足和適應現(xiàn)在的教學要求,所以我們必須做到與時俱進,不斷地更新教學觀念,從而促進學生更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學習中來,不斷提高歷史教學水平。
一、傳統(tǒng)的歷史課堂上,教學中出現(xiàn)的一些問題和特點
(一)教學目的過于傳統(tǒng),只是注重單一的知識傳授,實行填鴨式的教學模式
高中教學中,普遍出現(xiàn)的一個現(xiàn)象,就是教師不斷地對學生進行填鴨式教學,教師的任務就是備好課,不斷地鉆研教學大綱,將那些所謂的重點,考點全部打包傳授給學生,而這種傳授方法,就是將枯燥的知識讓學生死記硬背下來,其實這種方法是非常錯誤的,這種被動的教學方式只會讓學生感到枯燥和無聊,并不能很好將教學的本質達到。
(二)教學的氛圍相對比較嚴肅,缺少學生之間彼此討論以及思維發(fā)散的過程
中國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就是教師站在講臺上認真地授課,學生坐在下面認真地做著筆記,中規(guī)中矩的教學模式在我國存在了很多年。這就造成了高中歷史課堂的氛圍相對嚴肅,學生之間沒有相互討論的機會,教師講什么,學生就記什么,這就壓制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不能很好發(fā)揮出來。
(三)教師的評價以及考評方式相對比較單一,這就造成了學生的反饋受到限制
一般而言,教師對于學生的評價,就是通過考試來看,所以很多時候,我們都無法很客觀,很全面地去評價一個學生。單獨從考試成績來看,很多學生,他可以考出很好的成績,但是他的歷史脈絡并不清晰,對歷史知識的掌握也很局限,這就是典型的會考試的學生,并不能說他們就是優(yōu)秀的學生,也不能單純的從成績來評判歷史學習的好壞。
二、在新課標的要求下,高中歷史教學呈現(xiàn)出的一些新特點
(一)將一本厚厚的歷史書,分成了幾個板塊和專題,這就使得教學更具有針對性
因為歷史這門學科相對于其他的學科而言,比較具有復雜性和細碎性。很多小的歷史事件都是沿著一條時間線的發(fā)展相互串起來的。所以只要我們把握住這條時間線,然后將這些事情串起來,歷史的脈絡就比較清晰了?,F(xiàn)在的課本,每本書都分為不同的方向。用整本書來講政治,講經(jīng)濟,講歷史人物等等,這就使得學生在學習和復習時更加具有針對性。另外,每個單元之后都會有一個相應的專題,這就將學生的實踐能力培養(yǎng)了起來。
(二)新課標的歷史書將歷史脈絡更加清晰地呈現(xiàn)在學生和教師面前
新課標對于歷史的發(fā)展順序有了更加清晰的展示,我們可以更加清晰地看到從古至今,古今中外歷史發(fā)展的政治,經(jīng)濟,軍事等方面的各個現(xiàn)狀,讓我們覺得歷史都在不斷地呈現(xiàn)在我們的面前,這就是新課改發(fā)生的變化。同樣也就要求教師在授課的過程中,要更加明確教學不可再墨守陳規(guī),要學會創(chuàng)新,用更加專題化的板塊將知識系統(tǒng)分類,這樣就可以讓學生更加容易理解知識,接受知識,從而更好學習知識。
三、新課標對于歷史教學提出的一些新方法
(一)教師必須具備更新傳統(tǒng)教學觀念的素質,不斷改進自己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模式
從前的那些教學方法和教學模式,已經(jīng)完全不能適應現(xiàn)在的教學要求,所以教師必須要時刻具備更新傳統(tǒng)教學觀念的能力,制定更加符合現(xiàn)在教學要求的方法,將學生的主體地位不斷地推進,在課堂上,教師不要再始終像從前一樣不斷對學生進行知識的填充,要讓學生自己去主動學習,教師要做的,就是做好引導者的工作,不斷引導學生進行學習,做好幫助學生學習的工作就可以了。
(二)要明確教學的重點不再是教學的結果,而是教學的
過程
從前的傳統(tǒng)教學,教師考察學生學習成果的方式就是考試和平時的測驗。對于學生的學習過程或者其中的要領,教師大多都忽略了,這就需要教師明確,現(xiàn)在的新課標要求我們,必須做到注重教學的過程。讓學生明確學習歷史的目的并不是為了應付考試,而是擁有更廣闊的視野了解更加濃厚的歷史文化知識,感受歷史文化氣息,學習歷史文化名人,以史為鑒,更好地開創(chuàng)未來。這才是學習歷史的目的,也是我們高中生學習歷史的最主要成果。只有明確了自己的目的,明確了動力,才能夠更好地向著正確的方向發(fā)展。并且新課標相比較于從前的舊課標,有一個最新的變化和要求,那就是更加注重實用性,這就要求學生要在學習過程中,學會結合實際,將知識應用到現(xiàn)實生活當中來。比如說我們在了解了一個歷史事件之后,從中悟出了什么道理,它對于現(xiàn)實生活有什么影響,或者說在現(xiàn)實生活中有哪些實際意義,這些才是我們高中生必須要掌握和應該掌握的問題。
四、結束語
高中的歷史教學,在新課標的要求下,不斷地發(fā)生著變化。這就要求學生和教師都要在不斷變化中學會與時俱進。適應新課改的發(fā)展,遵循新課標對于人才培養(yǎng)的要求,將有利于教學的開展,也更加健全了學生的人格,是教學水平不斷推進,教學能力不斷提高的最有力證明。高中歷史的知識不算復雜,但是卻包含了古今中外,尤其是我國的歷史發(fā)展脈絡,作為一個中國人,學好歷史知識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以史為鑒才能夠更好地開創(chuàng)未來,不斷地用歷史教學來激勵自己,將有利于自身更好的發(fā)展。
參考文獻:
[1]柳依寧.新課標下對高中歷史作業(yè)流程的探索與實踐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0.
[2]潘明足. 新課標下高中歷史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探析[J]. 課程教育研究,2013,19:54.
[3]韓麗群. 新課標下的高中歷史教學探索與實踐[J]. 網(wǎng)絡財富,2009,11:130-131.
[4]楊紅. 新課標下高中歷史教學實踐[J]. 才智,2010,18:178.
[5]張曙光. 探討新課標下高中歷史教學的新特點[J]. 新課程(下),2012,09:55-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