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再旺
我校秉承“崇文勵教、育人興邦”的校訓,堅持“以人為本,為學生終生發(fā)展奠基”的辦學理念,積極實踐“特色立校、特色興?!钡陌l(fā)展之路,社會聲譽不斷提升,譜寫了學校辦學歷史上濃墨重彩的一筆。我校先后被評為“中國特色教育示范基地”“國家環(huán)保教育示范基地”“廣東省一級學?!薄皬V東省綠色學?!薄皬V東省現代教育技術試驗學?!薄皬V東省普通高中教學水平優(yōu)秀學校”。倡導“樂學致用、學用相長”的科技教育理念,以科技教育為突破口,注重課堂教學、課外活動和社會實踐多維載體相結合,拓展科技教育的新思路,促進學生“樂學致用”,培養(yǎng)學生嚴謹求實、勇于探索、大膽創(chuàng)新的科學精神,引領科技教育,啟迪學生智慧人生。
一、找準定位,打造科技特色教育
由于區(qū)域位置的局限,受制于生源的狀況,學校發(fā)展一度面臨困境,以至于特色學校的創(chuàng)建活動也歷經波折,跌宕起伏。從2006年起,為發(fā)展計,學校開始積極推進體育藝術、信息科技特色教育;2010年制定的學校“十二?五”發(fā)展規(guī)劃,更是將“特色教育強化工程”作為學校的重點工程之一,致力于全面打造特色教育品牌,提高特色教育的影響力。
2005年,我調任觀瀾中學校長,結合學校的實際情況,找準定位,提出了“特色立校、特色興校”的發(fā)展策略,確立創(chuàng)建“體育藝術、信息科技”教育特色,確定“樂學致用、學用相長”作為我校的科技特色教育理念,并根據學情校情,打造“海陸空三模及NOC大賽培訓”等科技特色的重點項目。通過幾年的努力,形成了“全員參與、項目多樣、特長突出、成效顯著”的科技教育特色。
二、更新觀念,加強對科技教育的引導
作為校長,我始終把“辦什么樣的學校,培養(yǎng)什么樣的學生”作為思考和實踐的重點。2011年,我們誠邀知名高等教育研究專家、廣東省教育科學規(guī)劃領導小組成員、中山大學陳昌貴教授為我校發(fā)展規(guī)劃把脈,制定了《觀瀾中學十二·五發(fā)展規(guī)劃》,明確了“開放辦學、特色興校、文化強?!钡娜筠k學亮點,確定“學校改革工程”、“教師隊伍建設工程”、“特色教育強化工程”等七大工程,致力于實現學?!叭吮净⒖茖W化、扁平化、精細化”管理。其中“特色教育強化工程”就是以努力實現全面打造特色教育品牌,強化以開放式特色教育課程為依托,高素質師資為保障的體育藝術、信息科技特色,提高特色教育的競爭力與知名度為目的,重點闡述了打造科技特色學校的可行性和必要性,把科技創(chuàng)新教育工作擺在提升學校育人的重要位置,作為創(chuàng)新素質教育和推進新課程建設的一項重要工作來抓,將其正式納入學校教育整體規(guī)劃。注重軟件和硬件的投入,積極從人員、經費上予以支持,從時間上予以保障。同時,加強組織領導,成立了由校長擔任“科技教育領導小組”組長,分管領導分工負責,教學處、教科室配合管理網絡。對每一項科技活動都做到有組織、有計劃、有實施方案,形成了校長及行政管理一條線、科技輔導員及學生創(chuàng)新實踐一條線、社會及校園實踐一條線三者結合的多維成長體系,確保科技創(chuàng)新等教育活動在全體師生中廣泛而深入地開展,保證其質量和效果。
三、完善設施,為科技教育提供保障
1. 積極實施信息化改造工程
2005年至今,我校不斷加大對教育信息化的投入,用于改造校園信息化建設。面向全體師生開展“信息技術普及培訓”,加強“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實踐研究,組織師生積極參加各級各類信息技術比賽和交流。
2. 專項經費保障活動開展
對科技教育經費專門立項(活動、培訓、獎勵),并將科技經費列入學校財務預算,??钍褂?,專門審批,做到保證資金使用,保證科技實踐活動有效開展。
3. 專門場地提供科普場所
在市、區(qū)科協(xié)等有關部門的支持下,改建和新建了一批功能室、制作室、展覽室,添置了大量的資料、設備和用具,同時也將市科技館、華大基因、留學生創(chuàng)業(yè)園、仙湖植物園、西麗動物園、怡景動漫、觀瀾版畫村等科普基地列為我??萍蓟顒踊亍?/p>
4. 專門時間開展科技活動
在我校,科技興趣活動周周有,科技科普知識講座月月有,科技節(jié)年年有。每周一次校園廣播科普科技知識節(jié)目,每周周五下午第四節(jié)開展全??萍季C合實踐活動,每年定期舉辦科技藝術節(jié)、科普宣傳周、全國科普日、全國科普周、科技競賽周、科普夏令營等活動。
四、搭建平臺,豐富科技教育內容
積極推進具有觀中校情的科技教育特色的課程建設,不斷追求科技教育的新發(fā)展,開創(chuàng)科技教育新局面,注重科技教育內容的多樣化、活動化以及興趣化。
1. 內容多樣化:“走出去、請進來”相結合,開展科技活動。
有計劃地開展了科普講座。為了讓學生有更多的機會了解身邊、社會生活中的科技知識,我校經常邀請高等院校、科研機構的專家學者來校給我們的學生開展科普講座,普及科學知識。
有目的地開展了參觀考察。我校多次組織學生到市科技館、華大基因、留學生創(chuàng)業(yè)園、仙湖植物園、西麗動物園、怡景動漫、觀瀾版畫村等科普基地參觀考察,大大地增長學生的科學視野和見識。
有成效地參加了各級科技創(chuàng)新大賽、動漫創(chuàng)作大賽、小發(fā)明小制作競賽。通過這些競賽,很好地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能力、創(chuàng)造能力、動手能力和交際能力。例如,在第六屆“全國中小學信息技術創(chuàng)新與實踐活動”的決賽漫畫創(chuàng)作項目中,我校榮獲5個一等獎,2個二等獎,1個三等獎。
外出交流。例如,2011年11月我校以吳潤、丘曉霞、陳舒欣同學組成的課題組參加了“2011年度中國少年科學院小院士課題研究成果交流活動”并提交了研究論文,通過讓我們的學生和院士專家學者們面對面交流,探討有關問題,從而開拓視野、增長見識。
2. 課程活動化:科技與生活相融合,培養(yǎng)創(chuàng)新思維。
活動課程中蘊含著豐富的科技教育內容,是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有效途徑。從2006年起,我校將每年都開展“科技活動周”。學生在科技周可以參加科學小論文、小發(fā)明、小制作、觀察日記等項目等。在不同的年級段開展相應的活動課程,讓學生展開想象的翅膀,鍛煉動手能力,激發(fā)無限創(chuàng)意。“科技活動周”的舉行活躍了學生的課余生活,大大豐富了學生的科技知識,進一步增強了他們的科學素養(yǎng)和科學意識,增強動手、動腦以及創(chuàng)新能力。
3. 社團興趣化:普及型與擴展型結合,點燃興趣火花。
學?,F有課內外科技興趣小組10多個。課內是普及型的,課外是擴展型的;校內是普及型的,校外是擴展型的;校級是擴展型的,班級是普及型的,充分滿足了每位學生的興趣愛好需要,點燃了學生的興趣火花。
學校各科技興趣小組積極組織學生開展科技制作、科技發(fā)明、科技實驗、科技論文類型活動,培養(yǎng)學生科學興趣,培養(yǎng)創(chuàng)造發(fā)明能力。學校分年級段設立了科技創(chuàng)新、智能機器人、數字媒體(含DV創(chuàng)作、攝影、攝像、電腦制作等)、無線電測向和制作、海陸空三模科技活動訓練小組,10位科技輔導員定點定時輔導,讓每位學生各找其需,各顯所能,踐行科技教育“學用相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