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田 汪國民 嚴志等
[摘要]目的:探討改良三點式重瞼與傳統(tǒng)重瞼治療上瞼皮膚松弛的臨床療效差異。方法:本院2007年5月~2012年6月共收治上瞼皮膚松弛患者59例,其中25例患者接受傳統(tǒng)重瞼術式治療(對照組),另24例患者接受改良三點式重瞼術式治療(觀察組),觀察并比較兩組患者術后的臨床效果、并發(fā)癥及滿意度。結果:觀察組與對照組患者術后恢復時間分別為(33.1±7.4)天和(78.5±12.7)天,觀察組顯著低于對照組(P<0.01),觀察組術后均Ⅰ期愈合且未見并發(fā)癥者,術后兩組患者總滿意率分別為95.8%和76.0%,觀察組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結論:改良三點式重瞼治療上瞼皮膚松弛具有微創(chuàng)、恢復快、操作簡便、效果穩(wěn)定等特點,能夠顯著改善上瞼皮膚松弛,且患者滿意度高,值得臨床推廣。
[關鍵詞]三點式;重瞼;上瞼皮膚松弛
[中圖分類號]R6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6455(2013)07-0724-03
上瞼皮膚松弛程度受年齡、性別、環(huán)境及遺傳等多種因素影響,不僅影響美觀,而且對患者的視野存在一定的影響[1-2]。傳統(tǒng)的重瞼治療術式主要包括縫線法、埋線法和切開法,各具特色,前兩者操作簡單,但重瞼線易消失,后者雖效果持久,但術后恢復較慢且瘢痕明顯,均限制了其臨床效果[4]。本文通過比較改良三點式重瞼與傳統(tǒng)重瞼治療上瞼皮膚松弛的臨床療效差異,旨在為臨床術式的選擇提供依據。
1 資料和方法
1.1一般資料:本院2007年5月~2012年6月共收治上瞼皮膚松弛患者59例,其中男8例,女51例,平均年齡(46.5±8.1)歲(35~69歲),按照術式分為兩組,其中25例患者接受傳統(tǒng)重瞼術式治療(對照組),另24例患者接受改良三點式重瞼術式治療(觀察組),兩組患者基本資料具有可比性(P>0.05)。
1.2手術方法:對照組的25例患者接受傳統(tǒng)重瞼術式治療,包括縫線法、埋線法和切開法[5]。觀察組的24例患者接受改良三點式重瞼術式治療。
1.2.1 切口設計:術前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如性別、臉型和眼周的皮膚情況等設計重瞼線,重瞼線與上瞼緣距離平均值控制在5.5~7.5mm[6],將重瞼線由外向內平均標記6個點,以亞甲藍溶液分別設計內、中、外三個切口線,單個切口線長0.5cm[4]。
1.2.2 手術方法:術前常規(guī)消毒,鋪蓋無菌洞巾,以1:20萬腎上腺素0.5ml+ 2%利多卡因5ml為局麻藥物行眼瞼局部浸潤麻醉,依照術前設計的標記點切開皮膚組織,確保切口與重瞼線弧度保持一致[7]。鈍性分離并去除多余松弛皮膚組織,并充分暴露眼輪匝肌,分三點(內、中和外)切開眼輪匝肌,切口長2mm,但不完全切除。去除適量瞼板前脂肪并予以止血處理,于三點處連瞼板縫合皮膚,采用間斷縫合法縫合三點處皮膚[8]。術畢滿意后切口涂以紅霉素眼膏,無須包扎。指標觀察與隨訪
1.3 隨訪:所有患者術后隨訪6個月,觀察并比較兩組患者術后恢復時間、Ⅰ期愈合、并發(fā)癥和患者滿意情況。滿意度分為非常滿意、滿意、一般、不滿意,總滿意率=非常滿意率+滿意率。
1.4統(tǒng)計學分析:所有數據分析采用SPSS13.0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均數以 表示,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以α=0.05為檢驗水準。
2 結果
2.1 術后恢復情況比較:兩組患者術后恢復時間分別為(33.1±7.4)天和(78.5±12.7)天,觀察組顯著低于對照組(P<0.01),觀察組術后全部Ⅰ期愈合,且術后未見并發(fā)癥,兩組Ⅰ期愈合率和并發(fā)癥率差異均不顯著(P>0.05),見表1.
3 討論
皮膚松弛是中老年人常見的癥狀,是皮膚隨著年齡的增長,呈現出的衰老癥狀,尤其是上瞼皮膚松弛,主要以上瞼皮膚堆積,皺紋增加,上瞼下垂,瞼緣內翻為表現[9],其不僅影響美觀,而且對患者的視野存在一定的影響[1-2]。近年來,隨著大家審美意識的不斷提高,以及微創(chuàng)整容外科的發(fā)展,上瞼皮膚松弛矯正術的應用呈現逐漸增多的趨勢[3]。
目前臨床上主要采用縫線法、埋線法和切開法治療上瞼皮膚松弛,其中縫線法和埋線法操作相對簡單,多用于年輕或上瞼皮膚緊致者,但持久性差,對于已松弛的者效果較差,而傳統(tǒng)的切開法由于切口較大,術后線狀瘢痕組織明顯,且操作較復雜[4]。改良三點式重瞼術是在三點式重瞼術發(fā)展而來,傳承了其優(yōu)勢,因此具有以下優(yōu)勢:①切除部分眼輪匝?。捍_保重瞼線下真皮與瞼板粘連牢固,重瞼線術后自然且不易消失;②微創(chuàng):對重瞼線周圍組織損傷小,術后恢復快,且瘢痕??;③可拉長瞼裂[10]:劉正茂等[4]認為改良三點式克服了傳統(tǒng)重瞼術的缺陷,術后重瞼線更加持久和穩(wěn)定,且組織損傷小。富娜等通過對159例患者實施改良三點式重瞼術后認為改良三點式重瞼術還可通過去除疝出的眶隔脂肪,從而達到消除上瞼臃腫的目的[9]。本文通過對改良三點式重瞼與傳統(tǒng)重瞼治療上瞼皮膚松弛的臨床療效進行比較,結果發(fā)現兩組患者術后恢復時間分別為(33.1±7.4)天和(78.5±12.7)天,觀察組顯著低于對照組(P<0.01),觀察組術后均Ⅰ期愈合且未見并發(fā)癥者,術后兩組患者總滿意率分別為95.8%和76.0%,觀察組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提示改良三點式重瞼術由于仍采用切開法,可去除多余皮膚,可使松弛皮膚顯著改善,且采用三點式小切口,僅需切除部分眼輪匝肌,因此,組織損傷小,恢復快,且重瞼線效果穩(wěn)定。筆者認為術中應注意以下三點:①在確保麻醉效果的前提下,盡量降低術前麻醉藥的用量,以防止組織過度腫脹,影響術中操作;②切口寧窄勿寬,不強調矯枉過正;③去除脂肪組織時不宜過多,亦不可用力牽拉,以防止術后眼球下陷,影響美觀。
總之,改良三點式重瞼治療上瞼皮膚松弛具有微創(chuàng)、恢復快、操作簡便、效果穩(wěn)定等特點,能夠顯著改善上瞼皮膚松弛,且患者滿意度高,值得臨床推廣。
[參考文獻]
[1]陳旭,甄雅賢.皮膚老化的縱向研究:從細紋到皺紋[J].中華皮膚科雜志,2012,45(5):379-380.
[2]林泉,王笑英,張?;ǎ?改良眉眼部整形術治療中老年女性上瞼松弛71例的效果[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0,30(7):895-897.
[3]張本壽,楊志剛,閆磊,等.上瞼皮膚松弛的分型和治療方法的臨床分析[J].中國美容整形外科雜志,2011,22((7):428-430.
[4]劉正茂,楊東運,戴霞,等. 改良三點式微創(chuàng)重瞼術的臨床應用[J].實用皮膚病雜志,2010,4(3):223-225.
[5]楊雪,彭維海,張舵.上瞼皮膚松弛矯正術治療老年性上瞼下垂33例[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2,32(7):1515-1516.
[6]劉萍,劉毅,林娜,等.改良三點式小切口重瞼術[J].中國美容醫(yī)學,2009,18(12):1474-1479.
[7]吳世友,畢勝,楊龍波,等.三點式小切口微創(chuàng)重瞼術的臨床應用價值[J].檢驗醫(yī)學與臨床,2012,17(9):2140-2141.
[8]劉曉娟.改良三點式重瞼術治療上瞼皮膚松弛的臨床分析[J].中國保健營養(yǎng),2012,22(10):3715-3716.
[9]富娜,曾東,左俊,等.改良三點式重瞼治療上瞼皮膚松弛[J].中國美容醫(yī)學,2012,21(1):31-32.
[10]宋桂霞.三點式微創(chuàng)重瞼成形術1330例體會[J].中國美容整形外科雜志,2008,19(4):302.
[收稿日期]2013-03-18 [修回日期]2013-04-17
編輯/張惠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