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初中語文的新課程改革中,它要求語文教學要以學生為主體,并充分重視學生們的個性發(fā)展,培養(yǎng)他們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當然,高效率的語文教學是離不開師生間的交流,老師們合理的教學設計能夠更加吸引學生們的注意力,從而激發(fā)他們的學習欲望,活躍課堂的氣氛,進而提高老師們的上課效率。本文主要是基于此,來探討自主學習理論下的初中語文教學設計策略,以供參考。
【關鍵詞】自主學習理論;初中語文;教學設計策略;分析
前 言
在傳統(tǒng)初中語文教學模式中,老師一直是處于語文教學的主體地位,他們是整個課堂教學的主導,對學生有絕對的權威,所以,在此基礎之上的學生都是被動地去接受知識,而學生的自主性就會受到很大程度的制約。對于這種教學模式來說,它是非常不利于學生的個性發(fā)展,并且嚴重地制約了學生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培養(yǎng)。特別是對于語文這一需要想象與創(chuàng)造思維的學科,學生完全處于被動地位,是很難進行開放性創(chuàng)造,最終還是不利于培養(yǎng)他們的語文素養(yǎng)。在這種情況下,初中語文新課標的改革就是要打破這種被動式的語文教學,把學生的個性發(fā)展放在首位,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以培養(yǎng)他們的想象力與創(chuàng)造性思維。高效率的語文教學是離不開師生間的交流,老師們合理的提問能夠更加吸引學生們的注意力,從而有效激發(fā)他們學習的欲望,活躍課堂的氣氛,進而提高上課效率。
一、我國初中學生自主性學習所存在的問題分析
(一)學生學習興趣缺乏,自我效能感低
興趣是學生學習的最好老師,但是很多初中學生由于目標不明確,沒有做好對自己人生的規(guī)劃,從步入校園的那一刻開始并松懈下來了,導致學生的積極性降低,學習興趣缺乏。由于缺乏學習動機,一些學生在人生觀和價值觀方面出現(xiàn)偏差,沒有將科學知識運用于解決實際生活問題上,再加之學習成績不理想,打消了自己的積極性,降低了學生的自我效能感。效能感降低的最直接表現(xiàn)就是無法獨立自主地完成學習任務,對其他人的依賴性增強,不利于學生的發(fā)展。
(二)缺乏明確的目標
很多學生之所以自主性學習能力較差,主要是因為其學習目標不明確,自覺能動性降低。目標是是學生取得學習進步的指航針,同時也是構成學生自主學習的核心部分。但是很大一部分學生從來沒有主動制定過學習目標,對于為什么學習,如何學習都沒有清晰的認識,尤其是在中短期目標的制定方面比較模糊和籠統(tǒng),缺乏一定的可行性和指導性。還有一部分學生的學習目標制定脫離了學生實際情況,沒有根據(jù)自己的學習實際,制定的學習目標過高,導致無法完成,影響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同時目標制定的太低也不利于學生的學習,因為目標太低學生很容易完成,會使他們缺乏學習競爭,安于現(xiàn)狀。
(三)學生的元認知策略比較低
學生的元認知能力太低會直接導致學初中生對于一些學習策略的認識出現(xiàn)偏差,自主性學習能力降低,元認知的主要目的是計劃學習并對學習實施有效的控制同時還可以規(guī)范學生的學習行為。由于缺乏元認知能力很多大學生在制定學習目標的時候顯得力不從心,對學習的監(jiān)控過程無從下手,學習評價沒有科學依據(jù)。元認知能力的培養(yǎng)有多種多樣的方式,其中最主要的方式就是通過背誦、反復記憶、討論、認真思考等。對于一些元認知能力較強的學生他們都很容易做到以上幾點要求,但是大部分的學生還依然無法做到,尤其是學習的時候不能做好記錄與整理。在一些初中學校中,部分學生對元認知的使用缺乏靈活性,只會在特定的情況下使用,換成另一種環(huán)境的時候就不知道如何使用了。
(四)學生的自控能力較差
學生的自控能力也就是學生對自己的控制能力,在目前的初中校園中有很少的學生能夠經受起外界不利因素的影響,這也就要求學生如何實施有效的自我控制。很多的學生受到其他學生的影響,經常出去玩,浪費了大量的寶貴時間,尤其是課后時間他們很少進行自主學習,考試的時候成績自然下降的比較明顯。與以往初中學生不同的是,現(xiàn)代的初中生比以前的學生更為懶惰,大部分學生太過于松懈。尤其是計算機快速發(fā)展的時代,很多學生沒有充分利用計算機資源的優(yōu)勢進行學習,取而代之的是他們將大部分時間投放于網絡游戲上,只有在需要的時候偶爾會上網學習一下。
二、自主學習理論下的初中語文教學設計策略分析
(一)立足初中生的學習特點,科學合理地進行設問
初中階段的學生,他們在思考和解析問題方面還顯得不夠成熟,這就要求語文老師們在設問時要注意把握問題的方向與難易程度,針對中學生的學習習慣與特點進行科學合理的提問。一方面,老師的提問,學生們答不上來,這樣就會導致課堂氣氛變得尷尬,使課堂變得沉悶,很可能一堂課就這么無味地進行下去。另一方面,老師的提問太過于簡單了,學生根本就不會去展開想象與思考,這樣就不利于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所以,老師們的設問也是要把握好度,既要能調動學生的思維,又要使課堂活躍起來,這樣才能提高學生的自主性學習。
(二)注重提問的方式方法,多變性地設問
我們可以試想,如果老師們的提問方式總是那么突兀的單刀直入,莫名其妙的就丟給學生一個問題,學生們會很積極地去思考嗎?課堂的氣氛會變得活躍嗎?顯然答案是否定的。學生們此時只會感到無味,很難跟上老師的上課節(jié)奏。所以,老師們在上課的時候,應該采用多變的方式進行設問,有時可以單刀直入,有時也可以婉轉,這就看老師們如何去把握了。
(三)不能限定標準答案,學生回答言之有理即可
在語文這門主觀性很強的學科里,往往一個問題是不可能會有標準答案的。有時學生的回答可能會比較片面或者是不完整,此時,老師們不能一棍將學生“打死”,而是要逐步引導他們深入分析與思考,把握問題的全面性。在某些問題提出之后,老師們可以變向地去提示學生王哪個方向思考,因為答案并不一定就是唯一的。
結束語
初中語文教學課堂上,老師們科學、合理的教學設計不僅能夠有效集中學生的注意力,而且還能夠有效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并培養(yǎng)他們的語文素養(yǎng)。所以,對于初中語文老師來說,一定要講究教學的設計策略,從學生的實際需要出發(fā),尊重他們的個性發(fā)展,通過簡單的設問技巧,使學生逐步進入到語文的學習情境中去,這樣就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參考文獻】
[1]王曉琴.有關初中語文教學設計策略的思考[J].新課程(中學),2012(5).
[2]何雁翔.自主學習理論下的初中語文教學設計策略[J].價值工程,2010(6).
[3]王世新.淺析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設計策略[J].大觀周刊,2012(14).
作者簡介:田蓉(1972.09—),女,漢族,重慶市人,大學本科,重慶市第二體育運動學校中學語文一級教師,研究方向:中學語文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