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冬梅
摘 要:同聲傳譯是一項對譯員的雙語能力、精力分配及熟練程度要求極高的翻譯活動,而數字信息又以其冗余信息少、不可預測性和信息密度大等特點成為同傳中“著名的問題誘因”。此外,由于中英文數字表示數量級的單位有所不同,中英同傳處理數字信息的難度進一步加大,面對這一問題,筆者通過研究找出應對策略。
關鍵詞:同聲傳譯 數字翻譯 技巧 同傳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795(2013)03(a)-0140-01
目前,世界上95%的國際會議采用的都是同聲傳譯。同聲傳譯具有很強的學術性和專業(yè)性,可用于正式的各種國際會議。而在經貿類中英同傳會議中,往往會出現(xiàn)大量數字信息,數字信息的出現(xiàn)將導致短時記憶負荷的增加,并對后續(xù)的翻譯造成干擾和不利影響,致使語言表達質量下降。
根據認知負荷模型理論1和影響翻譯質量的關鍵要素的理解,筆者在自身實踐和汲取前人經驗的基礎上,總結了同傳時應對數字信息的策略:
(1)提高聽力分析+語言產出(L+P)的綜合能力。聽力分析(L)作為認知負荷模型中最基本的要素之一,對數字中英同傳的影響最為突出,中英文數字的數量級單位差別較大,因此要求譯員在聽到中文數字的時候,能迅速對其進行分析,轉化為英文數字的數量級,并在語言產出(P)階段確保數字和單位輸出正確。要提高對數字分析和輸出的能力,首先要了解中英文數字的差異規(guī)律,數字在中英文中的差異可以用下表格直觀地反映出來(張維為1999:119)。
如表1所示,中文和英文數字存在巨大差異,翻譯“千”位以上的數字都需要進行轉換。而譯員在同聲傳譯高度緊張的工作狀態(tài)下,往往會出現(xiàn)處理數字能力“短缺”的現(xiàn)象,如果遇到“千”位以上的數字,翻譯起來就會有一定的困難,甚至還可能影響到數字之前、之后的部分,所以Gile(1995:176)稱數字為“著名的問題誘因”。因此,要在聽力分析與輸出階段,降低數字帶來的問題誘因,才能減少翻譯中的其他問題。
(2)強化數字筆記,提高對語言產出(P)的能力。Jones(1997:130-31)強調數字包含的信息并不只是單純的數值,它還包括四個關鍵要素:數量級、單位、數字所描述的概念、數字的相對值。需要說明的是,譯員在交替?zhèn)髯g中,有時間做筆記,但在同聲傳譯中沒有時間做筆記,但可以借助同伴來協(xié)助筆記。
(3)通過提高協(xié)調能力(C),縮短EVS(Ear-voice span) 時間,提高翻譯質量。在平時訓練中,譯員應當有意識地強化聽力和口譯輸出的協(xié)調能力,盡快將聽到的信息傳輸出來,這樣可縮短EVS時間,避免信息遺漏,提高翻譯質量。首先,通過新聞媒體或報刊雜志主動積累一些常識、數字,便于在翻譯過程中遇到相關信息時,能夠及時準確地對發(fā)言人接下來的講話做出預測。其次,可以運用簡單的句式,將發(fā)言人的信息用簡潔的表達出來,這樣能提高譯文的邏輯性,還能降低EVS時間。這將為后續(xù)的翻譯爭取充分的時間,提高翻譯質量。
(4)減少短期記憶(M)的負擔,翻譯大數和趨勢。翻譯壓力大,保證數字信息的準確無誤實屬不易。作為同聲傳譯譯員,短期記憶的信息量是有限的,為了保證溝通的有效性和及時性。
(5)提前與會議主辦方進行相關交流,降低客觀因素對于譯員翻譯的影響。譯員最好能提前與會議主辦方進行溝通,告知發(fā)言人在說到數字信息時能夠放緩發(fā)言速度,這樣能夠為翻譯爭取時間,也是對會議主辦方和發(fā)言人負責的一種方式。如果會議主辦方能夠提前將發(fā)言稿交給譯員,這無疑為翻譯減少了許多障礙,但只有很少部分的會議主辦方能夠做到這一點。
參考文獻
[1] Alessandrini, Maria Serena.Translating Numbers in Consecutive Interpretation: An Experimental Study[J].The InterpretersNewsletter,1990,3:77-80.
[2] Braun,Susanne&Andrea Clarici.Inaccuracy for Numerals in Simultaneous Interpretation:Neurolinguistic and Neuropsychological Perspectives[J].The InterpretersNewsletter,1996,7:85-102.
[3] Gile,Daniel.Basic Concepts and Models for Interpreter and Translator Training[J].Amsterdam/Philadelphia:John Benjamins,1995.
[4] Jones, Roderick.Conference Interpreting Explained[J].Manchester:St.Jerome,1997.
[5] 張維為.英漢同聲傳譯[M].北京:中國對外翻譯出版公司,1999.
[6] 李巧巧.同傳中的數字處理——比較筆記在英漢同傳和漢英同傳中的作用[D].北京:北京外國語大學,2008.
[7] 蔡小紅,曾潔儀.口譯質量評估研究的歷史問題[J].中國翻譯,2004,25(3):49.
[8] 劉和平.口譯技巧—思維科學與口譯推理教學法[M].北京:中國對外翻譯出版公司,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