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秀英
語文教學的終極目的是全面培養(yǎng)并最終提高學生運用語言文字的能力。而學生語文能力的培養(yǎng),僅憑一本教科書顯然是杯水車薪,勢單力薄。因此,必須從其它方面入手,廣泛汲取營養(yǎng),豐富學生大腦,方能取得真經(jīng),修成正果。而廣大農(nóng)村中學由于條件所限,能提供給學生的閱讀資料非常有限。因此,應時而生與高中語文新教材配套使用的《語文讀本》,解決了農(nóng)村學生無書讀的問題,為廣大農(nóng)村中學生提供了一個廣闊的閱讀空間?!墩Z文讀本》內(nèi)容豐富翔實,知識涵蓋寬泛,實為一本難得的閱讀材料。如能充分加以利用,對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能力定有很大幫助。為此,結合本人的教學實際,談談如何利用《語文讀本》,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能力。
一、聽說能力的培養(yǎng)
《語文讀本》上有多篇關于口語表達的知識短文,如《語言運用和情境》、《規(guī)范》、《簡明》、《連貫》、《得體》等。對于這些知識短文,可讓學生課后花時間去閱讀,讓他們掌握口語表達的一些技巧、方法。然后讓學生將這些技巧和方法運用到平時的交談中去,逐步養(yǎng)成聽話和說話的一些良好的習慣,基本上達到口語表達的一般要求。學生在口語方面有了進步的同時,定期在班上開展一些鍛煉口才的實踐活動,如故事會、朗誦會、辯論賽、演講賽等,通過這些活動來檢驗學生是不是具有在大庭廣眾之下大膽開口,勇于表達自己觀點的能力。比如,學了《就任北京大學校長之演講》和《我有一個夢想》等文章后,可讓學生走上講臺,用比較標準的普通話演講《語文讀本》上的《增進互相了解,加強友好合作》,臺上同學演講,臺下同學仔細聽,講完之后,可讓臺下的學生就演講者的語調(diào)、語速以及語態(tài)進行評價,肯定優(yōu)點,修正缺點。這樣一箭雙雕,既培養(yǎng)了學生聽說能力,又讓學生進一步理解了演說詞的特點和文體要求。
此類口語訓練活動,可每周安排一節(jié),讓學生輪流上臺鍛煉,以此來推進口語能力的培養(yǎng)和提高。以適應未來社會對人才在語言表達方面的要求。
二、讀寫能力的培養(yǎng)
《語文讀本》中所選文章,既有實用文又有文藝文。實用文包括科技說明文、口語知識短文、寫作知識短文,讀這些文章,可豐富學生頭腦,增長知識,以《語文讀本》上的知識來指導自己的語言表達和寫作技巧。
文藝文則包括詩歌、小說、散文、戲劇等。讀這類文章,要求學生用心去讀,去感受、去思考。從而在頭腦中留存整體印象,仔細揣摩作者在作品中所表現(xiàn)的思想感情,從中去發(fā)現(xiàn)人生、發(fā)現(xiàn)社會,領略其文質(zhì)兼美的特色,陶冶情操,培養(yǎng)審美情趣。
在精讀文章的基礎之上,可讓學生拓展想象空間,自由發(fā)揮,就《語文讀本》上的文章每周寫一至二篇讀書筆記、讀后感或鑒賞文章。如,讀了詩歌,可以讓學生分析詩歌的意境美、意象美;讀了散文,可讓學生學生把握作者行文思路、線索特點;讀了小說,可分析小說中人物的性格及表現(xiàn)手法?!墩Z文讀本》第一冊中有一篇余秋雨先生的《老屋窗口》,有學生把該文中的何英與魯迅筆下的閏土作了一個全方面的比較,談了兩人少年時期的生活軌跡大體相同,分析了造成他們中老年悲劇命運的社會根源,最后發(fā)出了振聾發(fā)聵的吶喊。文字雖顯幼稚,但比照的方法和角度卻很可取。又如讀了《包身工》后,有學生把包身工的奴隸地位和悲慘命運和當今社會的死難礦工聯(lián)系起來,談了生命的價值和人權的尊貴,同時涉及到了一些社會的陰暗面。由這些小文章可看出高中生有了自己的思想認識,有對社會的認同感和責任感。
讀寫能力的培養(yǎng),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如能堅持讓學生多讀多寫,能力的提高當在情理之中。
三、古文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
為加強對中國悠久燦爛的古典文化的傳承和吸收。高中新教材加大了文言文容量,對學生的要求較之以前有了較大提高,尤其是背誦篇目大大增加。因此,對文言文教學必須加大力度,落實字句及文化常識,在此基礎上,方能讓學生較順暢地閱讀一些淺顯的文言文。
為了配合課文教學,我讓學生運用科內(nèi)學到的文言知識去閱讀《語文讀本》上的文言文,并在書上作好批注,有難解之處可查閱有關工具書或與同學商議或向老師請教。有的文章比較深奧,可用一定時間集體閱讀,師生協(xié)同作戰(zhàn),共同解決問題攻克難關。學生讀懂文章之后,可讓他們找出文中的一些知識點,如通假字、古今異義、一詞多義、特殊句式以及重點文言實詞和虛詞的用法等,以達到鞏固知識的目的。
《語文讀本》上的文言文有些涉及到課文內(nèi)容的背景。如《晉文公重耳之亡》涉及到《燭之武退秦師》的背景,讀懂了《晉文公重耳之亡》則不難理解為什么晉國要進攻鄭國,可以加深對課文內(nèi)容的理解,從而也把握了晉文公誠實守信的人格魅力。另外,《語文讀本》上的文言文跟教材上的文言文在文體風格上十分類似,這樣可作為教材的補充,使得課內(nèi)與課外相得益彰,互相促進。
廣泛的閱讀文言文,一方面可加深對文言文字詞及句式的理解掌握;另一方面也可以培養(yǎng)語感,增加古代文化常識,加深對古代優(yōu)秀文化的認識。學生如能將《語文讀本》上的文言文一一加以咀嚼,定能提高自己的古文功底。
語文能力的培養(yǎng),是一個從量變到質(zhì)變的過程,貴在長期堅持。如果我們能一如既往地堅持用好《語文讀本》,學生語文能力的提高便是水到渠成之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