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志江
在一次班主任例會中,主管校長推薦了一篇《當學生犯錯誤的時候》的文章,會后我進行了認真的閱讀,感觸頗深。在多年的班主任工作中,也切實體會到用心經(jīng)營自己的班級,會贏得學生的理解、尊重和愛戴。我想這顆心應該是信心、愛心、細心、耐心的綜合體現(xiàn),這“四心”是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前提和基礎。
一、信心
俗話說:自信孕育成功,自信創(chuàng)造奇跡。作為班主任首先應該是個自信的人,是一個對生活充滿希望的人,一個懂得自尊自愛的人。只有這樣才會對自己的工作充滿信心,對自己的學生充滿信心,對自己的班級充滿信心。并通過自身的影響和引導,使學生逐步樹立起不怕困難,百折不撓的堅強意志,培養(yǎng)他們積極進取、樂觀向上的精神風貌,使整個班集體成為充滿自信、充滿活力的班集體。
二、愛心
愛是一切情感的基礎,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愛心是培養(yǎng)良好師生關系的重要途徑。作為班主任不從內(nèi)心深處愛自己的學生,沒有父母般的精心呵護,那就很難管好自己的班級。只有發(fā)自內(nèi)心地把學生視為自己的孩子,像愛自己的兒女一樣去愛他們,才能與學生建立起深厚的感情。這種愛可形成師生間的情感交流,時時刻刻牽掛他們,為他們的進步而欣喜,為他們的成功而驕傲,為他們的錯誤而痛心。當然,這種愛要愛得有方、愛得有度,以愛動其心,以嚴導其行。
三、細心
教師的天職是以思維、思辨、思考之真,道德、道理、道義之善,文明、文化、文采之美去感染教育人,所以培養(yǎng)不是“馴養(yǎng)”。良好的教育當存在于人與人之間心理距離最短的時刻,存在于無言的感動之中。因此作為一個以育人為主的班主任,全面了解學生、掌握每一個孩子的家庭環(huán)境、身心狀況、思想動態(tài)、學習成績等方面的情況,正確地認識自己的教育對象,是開展各項工作最基本的前提。在班級管理工作中,面對的是不同的個體,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個性特點,都有自己的閃光點和不足之處。因而要求班主任必須做個“有心人”,時時處處關心學生,了解學生,只有掌握了學生的第一手資料,才能有針對性地開展工作,才會做到有的放矢。
四、耐心
樹木是在粗枝亂葉的不斷修剪中開花、結(jié)果的,我們的學生也不例外。面對我們的教育對象,不厭其煩地耐心教導是班主任工作的一大特點。要想當個好班主任,既要關注學生的衣食住行,又要替他們排憂解難。成績不好的要管,學生闖禍要管,學生散漫要管,學生丟了東西要管,學生病了要管。學生的大事小情都要管。難怪有人曾戲稱班主任是“全職保姆”,而我們知道和班里學生打交道不是一天兩天、一朝一夕的事,它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這就要求我們在工作中拿出耐心來,為這些花草修枝剪葉,幫助他們茁壯成長。在工作中做到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導之以行、育之以恒,才能更好地引導教育學生。
在班工作中拿出自己的真心、愛心、信心、細心和耐心,還要有做好工作的決心,還要我們將心比心,做一個“多心眼的人”,這樣才能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