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三寬
一、現(xiàn)行法律制度的缺陷
作為電影中音樂作品,其特殊性毋庸置疑,音樂作品單獨利用的可能性非常之高,所以《著作權法》第15條第2款規(guī)定:“電影作品和以類似攝制電影的方法創(chuàng)作的作品中的劇本、音樂等可以單獨使用的作品的作者有權單獨行使其著作權”,但是這一規(guī)定,仍然無法全面地體現(xiàn)和涵蓋對其著作權的保護。因為,根據(jù)《著作權法》第15條的規(guī)定,無論電影中的音樂是以前就存在的,還是專門為電影而創(chuàng)作的,一旦音樂作品著作權人許可將音樂用于電影,電影制片人在使用作為一個整體的電影作品時,就無需再經(jīng)過音樂著作權人許可或向其支付報酬了。同樣,他人在使用作為一個整體的電影作品時,也只需要獲得電影制片人的許可并支付報酬,而無需經(jīng)過音樂著作權人許可并向其支付報酬。
同時,《著作權法》第15條這樣的規(guī)定,會使目前對卡拉OK廳實行的雙重收費機制缺失法律依據(jù)。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涉及音樂電視著作權民事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征求意見稿)第1條規(guī)定:以音樂為題材,通過類似攝制電影的方法制作的,具有獨創(chuàng)性的音樂電視,屬于“電影作品和以類似攝制電影的方法創(chuàng)作的作品”。既然MV屬于“電影作品和以類似攝制電影的方法創(chuàng)作的作品”,那么根據(jù)《著作權法》第15條的規(guī)定,MV作為一個獨立的作品,其著作權由制片人享有。而電影中的音樂作品著作權人對于作為一個整體的MV是不享有任何權利的。因此,卡拉OK廳只需要向MV的著作權人即制片人支付相應的報酬,而不需向MV中音樂作品的著作權人支付報酬。如此一來,當前對卡拉OK廳采用的雙重收費機制勢必缺失了法律依據(jù),其合法性也就存在問題。
二、國外立法的通行規(guī)范
從國外立法經(jīng)驗來看多數(shù)國家都規(guī)定了對電影作品的公開放映和播放需要向電影中音樂作品著作權人另行支付報酬?!兑獯罄鳈喾ā返?6條中規(guī)定:“音樂曲譜和配詞的作者有權從電影作品的公開放映者處單獨收取報酬。公開放映者和詞曲作者之間沒有約定的,報酬數(shù)額依本法施行細則確定?!薄侗壤麜r著作權法》第19條規(guī)定:“除了屬于非文化領域或廣告方面的視聽作品,作者應有權就每一種利用方式獲得單獨的報酬。該報酬的數(shù)額,除非另有規(guī)定,應為利用視聽作品所獲收益中的一定比例。在這種情況下,制片人應向所有作者至少每年一次提供就每一種利用方式所獲收益的聲明。”德國《著作權法》第88條雖然推定作者在許可制片者使用其作品拍攝電影時,已將以各種形式利用電影作品的權利許可給了制片者,但仍然承認原作品的作者可以通過合同,約定對電影作行使權利的方式。而在實踐中,多數(shù)音樂作品作者已經(jīng)將作品的機械表演權交由音樂著作權集體管理組織管理。這樣一來,音樂作品作者在許可電影制片者使用其音樂時,就無法再將機械表演權許可給電影制片者了。電影院在播放電影時,就必須從音樂著作權集體管理組織處獲得播放音樂的許可。其他國家的實踐也大多如此。
三、我國立法模式的選擇
上文概述的國外通行的立法規(guī)范,無一例外都賦予電影作品中音樂作品著作權人法定獲酬權,當然,也有如西班牙、法國等國家,在立法中明確賦予電影作品中所有作者均享有獲酬權,這是權利保護范圍的選擇問題。筆者認為,結合我國的立法現(xiàn)狀,著作權法應當賦予電影作品中音樂作品著作權人法定獲酬權,而不需如西班牙、法國等國那樣賦予所有作者以獲酬權。原因做如下分析。根據(jù)現(xiàn)行《著作權法》第15條的規(guī)定,電影作品的整體著作權歸屬于電影制片者,各合作作者除了享有署名權和獲酬權之外,對電影作品無任何權利。如果他人想利用電影作品時,只需要向制片人申請,經(jīng)過制片者許可并支付相應的報酬即可,而無需征得合作作者的許可。因此,實踐中無論是通過電影院還是電視臺播映電影,依法都不需要向電影中音樂作品的著作權人支付報酬?;谶@一規(guī)定,目前我國對卡拉OK實行的雙重收費機制——卡拉OK廳需要同時向MV(以類似攝制電影的方法創(chuàng)作的作品)制作者和背景音樂的著作權人支付報酬,與立法就存在實質上的沖突了。我們應當清楚地看到,音樂作品有其自身獨立的特性和價值,無論是被制作成為錄音制品,還是成為電影作品中的背景音樂,其獨立的特性和價值都是存在的,而且不應有所差異。音樂作品的播放,無論是以錄音制品的形式還是以電影音樂的形式,都可以使公眾欣賞到音樂作品中蘊含的作者的思想情感。因此,從這以層面上來說,對這兩種情況加以區(qū)分是沒有充分的依據(jù)的。但是,立法實踐卻正好相反,根據(jù)現(xiàn)行《著作權法》的規(guī)定,音樂作品著作權人在許可唱片公司制作成錄音制品后,無論是公開播放或廣播音樂作品都應當向音樂作品著作權人支付報酬,這是作者表演權(具體表現(xiàn)為現(xiàn)場表演和機械表演)的體現(xiàn)。但同樣依據(jù)著作權法的規(guī)定,當音樂作品著作權人許可制片人將音樂作品用于電影作品后,對于公開放映或播放電影作品時卻無需向音樂作品著作權人支付報酬。這無疑是將其硬性的進行了區(qū)分。因此,筆者建議在《著作權法》第15條增加一款:“電影作品和以類似攝制電影的方法創(chuàng)作的作品中音樂作品的著作權人,就以營利為目的公開播映電影作品的行為享有獲酬權?!敝劣趫蟪甑臉藴剩赏ㄟ^合同約定的方式,或者由集體管理組織、行業(yè)協(xié)會等制定范本以供參照。為確保著作權立法的完整性和周延性,同時將《著作權法》第45條修改為:“電視臺播放他人的電影作品和以類似攝制電影的方法創(chuàng)作的作品、錄像制品,應當取得制片者或者錄像制作者許可,并支付報酬;播放他人的錄像制品,還應當取得著作權人許可,并支付報酬;電影作品和以類似攝制電影的方法創(chuàng)作的作品或者錄像制品中含有音樂作品的,還應向音樂作品著作權人支付報酬。
(作者單位:河南振山律師事務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