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松 劉海燕
摘要:低音提琴表演是注重演奏技巧、技能的表演藝術,也是一個包含了視覺、聽覺、記憶情感、注意、想象和思維的綜合心理過程。扎實的專業(yè)演奏技巧和音樂知識是低音提琴演奏者必備的基本條件。本文通過對低音提琴的基本特征、演奏技法、樂團合作三個方面進行闡述。
關鍵詞:低音提琴;基本特征;演奏技法;樂隊合作
1低音提琴簡介
低音提琴又名倍大提琴(DoubelBasS),也叫貝斯,是由古代弓弦樂器低音維奧爾琴發(fā)展而來。它是西洋樂器中音域最低、體積最大的低音樂器,并且在各類樂團中充當音響的支柱和節(jié)奏的基礎。它由四弦按照四度定弦組成,定弦分別為E、A、D、G。通常使用低音譜號,獨奏曲里偶爾也會出現(xiàn)次中音譜號和高音譜號。演奏比實際記譜音要低一個八度。由于低音提琴體積龐大,琴弦比其他弦樂器更加粗大,因此演奏起來不易;但其身體構造本身條件決定了它具有特殊的音色魅力,共鳴效果驚人,發(fā)音深沉。在樂隊里經(jīng)常演奏持續(xù)的長音,使樂隊的音響更加飽滿。最初是貝多芬由于結實了一位低音提琴演奏家,并受其啟發(fā),大在交響樂曲中大膽加大了低音提琴的運用。隨后像馬勒、瓦格納、斯特拉文斯基、拉威爾等著名音樂作曲家都開始注重低音提琴在樂隊中的使用。漸而更多的作曲家開始注重低音提琴的寫作,獨奏曲目開始增多,目前協(xié)奏曲就有兩百多部。
2低音提琴演奏技巧訓練
古人云“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這用在器樂演奏者身上再貼切不過了,舞臺上完美的藝術展現(xiàn)離不開每位演奏者扎實的演奏功底。因此,低音提琴技巧的訓練是低音提琴良好舞臺表演的先決條件。
2.1右手練習要領
一般初學練琴者,老師首先是強調(diào)學生練習拉空弦的訓練,也就是右手的訓練。因為低音提琴產(chǎn)生更好的音色共鳴效果離不開右手持弓與琴弦的合作??梢娪沂钟柧毜闹匾浴S绊懙鸵籼崆倭己霉缠Q音色的因素在右手分別是:持弓、發(fā)音點、弓速、弓壓。弓毛與琴弦的摩擦震動產(chǎn)生樂音,而由右手掌握的持弓、發(fā)音點、弓速、弓壓四要素對發(fā)音的影響又至關重要。因此,在練琴的過程中,右手要特別注意這四個要素的練習。(1)持弓。低音提琴持弓方法歷史上分別有四個學派,他們是:法國學派、意大利學派、德國學派以及維也納學派。目前使用最廣的兩種是德式弓和法式弓。為了與法國學派的弓子相區(qū)別,我國習慣稱德國學派的弓子為“大弓”,國外則稱為“下方握弓法”。法式弓,我國習慣稱為“小弓”,國外稱為“上方握弓法”。由于本人演奏為德式弓,所以在這里就講解德式弓的持弓方法。德式持弓方法相對于法式弓來說更加的粗礦,持弓時首先右手掌自然展開,弓桿和馬尾箱垂直放入手掌,拇指在弓桿上,然后食指與中指在弓桿下方拖住琴弓,無名指與小指自然貼在馬尾箱處。最后在持弓運行時要感覺到琴弓就是你手臂的延伸,是你身體的一部分。建議初學者應該首先右手需經(jīng)常聯(lián)系持弓,掌握持弓的正確發(fā)力點。運行的過程中與琴弦成九十度,運功的力度應是背部發(fā)出的力量帶動大臂近而帶動小臂,手臂和手腕自然帶動琴弓。這樣運弓時才能游刃有余的使用琴弓。(2)發(fā)音點。發(fā)音點是弓毛與琴弦的起弓接觸點,通常低音提琴的最佳發(fā)音位置位于指板與琴碼的1/2 處略靠指板。在面對音樂作品的不同要求時,演奏者都應該根據(jù)這個原理在右手上做適當?shù)恼{(diào)整,以便演奏出理想的音響。(3)弓速。弓速是琴弓在琴弦上運動的速度,它與音量的大小同樣也是成正比例關系,弓速越快,音量則越大,弓速越慢,則音量越小。(4)弓壓。弓壓是指琴弓與右手作用于琴弦上的重量,在演奏時手臂應保持自然下垂充分的放松狀態(tài),不能緊張僵硬。很多初學者在練習右手運弓時,尤其是運行到上半弓段時,手臂容易出現(xiàn)緊張狀態(tài),由于上半弓需要拇指的壓力增大,因此容易造成發(fā)力點誤導,學者在練習的過程中應該過感受力度的來源應該是從右肩部的力量傳達到指尖,整個手臂應該是完全放松狀態(tài)。
2.2左手練習要領
左手與琴弦和指板的密切配合是低音提琴演奏者又一重要方面。初學者在練習左手時特別費力,由于低音提琴的琴弦比其他弦樂琴弦更粗硬,所以對左手的力度要求很高,這也是低音提琴為什么不適合很小年齡的學童的原因。只有左手靈巧的按弦揉弦技巧與右手完美的配合,才能演奏出優(yōu)美的音符。(1)按弦。低音提琴與小提琴和中提琴不同的是用指腹按弦,同時要注意的是手的關節(jié)不能塌指,練習左手時應該注意按弦的力度要到位,不能過緊又不能過松,學習者練習過程中可通過高抬指的訓練來提高左手手指的顆粒性。(2)換把。力度訓練到位后,左手要面對的另一技巧便是換把訓練。換把是弦樂器中非常重要的技巧,熟練的換把技巧與連貫優(yōu)美的旋律線是密切相關的。因此換把訓練時我們不能忽視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換把時手指貼著琴弦移動,指尖朝向把持在一條線上。換把的精準需要通過長期的多次訓練來提升,這樣每個把位之前的距離在腦海都有了大概,換把時更得心應手。(3)揉弦。揉弦也是弦樂演奏中必不可少的演奏技巧之一,當然,揉弦技巧不是初學者需要加強的訓練,學習者必須在把握好按弦的力度與換把的技巧嫻熟后可加入練習揉弦技巧的訓練。揉弦的技巧能使音樂流動起來,使旋律更富有歌唱性。揉弦技巧的訓練也必須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先慢揉,再在熟練慢揉的基礎上逐漸加速。由于低音提琴音域很低,人們對低音反應的靈敏度較低,所以相對于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的揉弦要慢,同時,演奏者也需分析作品旋律的感情色彩來熟練協(xié)調(diào)揉弦的快慢速度和幅度的大小。
3低音提琴與樂團的合作
在交響樂團和民族管弦樂團合奏中由于作品持續(xù)的時間很長,因此,低音提琴聲部演奏員一般都是坐高腳椅坐式持琴,低音提琴大多是充當伴奏聲部。但是低音提琴的重要性卻不容忽視,低音提琴在樂隊中起著基石的作用。大家知道,沒有堅實穩(wěn)靠的基石,便不會有那么堅挺高大的大廈。那么,怎樣與樂團進行有效的配合呢?首先,在與樂隊合奏中,低音提琴演奏員應該明確自身責任的艱巨,不僅要提高自身演奏家的氣質(zhì)和技巧,還要具備良好的視奏能力和合奏意識。其次,在合奏時不能只照自己的譜面拉好旋律就行了,還要注重與指揮和樂隊的配合,要能聽到樂隊其他聲部的旋律,使樂隊合作更加統(tǒng)一完美。最后,樂隊演奏不像獨奏那么自由,它是一個團體,應該要講究團隊的統(tǒng)一。如果表演時弓法不統(tǒng)一,那么在臺上演出時給觀眾的視覺感受就很混亂,像一盤散沙。因此,在樂團中每個弦樂聲部都應該保持最基本的弓法統(tǒng)一。這是作為每位樂團低音提琴演奏員都應該具備的基本專業(yè)素養(yǎng)。
4總結
總之,本人從低音提琴的簡介、演奏技法、樂隊合作三個方面對低音提琴演奏藝術做了分析,旨在通過對本人低音提琴演奏學習的總結,對廣大低音提琴學習者提供一些幫助,促進低音提琴的發(fā)展。古典時期“交響樂之父”海頓曾說“藝術的真正意義在于使人類幸福,使人得到鼓舞和力量。筆者希望低音提琴演奏藝術的發(fā)展能不斷豐富音樂世界,為人類提供更多的幸福源泉?!?/p>
參考文獻:
[1] 宋藝.低音提琴的演奏[J].演藝設備與科技,2005(02).
[2] 焦蓉.談低音提琴在樂隊中的重要作用[J].遼寧高職學報,2010(11).
作者簡介:郭松 (1968—),男,大連大學音樂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低音提琴演奏與教學。
劉海燕(1990—),女,大連大學音樂學院研究生,研究方向:低音提琴演奏與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