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美洲
隨著城鎮(zhèn)化建設進程的推進,縣、市級學生生源大幅度提高,每堂課都有很多班級在狹小的操場上上體育課,這對完成體育教學任務造成了較大困難。那么面對狹小的體育場地,如何上好小學體育課是每位教師應認真思考的課題。通過平時的教學實踐,我認為小場地體育課堂活動可以這樣安排:
一、定位法
“定位法”,即固定隊形進行練習,在走廊過道或者花壇等地排列好隊形,讓學生保持好隊形不能隨意變換,再比如,做一些體操或者跳繩、俯臥撐等體育練習,讓學生充分鍛煉自己的方位感和對空間的掌握感。這樣的活動既不占用太大場地,同時教學秩序活而不亂,提高學生的興趣,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二、順勢法
比如,利用學校的花壇、樹林等建筑物舉行繞慢跑,也可以運用臺階兩腳交換跳、跑樓梯、沿墻根慢跑、縱跳摸高、靠墻手倒立、對墻投擲、繞過障礙等。這種方法因地制宜,順其自然,學生情緒很高,運動量易于掌握和調(diào)整,組織隊形不易混亂、活潑自然,靈活而不忙亂。
三、盤旋法
讓學生在場地上曲曲直直地變著花樣移動,如,“8”字形的跑步、蛇形跑、螺旋跑、快慢相間跑等,還可以走和跑交替進行、變換跑步的動作方向和節(jié)奏。雖然場地有限,跑距卻可以延伸,稱之為“盤旋法”,對培養(yǎng)學生的反應和靈活性具有很好的輔助作用。
四、游戲法
在合適的場地上利用“游戲法”完成教學活動,如,畫一有規(guī)則的圓形圖案,用小白兔的故事教低年級學生立定跳遠的基本動作,一邊跳圖形一邊唱兒歌,讓學生體會雙腳起跳、雙腳落地的基本要領。還可以開展活動范圍更小的游戲,如,“叫號賽跑”“貼膏藥”、具有對抗性質(zhì)的“斗雞”比賽等。既提高了練習興趣,又提高了教學質(zhì)量,讓學生在“學與玩”中掌握動作要領。使學生自始至終處于一種興奮狀態(tài)中,利用游戲規(guī)則讓學生理解動作技術的要點,形成良好的紀律性。
當我們面對學校狹小的操場無法開展大型體育活動的時候,我們不妨多想一想解決的辦法。如,在冬天讓學生玩喜歡玩的毽子,不僅如此學生還能玩出很多花樣,也可以在狹小的操場舉行一些小型單項的比賽,進行正確的引導。還可將民族優(yōu)秀傳統(tǒng)項目“武術”貫穿于教材當中,不需要器械,在小場地上同樣能達到很好的鍛煉效果等等。這就需要教師在平時教學中不斷地積累經(jīng)驗,才能更好地進行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