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淑蓉
【摘 要】在學校教育中如何轉(zhuǎn)化后進生,是每個教育工作者、尤其是班主任面臨的特別課題。作者試圖用自己的教育實踐證明,把握后進生的內(nèi)在心理需求,采取針對性的引導措施,從而激發(fā)“差生”學習的內(nèi)驅(qū)力,將“要我改”轉(zhuǎn)化為“我要改”,就會使后進生走出陰霾、走進陽光、走向成功。
【關鍵詞】心理需求 耐心引導 走向成功
面對班級轉(zhuǎn)學來的“差生”,用“以情動人,以理服人,以愛感人”的方法來寬容、尊重他們的自尊心,適時表揚以激發(fā)他學習的內(nèi)驅(qū)力,也許才是班主任轉(zhuǎn)差工作的關鍵。
一、案例分析——從昨天走來的陶某
2009年8月31日,高中一年級新生報到,一個頭發(fā)零亂、左顧右盼的瘦高個男生走進教室?!鞍パ健币宦暠г?,松開雙手讓行李袋自由滑落在地上。我關切地問:累了嗎?他既不抬頭也沒回答,轉(zhuǎn)過身去在離我兩米左右的地方來回走動——這就是本文的主人公陶某。
(一)家庭背景
陶某父母離異,隨母親生活。后來母親改嫁,家中又添了個小弟弟,心理孤獨,情感上沒有歸屬。與一些社會上的不良青年交從過密,經(jīng)常和這些人一起在外吃喝玩樂,迷失了方向、辨不清是非。
(二)現(xiàn)狀表現(xiàn)
(1)學習上:不認真聽講,作業(yè)潦草,有厭學情緒;
(2)紀律上:喜歡講話,自習課尤其“活躍”,經(jīng)常遲到、早退;
(3)思想上:以自我為中心,我行我素。不服從管理,自由散漫;
行為不規(guī)范、學習少習慣、心理多灰暗、人生無目標是陶某的典型特征。
二、追根索源——尋找陶某內(nèi)心深處的需要
我們根據(jù)美國著名心理學家亞伯拉罕·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來分析尋找陶某行為不規(guī)范、心理多灰暗、人生無目標的原因,以便找到問題的癥結,對癥下藥。
(一)缺乏“歸屬和愛的需要”
由于心理孤獨,沒有歸屬感;學校中,老師和同學的關注不足以彌補他的情感需要。所以他變得心理緊張、徬徨不安;思考能力、道德觀愈加脆弱。
(二)缺乏“尊重的需要”
由于常受到指責、批評,獲得表揚的機會極少,他的自尊心受到嚴重挫傷;雖然擅長體育,但也被認為頭腦簡單、四肢發(fā)達。由于沒有得到內(nèi)心“需要的尊重”, 自我否定價值,產(chǎn)生破罐子破摔的念頭。
(三)缺乏“個人成長與發(fā)展的需要”
長期缺乏“歸屬和愛的需要”、 缺乏“尊重的需要”,無心學習、情緒低落導致了他胸無大志,學習無目標,缺乏“個人成長與發(fā)展”的需要與追求。一些社會上的不良青年乘虛而入,使他迷失了方向。
三、轉(zhuǎn)化措施——從陶某的“心靈需要”做起
“假如我是這個孩子”“假如他是我的孩子”,用一顆充滿愛的心來寬容他,盡量滿足他內(nèi)心的渴望,適時表揚以激發(fā)他學習的內(nèi)驅(qū)力。
(一)創(chuàng)設溫暖的集體,讓后進生心理有歸屬和愛
通過與父母的溝通發(fā)現(xiàn),父母雖然愛他,只是方式不對。在和陶某的父母第一次交流時,我不僅當著陶某的面,表揚他進入高中后的進步,而且在細節(jié)上還作了一定夸張。在周記中,他說自己終于覺得有了家。借此機會,我建議他與不愛學習的同學斷絕往來,要求他拿出行動來證明自己。為了營造溫暖的班集體,陶某生日那天,我還組織全班同學為他唱生日歌、讓他許愿吹蠟燭……
當后進生在父母、老師、同學身上找到關懷和愛護后,情感就有了歸屬,從而喚起他們的責任感,有了奮斗的動力和源泉!
(二)發(fā)揮后進生特長,讓他們成功,使他們獲得應有的尊重
所有人都希望成功,從心理上實際上是希望獲得別人的尊重。在班級活動中,鼓勵后進生積極參與,發(fā)揮他們的特長,樹立他們的自信心。
在足球運動會中,陶某被對方踢倒了,腳在流血,但他咬緊牙關站起來,拼命的去爭搶足球。在班會上,我贊揚了他樂于奉獻,勇于拼搏的精神,同學們熱烈的掌聲令他非常激動。對一個常受到歧視的學生來說,基于心理上的尊重,他還會去干有損班級榮譽的事嗎?
但轉(zhuǎn)化并非一蹴而就,我就不斷提供活動讓他去實踐?;@球比賽、歌詠比賽等活動,都發(fā)動他積極參與,使他在實踐中不斷反省自己、贏得尊重。“皮革馬利翁效應”告訴我們,真誠的期待和不懈的努力,終會結出豐碩的果實
(三)制定切實可行的目標,用理想點燃前進的路
愛的需要、被尊重的需要得到滿足后,陶某的學習漸漸有了內(nèi)動力。我還與他一起制訂了“個人成長與發(fā)展”的計劃書,制定了近期目標、學期目標、高考目標、遠大理想、修訂目標欄、反思欄、總結欄等。接下來的時間里,按照計劃書的要求,他拿出了渾身干勁一個目標一個目標,跌跌撞撞地不斷前進…
四、陶某同學轉(zhuǎn)變的收獲與啟示
(一)收獲:經(jīng)過三年來的心理疏導和教育幫助,慢慢走出心理陰霾,走進希望的陽光的陶某同學,在2012年高考中考上了重本,成為了四川大學的一名國防生。拿到錄取通知書的時候,他哭著擁抱起老師們。
(二)啟示:1. 轉(zhuǎn)變后進生,需要了解他們的心理需求,用實實在在的措施滿足他們內(nèi)心的渴望,他們就會用行動來追求成功的人生。2. 蘇霍姆林斯基說“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德育教育一定要內(nèi)化為學生自身的需要,以學生為主體形成的自我教育能力,是教育工作的出發(fā)點和歸宿。
教育家曾感嘆:“從我手里經(jīng)過的學生成千上萬,奇怪的是,留給我印象最深的并不是無可挑剔的模范生,而是別具特點、與眾不同的孩子?!睂Υ筮M生群體,教育者必須用“以情動人、以理服人、以愛感人”的方法尊重他們的自尊心?!白隼蠋熥畲蟮某删透衼碜杂?,可以改變孩子的命運”,陶某同學的轉(zhuǎn)變和進步是我的最大欣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