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蓉
《英語課程標準》中特別強調“英語課程要面向全體學生,注重素質教育”,而在實際教育教學中,我們發(fā)現總有一部分學生不能很好完成這一階段的英語學習任務,幾乎每位教師都要面對解決學困生的問題:英語學困生的形成原因及轉化策略。
作為一門語言學科和交際性的工具,時代的發(fā)展已將英語教育推上了空前的地位,而英語教學也正在發(fā)生翻天覆地的變化。但是,在目前的中學英語教學中,我們發(fā)現當學生學習了一階段的英語后,一部分學生在對英語原先的那份好奇心消失后,隨之出現的是對英語的不感興趣甚至厭惡等現象,而隨著年級的逐步升高,這部分學生對學習英語失去信心,有的甚至放棄英語這門學科的學習,嚴重影響了英語教學的順利進行,讓眾多英語教師傷透了腦筋。因此,做好學困生的轉化工作是我們進行個別教育的重中之重。那么教師該如何教育他們,如何讓他們學得好些呢?
一、英語學困生的形成原因
1.學生的先天遺傳因素,如智力、語言天賦和個性的問題
在現代優(yōu)生優(yōu)育的條件下,絕大部分學生的智力是相差無幾的,但也有一些特殊原因造成個別學生的智力差異的存在,對于這部分特殊學生,我們在教學時要適當降低教學要求,要求掌握基礎中的基礎知識后,適當進行知識拓展。還有一類學生的智力沒有問題,甚至很高,但是也學不好英語,其中的一個原因是語言天賦的問題。所以,有些學生確實很努力,但卻總是學不好。還有一個原因是學生個性的問題,有些學生天性比較活動、外向,那么這部分學生在英語課堂中比較占優(yōu)勢,相反,性格內向的學生則可能會失去一些操練機會,所以,原則上這部分學生的英語可能會相對較差些。對于這部分學生,教師在課堂上要特別予以關注,給他們更多的機會操練與表達,從而提高他們的成績,實現對他們的轉化工作。
2.學生的后天因素,如環(huán)境、態(tài)度、興趣、習慣的問題
家長是學生的第一任老師,而目前,尤其是在農村學校,不少學生家長本身文化程度不高,對學生的英語學習重視不夠。他們或忙于生計,或忙于玩樂,對學生的英語學習缺乏督促、引導。有的家長“望子成龍”心切,但教育方法簡單粗暴,發(fā)現學生考試分數低,便拳腳相加,惡語相伴。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下無形使學生產生了巨大的心里障礙,使他們怕學、厭學,成績自然跟不上去,甚至一蹶不振。尤其是一些單親家庭和經常發(fā)生沖突的家庭往往更嚴重影響學生的學習。對于這部分學生,作為教師應該主動與家長溝通,爭取家長的配合。
而另外有些學生則是因為學習目的不明確,學習熱情冷熱無常,缺乏學習的興趣,學習態(tài)度不端正,缺乏良好的學習習慣和科學的學習方法。他們大多養(yǎng)成了等待、依賴的學習習慣。學習不主動,不會溫故知新,在課堂上不能自始自終全身心投入,養(yǎng)成了不投入、不參與,不愿在英語學習上投入更多的時間與精力,導致落后。有些則是因為學習基礎不扎實,學困生在中學啟蒙階段沒有得到良好的教育,基礎不扎實、見識少、知識面窄、接受能力較差。
二、英語學困生的轉化策略
作為教師,我們不僅要教學生書本知識,更重要的是要教會他們學習的方法。在教學中,我深深地體會到學習方法不正確是學生基礎差的主要原因之一。為此,教師平時應注意積累學習方法,并在適當的時候傳給學生,使他們變“學會”為“會學”。
(一)充分利用感覺器官,培養(yǎng)科學的記憶方法。如:記單詞,是后進生普遍存在的一個困難。建議教生詞時要充分調動各個器官,使他們從讀其音、觀其形、釋其義幾個方面有的放矢地培養(yǎng)自己的觀察力和記憶力,而不是機械地死記單詞。再如背誦課文,讓學生理解課文,采用歸納段落大意,嘗試回憶,提示關鍵詞,整體與部分背誦相結合等方法。
(二)培養(yǎng)自學能力,提高課堂效率。首先幫助后進生制訂切實可行的學習計劃,讓其保證英語的學習時間。其次,指導后進生課前預習,或幫助后進生進行預習,并提出一些思考內容和要求,讓他們采取“笨鳥先飛“的辦法,讓他們先學一遍,認清聽課的攔路虎,這樣有利于提高預習效果和聽課效率,減輕后進生課外學習負擔,增強其學習信心。再次,指導后進生做好課堂筆記,便于課后復習。最后,指導后進生找出問題并自我解決問題。
(三)加強經驗交流,不斷改進學法。定期讓班級中英語基礎好的學生介紹學習經驗讓后進生不斷吸收符合自己的有效方法,提高學習質量。這樣既感染了后進生,又促進了那些基礎好的學生。
(四)堅持語篇教學,提高語用能力。這里所說的語篇也包括話語,離開語篇,語境,就談不上語義,近年來的單項填空題高度重視在上下文中考查學生靈活運用語言知識的能力,因此,在復習中要特別注意在語篇中夯實,深化語言知識, 在教學中要養(yǎng)這樣的習慣。第一,做過聽力、閱讀,書面表達等語篇訓練后,還要認真梳理語篇中所包含的重要語言點,尤其是動詞時態(tài)在具體語境中的運用,一詞多義,重要搭配等,像這樣對寶貴的語篇資源做精細加工,在語篇中激活,夯實,深化語言知識,使之上升為語言運用能力,其效果會好于一味訓練單項填空題。第二,在閱讀教學時,要努力培養(yǎng)學生語篇意識,突出學生對語篇結構的理解,提高從篇章整體入手概括語篇意義的能力,要以點性知識為紐帶,通過線性信息語段的銜接、過渡、章法結構的作用,梳理分析,最終解決面性問題推理揣摩作者意圖等,要引導學生以一種連貫清晰的思路,整體的眼光應對具體的問題。第三,要慎重初一起始年級的英語入門教學,要做好聽說與讀寫的銜接工作,要特別注重寫作訓練,促進學生多能并舉,全面發(fā)展。
當然,英語學困生的形成不是一天兩天的事,轉化也不是簡單問題,需要我們全體英語教師認真對待,從提高整體學生的素質大局出發(fā),既要從情感的角度出發(fā),關心學生,尊重學生,讓學生樹立自信,又要從學生實際需要出發(fā),放慢步子,放緩坡度,讓學困生的轉化扎實穩(wěn)步的推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