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秀芳
《小學語文新課程標準》指出:“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語文教學應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注重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為學生創(chuàng)設良好的自主學習情境,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鼓勵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這些新的理念為我們語文教學提供了正確導向,預示著語文課堂教學將徹底改變過去以“一言堂”為主要形式,以應試為主要目的的枯燥無味的教學現(xiàn)狀,代之以激發(fā)學生求知欲,開啟學生智慧的充滿生機活力的現(xiàn)代課堂教學。語文課堂要煥發(fā)生命活力,就要讓學生在課堂上彰顯自己的個性。
一、創(chuàng)設生動的教學情境,讓學生在樂趣中學習
“文章不是無情物”。教師要善于批文入情,以情動人。正如蘇霍姆林斯基所說:“只有當情感的血液在知識的肌體中歡騰跳躍的時候,知識才會融入人的精神世界?!笨梢哉f,情感是語文教學的靈魂?!案腥诵恼撸群跚?,莫始乎言,莫切乎聲,莫深乎義?!卑拙右走@段論述啟示我們,語文教學要通過“言”和“聲”顯情感人,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
如教學《月光曲》時我是這樣創(chuàng)設情境的:1.借助插圖,圖文結合,領會意境。提出問題讓學生思考:“皮鞋匠是根據什么聯(lián)想到這些情景的?貝多芬彈琴時的節(jié)奏又是怎樣起變化的?2.緊扣人物,體會心情,領會意境。提出以下問題讓學生思考:課文一開始,寫一天夜晚,貝多芬在幽靜的小路上散步,當時他的心情會怎樣?這種心情反映在曲調中應該是怎樣的節(jié)奏?這種節(jié)奏會引起皮鞋匠怎樣的聯(lián)想?通過討論,使學生明確:窮兄妹在聽貝多芬彈奏時產生豐富的聯(lián)想,根據是曲調旋律的變化,而旋律變化的基礎是人物思想感情的起伏。
一邊播放音樂,一邊提問。那纏綿凄婉的音樂讓課堂中充滿了一種濃郁的氣氛。我發(fā)現(xiàn)有幾個女孩子已經在下面悄悄的抹眼淚。學生已被老師所創(chuàng)設的情景深深吸引,情商得到發(fā)掘,情操得到了陶冶。
二、放飛學生的思維,讓學生在互動中學習
要充分放飛學生的思維,就必須凸現(xiàn)學生的主體性,就必須少些無謂的清規(guī)戒律。凸現(xiàn)了學生主體性的教學過程應該成為學生一種愉悅的情緒生活和積極的情感體驗,就能夠讓學生充分交流互動,從交流互動中獲得知識。只要學生學得生動、學得有趣、學得快樂、學得積極,就應該給學生“一路綠燈”。你“情不自禁”了,不舉手也可以說;你的靈感就要稍縱即逝了,插嘴就插嘴吧!你可以順應老師和教材的意思說,也可以向老師質詢、向教材發(fā)難。你可以隨時打斷老師的話,進入討論。教師可在課堂上常用“大家隨便說”、“心里怎么想就怎么說”、“誰還有其他想法或看法”、“開動腦筋,大膽相象”等語言來鼓勵學生。教師是教育的促進者、指導者、幫助者、參與者、合作者、課堂教學研究者、未來生活設計者、人際關系藝術家,要創(chuàng)造一個有利于學生生動活潑主動發(fā)展的環(huán)境,讓學生有機會有時間去獨立思考,發(fā)展問題找出規(guī)律,悟出新知,形成新聯(lián)系。
如在教學《兩個鐵球同時著地》一文時,我問學生:“學了這個故事你們明白了什么道理?”大部分學生都回答了像亞里士多德這樣的大哲學家也有出錯的時候。可有一個學生卻回答的不同,他說要尊重權威,但不應盲從,實踐是證明科學真理的唯一途徑。他的回答激起千層浪,學生們展開了激烈的討論,并列舉了課上老師因口誤、馬虎出現(xiàn)的錯誤。最后,我在學生們討論的基礎上作了全面的總結,使他們對課文的寓意有了比較正確的理解。這樣做,保護了學生獨立思考的積極性,讓他們的個性在課堂里得到了充分的張揚。
三、開展多種形式的朗讀,讓課堂教學“活”起來
小學語文課本中的每一篇課文都是文質兼美的佳作,其語境描述的美妙,語言運用的精妙,思想表達的深邃,見解闡述的獨到,都是引導學生感悟的重要內容。
(一)個別讀。在朗讀過程中教師可以了解學生對課文中字詞及內容掌握情況,在讀后進行糾正、講評。在朗讀過程中,理解內容,積累詞句逐步提高閱讀能力,又提高了學生的寫作能力。
如:我在教學《美麗的西沙群島》一課時,讓學生在閱讀中抓重點,引導學生對各種海底生物的形象描寫進行反復誦讀,同時,讓學生在感悟的基礎上,表演大龍蝦的耀武揚威和海參的懶洋洋,他們那逼真的形象、豐富生動的話語、獨特的表演手法,體現(xiàn)了對課文內容的理解。這樣的教學讓學生選擇自己閱讀感悟的精華,進行具體表述,讓他們在各自品評中進一步得到升華。
(二)自由讀。一節(jié)課的時間畢竟有限,自由讀就彌補了這一缺憾。給學生時間、自由,讓他們盡情體驗、表現(xiàn),語調、語速、感情可以反復試讀體會,不受集體約束。
(三)開火車讀。開火車讀,是一篇課文由幾個同學接著讀的方式。教師可指名一個同學讀,讀到中途沒有到一段結束,再指定下一個同學接著讀下去。這種讀法可喚起同學的注意力,同時充滿趣味性。
(四)齊讀。齊讀可以營造熱烈的課堂氣氛,能體現(xiàn)一個班級的精神風貌。齊讀則可在課的收尾階段,細心品味課文內容時進行。如《鄉(xiāng)下人家》一課,先講述了鄉(xiāng)下人家春、夏、秋三季的美景及鄉(xiāng)下人家樸實、自然和諧、充滿詩意的生活。最后一個自然段總結全文,體現(xiàn)了鄉(xiāng)下人家的確具有它獨特、自然的美?!班l(xiāng)下人家,不論什么時候,不論什么季節(jié),都有一道獨特、迷人的風景”這句話作為文章的中心,齊讀則更能表達出學生對田園生活的向往與熱愛之情。
四、尊重每一位學生,讓學生體驗成功的喜悅
熱愛學生,平等的對待每一個學生,讓他們都感受到老師的關心,良好的師生關系促進了學生的學習。教師在日常教學活動中,應該仔細注意學生的一言一行,尤其是要注意觀察那些學困生的言行。教師應該有一雙善于發(fā)現(xiàn)的學生的“美”的眼睛,留心學生某一方面的優(yōu)點、亮點,引導他們參與合適的學習,發(fā)揮他們的特長優(yōu)勢。如果教師的冷淡、責怪、不適當的批評往往都會挫傷學生的自信心,而一旦喪失自信心,那么他們學習的主動性就會大大削弱,當然對語文學習也就提不起興趣了。所以,作為語文教師應努力創(chuàng)造條件讓學困生在語文課堂上獲取成功,嘗到成功的喜悅,從而激起他們的學習興趣,讓這一部分課堂上的弱勢群體動起來,使課堂真真實實地活起來。
總之,要讓我們的語文課堂充滿活力就一定要把它變成學生樂于學習的場所,把學習的權利還給學生,讓他們的個性在課堂上飛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