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春燕 歐陽秋云 齊立紅 劉艷磊
摘 要:本文論述了在高校擴招以及大類培養(yǎng)的背景下,分層次教學的必要性。就不同層次的學生的層次分類方式、教師授課方式以及期末成績考核辦法進行了詳細的探討。強調的因材施教的重要性,以及課堂授課要以學生為本的科學教學理念。
關鍵詞:大學物理教學 分層次教學 研究與探索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795(2013)03(b)-0048-02
物理學是整個自然科學的基礎,同時也是科學創(chuàng)新的基礎,通過大學物理教學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和科學素質,是本課程義不容辭的責任。宋代思想家、教育家朱熹對孔子的育人理念總結為“圣賢施教,各因其材,小以小成,大以大成,無棄人也”。[1]可見,古代圣賢早已經(jīng)認識到了因材施教在教學行為中的重要性。近年來隨著高校教育的普及,高校的擴招使得生源層次高低不同,數(shù)理基礎差別較大,這使得學生在后續(xù)的大學物理學習中表現(xiàn)出了明顯的差異。其次,中學物理基礎參差不齊,由于各省相繼自主命題,一些省份的考生高考時可以不選考物理,導致入學時這些省份的學生物理基礎明顯較差,若教師在教學中仍采用一種方式進行教學,教學起點、考核要求相同,必然會導致基礎好一些的學生“吃”不飽,基礎差的學生又跟不上,教學效果差,考試成績不及格的學生人數(shù)增多,使許多學生產(chǎn)生畏懼厭學情緒;同時,工科院校學生的專業(yè)特點也要求大學物理教學各有側重點。[2]這就使得大學生對大學物理知識的需求有了進一步的分化。再加上學生本人對物理學科的興趣愛好也不相同,對大學物理學習投入的精力和時間差別很大,這些因素加在一起使得大學生對大學物理學習的內在要求存在著分層教學的需求。在我校實行人才大類培養(yǎng)的背景下,對大學物理基礎課程的教學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這在客觀上給大學物理教學帶來很大難度。針對上述問題,我們申報并獲批了校級教研項目:模塊化模式下大學物理分層次教學的研究與實踐。分層次教學正是為了適應這種學生之間的差異,立足“因材施教,以學生為本”的科學教育理念,充分滿足不同類型學生的學習要求,充分發(fā)揮自身優(yōu)勢和特長,達到各層次學生共同成長和共同提高的最終目標。[3~5]
1 分層次教學的具體實施方法
在分層次教學的具體實踐上,我校采用的是全方位的立體式分層次教學,首先在授課班級上分層次。根據(jù)學生入學基礎不同,通過校內考試選拔,把全校學生分為三個層次:A層次為精英班,這部分學生為理工科專業(yè)的學生,在高中系統(tǒng)的學習過物理知識,參加過物理高考,且在校內選拔考試中取得了良好的成績,具有很好的高等數(shù)學基礎,并對物理學科具有濃厚的興趣和學習熱情,對物理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規(guī)律有很好的理解力和悟性,并能熟練解決實際問題。這一部分學生我們組成了陳賡班單獨授課,采用模塊化教學方式。將大學物理內容分為力學、熱學、光學、電磁學、近代物理等幾大模塊,不同的模塊由不同的教師進行單獨授課。這樣可以有效發(fā)揮教師的特長,將使得教學內容更豐滿,并可有效的進行教師個人的特色化教學,提高學生課堂學習興趣,具有良好的互動,使得課堂學習氣氛更熱烈。B層次為普通班,這一部分學生為理工科專業(yè)的學生,在今后的專業(yè)學習和工作中大學物理是他們必備的基礎課程。他們在高中系統(tǒng)的學習過物理知識,參加過物理高考,具有較好的物理、數(shù)學基礎,數(shù)學成績中等,喜歡學習物理,能基本掌握物理概念、基本原理、基本規(guī)律經(jīng)過努力能夠基本達到大綱所規(guī)定的要求。B層次學生人數(shù)最多占到全校學生的70%,涉及到各院系,各專業(yè)。這部分同學采用大班授課,按照專業(yè)進行分班,所謂術業(yè)有專攻,在對這部分學生進行教學工作的時候,我們采用橫向分層,按照不同的專業(yè),教學大綱的各個部分內容側重點有所不同。C層次為文科物理班,這部分同學高考沒有參加物理考試,底子弱,對物理課程的學習有畏難情緒,針對這一情況,文科物理課程在內容設置上不能像理科物理課程那么專、那么深,在文科物理教學過程中要盡量避免較難數(shù)學公式的推導,應該多講授物理的研究方法、物理學史以及物理在日常生活和其他研究領域中的應用,并且還要有一定的時間進行物理實驗課的學習,有助于學生對課堂知識有更形象的認識[6]。
2 對不同層次的同學教學方法分層次
對A層次陳庚班的學生,使用的是力學、熱學、光學、電磁學和近代物理,五部分獨立教材,每一部分的知識講解更系統(tǒng),更深入。由于這部分學生數(shù)理基礎較好,教師要引導學生不只從表面上接受定理定律,還要從更深層面上去證明和論證,知道每一個公式法則的來歷及理論依據(jù)。注重啟迪思維,開拓能力,引導學生深入掌握物理定理、定律及其物理思維方法。課后結合撰寫小論文的形式,要培養(yǎng)學生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使學生具備很強的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對于B層次的普通理科生采用的教材是我校大學物理教研室編寫的《簡明大學物理教程》,這套教才嚴格按照大綱編寫,對物理知識的講解深入淺出,精簡易懂,去掉了部分晦澀難懂的理論推導,教師在授課過程中注意循序誘導,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方法和習慣,關注課堂接受情況,并及時調整教學進度。注意課堂溝通和語言表達方式,幫助同學克服物理學習的畏難情緒。增加課堂討論時間,活躍課堂氣氛,利用多媒體圖像演示,將抽象的物理理論用形象的物理過程展示在課堂上。課后結合作業(yè)練習,由難到易,精講多練,加強典型題的練習,確保學生對課堂核心內容的掌握。
對于C層次的文科學生,采用的教材是我校自主編寫的《“觸摸”科學體驗發(fā)現(xiàn)-物理原理展示》,文科學生物理基礎弱,文科物理課程在設置上要大大降低難度[6]。盡量避免數(shù)學公式的推導,多講授一些物理現(xiàn)象,物理學史,物理學研究方法以及物理在日常生活和其他研究領域中的應用。比如講授一些物理學中的世界觀、方法論、以及哲學意義;與物理有關的社會問題,如能源、環(huán)境、武器等問題,這些問題都是文科學生比較關注的,而學習一些相應的物理知識也有助于對這些問題有更深入和全面的了解。
3 對不同層次的同學的考核辦法分層次
對不同層次的學生采用不同的考察方式。對于A層次和B層次的學生采用平時成績加期末閉卷考試相結合的方式。平時成績占總成績的30%,期末考試占總成績的70%。A層次的同學平時成績按照課后撰寫的小論文的水平打分,B層次的同學的平時成績按照課后作業(yè)的完成情況打分。對于期末考試AB層次的同學的試卷采用差別出題的方式,A層次同學的考題在難度上要比B層次同學的考題難度高,除了對基本知識點的考察外,增加了對一些難點問題掌握情況的考察。而對于C層次的文科同學來說物理學習很困難,物理學習的目的主要是為了增加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所以考察的難度要適當降低,為了保證課堂的出勤率,課堂作業(yè)占總成績的30%,期末考試采取開卷的形式,占總成績的70%。
4 在分層次教學中取得的進展以及需要注意的問題
在大學物理分層次教學過程中能夠使得不同層次的同學學習物理的熱情高漲,由于難度和授課內容適當,學生的學習興趣被很好的激發(fā)出來,學習積極性增高,上課秩序良好。每個層次班級的同學都能接受到符合他們數(shù)理基礎的,與學生學習能力相適應的課堂教學,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能夠找到了適合自己的層次,感受到學習所獲得的成功的喜悅,有效的提高學習效率和學習質量。教師對課堂教學的進度和難度也更容易把握,真正的能夠做到因材施教。分層次教學是對高等學?;A物理課堂教學改革的一種嘗試,雖然已有一些積極的成果,但也存在一些問題;比如師資隊伍的擴大以及師資水平的提高,還有A、B層次的模塊化教學方式的探索等一系列的問題需要我們下一步更深入的去研究和探索。
參考文獻
[1] 王芳寧.對新形勢下大學物理分層次教學的反思[J].長春理工大學學報,2011(5):175-176.
[2] 王文新,徐翠艷.大學物理分層次教學的研究與實踐[J].渤海大學學報,2007(3):74-76.
[3] 毛強,彭振生.大學物理課程分層次教學改革初探[J].巢湖學院學報,2009:137-139.
[4] 郝玉華.工科大學物理分層次教學探索[J].中國科技信息,2006(22):256-259.
[5] 趙達,王樂新,張欣艷,等.大學物理分層次教學的研究與實踐[J].高師理科學刊,2008(4):113-116.
[6] 歐陽秋云,姜海麗,齊立紅,等.文科物理教學過程中的探索研究[J].教育教學論壇,2012(4):119-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