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美
中炬高新于5月13日發(fā)布公告稱,以成本價格對外轉讓所持江信基金管理有限公司20%股權,該公司曾經轟轟烈烈的參股金融計劃,就此正式擱淺。盡管江信基金的股權實在也不能稱為“金娃娃”,此番拋出更與“殺雞取卵”無關,但這在一場交易背后反映出來的問題卻不容忽視。
通過公開資料來看,江信基金才于今年2月份獲準成立,至目前尚未發(fā)行產品。而中炬高新作為創(chuàng)始股東,在經過漫長的籌建、申報期之后,在剛剛成功獲得經營資質之時,卻選擇原價退出此項投資,難道僅僅是“耐不住寂寞”這般簡單?中炬高新選擇在此時“以成本價格”出讓股權,讓作為受讓方的江西金麒麟投資有限公司撿了個大便宜。
對此,中炬高新僅以“公司發(fā)展戰(zhàn)略重點轉移”為由敷衍。如果此番排除股權的策略是正確的,是否也意味著當初參與此項投資的決策就是錯誤的?
此外,中炬高新在擔任股東期間,江信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的財務表現(xiàn)也令人疑惑。筆者查閱證監(jiān)會文件,江信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于今年2月6日取得《基金管理資格證書》,方才具備正式運營資格,且截至今年1季度末總資產不過1.16億元,那么為何能夠在今年第1季度中實現(xiàn)營業(yè)收入244.6萬元?從目前現(xiàn)狀來看,江信基金尚未成功募集產品,因此應無管理費收入,那么其實現(xiàn)的營業(yè)收入內容是什么?
4年投入2000萬幫國盛證券拿牌照
除此之外,在談及中炬高新為什么在經過漫長的籌建、申報期之后,在剛剛成功獲得經營資質之時,卻選擇原價退出此項投資。中炬高新的證代給出了這樣的回答:“2008年時基金行業(yè)比較好,后來兩年通過數(shù)據(jù)分析,基金行業(yè)情況不好了,而且原來占40%多的外資股東也退出了,我們也想退出。但是應發(fā)起人國盛證券的請求,我們需要幫他拿到基金牌照,所以才會選擇這個時點退出?!?/p>
根據(jù)《基金管理公司投資管理人員管理指導意見》、《中華人民共和國證券投資基金法》以及《證券投資基金管理公司管理辦法》的規(guī)定,設立基金管理公司,必須符合注冊資本不低于1億元人民幣,而且必須為實繳貨幣資本的條件。
江信基金有限公司注冊資本為1億元,其中國盛證券有限責任公司出資4900萬元,占49%的股權,恒生陽光集團有限公司出資3100萬元,占31%的股權,中炬高新出資2000萬元,占20%的股權。
某資深股民毛先生不禁質疑:“中炬高新作為上市企業(yè),拿股民的2000萬,投入4年多的時間,幫國盛證券拿到基金牌照,成立江信基金有限公司,這樣的做法對股民來說很不負責?!?/p>
就在中炬高新慷慨的幫國盛證券拿牌照時,中炬高新自己的財務表現(xiàn)并不理想,并且存在諸多財務疑點。
借款成本高企,或隱瞞負債
首先來看中炬高新的對外借款余額,根據(jù)該公司2012年中發(fā)布的各期定期報告披露的有息負債余額來看,對外借款的年內平均余額僅在2億多元(見上表),然而公司2012年財務費用項下發(fā)生利息支出金額卻高達4144.32萬元,折算年化借款利率竟然高達近20%。
20%的年化利率絕非正常貸款渠道所對應的資金成本,近乎快要趕上高利貸了,中炬高新如何能付出如此之高的利息成本?巨額的利息又支付給了誰?筆者質疑中炬高新存在隱瞞負債的問題,即該公司的真實借款水平其實遠遠超過了賬面上所體現(xiàn)出的2億元左右的水平。而根據(jù)正常貸款利率匡算,該公司的真實負債水平,將是披露金額的3倍。
對此,中炬高新回復稱,2011年12月起公司發(fā)行了短期融資券,是造成2012年財務費用較大的主要原因。但是,根據(jù)公開資料顯示,2011年12月30日中炬高新發(fā)行的短期融資券票面利率僅為7.7%。
社保繳納比例畸低,或涉違法勞動法
根據(jù)中炬高新2012年報資產負債表披露的詳細數(shù)據(jù),“應付職工薪酬”科目下包含的“工資、獎金、津貼和補貼”項目全年發(fā)生額高達16311.11萬元,而與此相對應的“社會保險費”項目支出金額卻僅為1403.41萬元,尚不及前一項目支出金額的10%。
而這一比例,很明顯低于國家規(guī)定的、由企業(yè)承擔的員工社保繳納比例約32%的標準范圍。
由此,筆者認為,中炬高新并未按照《勞動法》的相關要求,為全體員工足額繳納社會保險,這便將該公司置于違規(guī)經營的危險境地。中炬高新雖然回復稱“公司是按照中山市的社會保險費繳費區(qū)間進行繳納”,但資產負債表中所示的金額與《勞動法》中的要求的數(shù)額確實存在差額,又該作何解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