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秀敏
摘 要:河北省唐山市遵化市新店子鎮(zhèn)位于遵化市城南三十華里處,其方言的使用歷經千百年,已形成了相對穩(wěn)定的地域方言。但通過調查發(fā)現,新店子鎮(zhèn)方言也在悄悄發(fā)生著變化,取而代之的是普通話。
關鍵詞:方言;生活水平;旅游熱潮;經濟基礎;上層建筑
一、經濟的發(fā)展,加速了語言的轉變
由于老百姓生活水平的提高,隨之審美能力的提高,他們的消費已經不只局限在各村的集市(俗稱大集),而是把腳步移到遵化市里面的超市、商場,甚至把眼光放到了廣州、北京等大城市。加之旅游熱潮走進農村,老百姓從一畝三分地走出去購物、旅游、交流,就開始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在日常生活中也就多多少少使用普通話。比如典型的有:做飯,新店子方言發(fā)音為zòu fàn,現在普遍讀為zuò fàn;還有新店子方言中的前半晌、晌午、后半晌已經普遍讀為上午、中午、下午;有地域特點的茅房也改為了廁所。
隨著經濟的增長,人們對住房的要求越來越高,隨之而帶動方言的改變經調查發(fā)現,現在農村建房的方法發(fā)生變化,原來壘地基之前的砸夯由現在的機器代替,砸夯這個詞已經退出歷史舞臺。
住房的格局較之原來發(fā)生的日新月異的變化。老樣式住房就三間,中間一間留作燒火做飯,成為堂屋地下?,F在住房都經過合理化設計,趨于樓房格局,堂屋地下已經被挪到正房一邊,或者廂房里面,正房的主要作用就是住人、待客。這樣堂屋地下一詞漸漸隱退,取而代之的是普通話中的廚房。原來沒有客廳這樣一間房,現在客廳一詞使用頻率相當高。
經濟的發(fā)展改變了農業(yè)的耕作模式。原來的手工耕作已經被機器化代替,所以原來農業(yè)生產的許多工具都被束之高閣了,如:馬嚼子(束縛牲口嘴的網狀物),套包子(放在牲口脖子),糧食瓢(種地播種用),鍘刀(鍘麥子用),而當下年輕人可能更多的知道旋耕機,播種機,收割機。
二、鄉(xiāng)鎮(zhèn)企業(yè)的出現,促使了語言的變化
新店子鎮(zhèn)由于地理位置優(yōu)越,盛產許多有特色的東西。如大老峪的假山石,南宅單位石灰廠,新店子村及其附近村莊的石碴場,車道峪的大櫻桃采摘園。這些有地域特色的產品,除在本地銷售外,還銷往全國各地。所以,其企業(yè)領導以及業(yè)務員在對外洽談業(yè)務的時候,就把普通話的使用提上了日程。如新店子方言中的“你把(bǎi)這個材料弄弄(nèng nèng)”現在也和普通話一樣讀為“你把(bǎ)這個材料弄弄(nòng nòng)”,這些潛移默化中促進了新店子方言的轉變。
三、文化水平的提高,推動了語言的變化
隨著九年義務教育的實行,現在年輕人的最低學歷是初中。加之今年高考擴招,考入大學的人數越來越多。每年假期回家的大學生,必定會帶回一定數量的普通話,從而影響其周圍的人。再有,大學生的擇偶標準從家鄉(xiāng)擴大到全國。家中父母為了和子女對象交流順暢或顯示對對方的尊重都或多多少地使用普通話。
總之,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在經濟發(fā)展的大潮中,方言難免受到沖擊,這從側面也體現出,方言作為一種地域文化也是與時俱進的。
(作者單位 河北省遵化市新店子中學)
?誗編輯 斛建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