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克慧
經(jīng)過參加寧夏中衛(wèi)市海原縣市級骨干教師培訓學習,雖然又忙又累,但心里感到無比的充實。因為在此培訓中,我學到了很多知識。懂得了教育教學中的一些好方法,了解了班級管理中運用心理學知識的重要性。在中衛(wèi)市師資培訓中心及海原縣教體局的精心安排下,我通過網(wǎng)絡學習,學習了《初中現(xiàn)代詩歌解讀與教學策略》等9個模塊的內容,聆聽了教育專家及學者的講課,自己閱讀了大量的學習參考內容;自學了《做成功教師的50招》,并認真做了詳細的學習筆記;有幸聆聽了銀川市教科所張建才特級教師關于《教師8種角色的轉化》、自治區(qū)教研室丁曉玲老師關于《班級管理中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法》;還聆聽了海原縣教體局副局長馬德福和師培訓中心主任田玉壽的講話,要求我們加強學習,與時俱進,端正態(tài)度,認真學習,振作精神,積極參加學習培訓。專家、學者對教育教學各個領域的精辟見解、對新課程理念的認識,使我受益匪淺。下面我就本次培訓學習中談談自己的一些認識:
一、努力提高師德修養(yǎng)。不斷反省總結。為人師,不僅要對學生負責,也要對社會負責。如果馬馬虎虎教學,也可以應付過去,這只是敷衍塞責履行教學工作。如果我們養(yǎng)成了自省精神,就可以在一日工作完了之后,自檢一下自己是否盡職盡責。反省自己可以激勵自己,這是積極進取的表現(xiàn)。要正確對待學生。要建立一種和諧的師生關系,教師與學生之間的教與學的關系實際上是一對矛盾,處理得好,會教學相長,形成一種師徒般的師生關系,但處理不好,會產(chǎn)生對立情緒,造成教師不愿教,學生不愿學的局面。并且作為教師深感責任重大,對學生嚴格要求固然是必要的,但不能認為師生間就是一種教育與被教育的簡單關系,因為這種不平等的師生關系會阻礙師生間的平等交流,觀點具有“權威性”,久之則會壓抑學生的潛能,不利創(chuàng)新人才的培養(yǎng)。我時常會注意到了學生的一些想法,盡量讓其講完其看法,然后我再講講我的看法,不同之處我們探討,這樣可激發(fā)學生的一些有見解的想法和看法。好的師德師風的一個具體表現(xiàn),就是師生之間保持一種人格上的平等。相互學習、相互尊重。要關心愛護學生,對學生負責。教師切勿將此言理解為可以用“家長”的身份來干涉學生、指使學生甚至利用學生。老師應去研究學生的心理,研究人的個性,因為每個學生都有不同的個性,然后根據(jù)不同個性的學生去因材施教,去處理一些問題,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老師要多了解學生的要求,不管是在思想工作還是教與學工作中,只要多了解學生的要求,我們的辦法才會更多,處理問題會更慎重,師生間只要形成了一種和諧關系,教學工作、思想工作就會比較順利。必須樹立平等對待觀。每個學生都有自身的閃光點,只是我們老師沒有把他發(fā)掘出來。每一位學生都是祖國的花朵。要提倡平等對待,教師應服務于全體,不厚此薄彼,想到手心手背都是肉,好生差生都是生,努力做到一碗水端平,讓所有學生同乘一輛前行的車;教師應服務于全面,對每一個學生的思想品質,學習成績以及身體素質都要悉心關照,服務周到,促使其全面發(fā)展。
二、要善于在班級管理中運用心理學知識
中小學生的心理健康存在很多的問題。有些中小學生性格扭曲變形,離家出走,自殺等社會悲劇的日益增多,很多問題生的行為等問題,并非是思想道德的問題,大多是心理因素所致。因此,教師必須擔負起心理醫(yī)生的使命,注意調節(jié)學生的心理。使學生精神飽滿地投入到學校與生活中。教師要當好這一角色,必須做到:
1、多閱讀些心理學的書籍,了解學生常見的心理問題癥狀。
2、要多些與孩子進行思想交流,關心孩子的情緒變化。特別是對于問題生,更要在學校和生活中加以關注,及時發(fā)現(xiàn)其不良情緒,并因勢利導。幫助他們消除心理疾患,使孩子們健康茁壯成長。要牢記自治區(qū)教研室丁曉玲老師的諄諄教誨,深刻反省銀川市某中學師生之間因一些小事引起學生自殺的事件。絕不讓同樣的事件發(fā)生在我們的身邊。作為教師,要在師生溝通的時候,將心比心,站在對方(學生)的立場考慮問題。
三、要轉變教育教學觀念。在傳統(tǒng)課堂教學中,很多教師只注重學生吸收了多少知識,不注重學生獲得知識的過程。經(jīng)過培訓學習后,認識到學生的學習過程是一個自主探究的過程,教師在這個過程中起著主導的作用,而不是主體作用。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充分引導學生去搜集材料,分析材料,解決問題。教師要通過多種形式來培養(yǎng)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大膽質疑的精神,引導學生能多角度、多層面地去思考出現(xiàn)的問題,能舉一反三,提出多種不同的問題。教師在引導學生討論問題時應讓他們暢所欲言,相互研討,自己尋找答案,尋找規(guī)律。在教學中,可嘗試先讓學生對同一思路去解決,再引導學生用新的思路對問題進行分析研究,讓學生能個別看到一般,從現(xiàn)象透視本質,從偶然中發(fā)現(xiàn)必然,從而使他們的思維變得靈活而富有創(chuàng)造性。在教學中,我們平時布置作業(yè),評價作業(yè),總是以同一個標準來要求學生,這是一種錯誤的做法。專家告訴我們,在教育教學中要求要關注學生的個性差異。因為個性差異是客觀存在的,它是教育的結果,同時也是教育的依據(jù)。每個孩子都有其獨特的個性和智力潛能,是一個完整的個體,有聰明的,有遲鈍的;有善于思考的,有善于記憶的;有開朗活潑的,有性格內向的;有意志堅強的,有性格懦弱的……。在愛好上,有愛好跳舞的,有喜歡唱歌的;有愛好美術的,有喜歡文學的等。作為教師,要“因材施教”,根據(jù)學生的興趣愛好和性格等,對學生進行有的放矢的培養(yǎng)。新課程改革強烈呼喚教師要有自己的教學個性。因此,教師必須塑造自己的教學個性。個性如何培養(yǎng)呢?專家告訴我們:要讀書。名師成長經(jīng)歷告訴我們,每一個教育家都離不開學習。他們在工作之余,勤奮讀書,廣泛涉獵各領域的知識,為自己的成功打下了堅實的基礎。要善于吸收和改造。教師在教學中為了解決問題,免不了要借鑒他人的東西,但很多人總是把名師的一套完整地搬到自己的教學中來?!捌鋵?,一個有個性的教師要有獨立思想來支撐。沒有個性化的思想,教師是不可能形成自己個性化的教學風格的,而思想是在自己實踐并在對他人經(jīng)驗改造吸收的過程中產(chǎn)生的?!币虼耍處焸€性化教學風格的形成和發(fā)展,應該在借鑒別人的經(jīng)驗的基礎上,用審慎的目光去吸收,要看是否適合教師自身的特點,本地學生的實際情況,不要“照單全收”。要結合自身的特點,揚長補短。教師教學個性的形成需要結合自身的特長,不能全面發(fā)展?!敖馃o足赤,人無完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特長和短處,根據(jù)自己的實際情況出發(fā),不斷強化發(fā)展自己的長處,才能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學特色和教學風格。認真學習了《做成功教師50招》后,我深深地體會到了在教學實踐中,教師除了具備專門學科的知識和技能以外,還需具備過硬的教學研究能力。這種能力需要在長期的教學實踐中,借助反思不斷探究和解決問題,掌握科學研究的本領。教師反思就是把自己作為研究對象,研究自己的教學理念和教學實踐,反省自己的教育教學實踐,反省自己的教育觀、教育行為及教育效果,以便調整、改進和提升。反思是提高教學能力的有效途徑之一。前蘇聯(lián)教育家贊可夫就曾說過:“沒有個人的思考,沒有對自己經(jīng)驗尋根問底的精神,提高教學水平是不可思議的?!苯處熑裟芙?jīng)常反思,把對教學實踐的認識由感性上升到理性,并把點點滴滴的成功經(jīng)驗記錄下來,日積月累,匯小溪成江河,就會形成自己獨特的教學經(jīng)驗和教學個性。
骨干教師的培訓是短暫的,但意義深遠,它不僅使我對自己的職業(yè)有了全新的認識,同時也錘煉了自己的專業(yè)素養(yǎng),拓寬了我們的知識視野,幫助我找到了自身的不足,為我日后的專業(yè)成長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我們要有創(chuàng)新意識,與時俱進,發(fā)展自己,成長自己。爭做新課程改革的領頭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