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紅貞
摘 要:浙江寧波一名六年級小學生的作文因為質疑“園丁說”,而被網(wǎng)上熱傳。老師,到底應該是修剪枝丫的園?。窟€是帶領孩子領略一路風景的導游?教與學的成功與否直接決定著教學效率的高低。做一個陪著幼兒看風景的老師,在兒歌教學中,引導幼兒在依言會意,據(jù)意識言,以言表意的過程中進入語言所描繪的情境,把語言文字所描繪的故事情節(jié)巧妙地設計成一個情境,以說讀等言語實踐形式將抽象的文字符號還原成鮮活的生活畫面,啟迪幼兒去捕捉語言的豐富內涵。做一個陪“蝸?!鄙⒉降膶в?。
關鍵詞:園??;導游;主動;游戲;情境
一、導游—了解幼兒需求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以及《3~6歲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南》都指出,幼兒的學習就是幼兒通過自己特有的方式與周圍環(huán)境互動的過程,是幼兒主動地探索周圍的社會環(huán)境、自然環(huán)境和物質世界的過程。通常一提到學習,往往僅僅與讀書、聽課、做作業(yè)等學業(yè)活動聯(lián)系起來,把學習僅限于學業(yè)學習,這種看法屬于狹義的學習觀,但是,以此來理解3~6歲兒童的學習的話,則是不適宜的。已有許多實例表明,如果成人把幼兒的學習僅僅局限于反復的練習、認字、寫字、做數(shù)學題的話,將對幼兒的學習與發(fā)展造成極大的傷害。這是由幼兒的年齡特征、認知特征、所持的經(jīng)驗的特征及其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所決定的。
我深深地感嘆,這位小學生的“導游”說真的挺合適:他們帶我們去參觀一個地方,或許會我看見樹,你看見鳥,他看見水,每個人所發(fā)現(xiàn)、拍攝到的景色都不一樣。老師教我們的內容是一樣的,有的幼兒記住了他喜歡的,這個對自己有幫助,另外一些幼兒呢?感覺那個適合自己,同樣的知識,而我們對它們的理解不同,也就造就了不同的人才。幼兒的家庭教育、性格、情感的不同,也就需要我們因材施教。
二、導游—創(chuàng)新教學
1.教學準備
拿幼兒園語言教學中的兒歌教學為例,在課前準備時,老師是導游,多引導幼兒感知兒歌的背景、文化、習俗、交流(交談),記得在新加坡上學的女兒暑期作業(yè)不多,但要完成的內容也讓我不解,如“看張國榮演唱會,說說你對他的評價你對世界金融危機怎么看?”為了這些題目,女兒上電腦查資料,到書店看書,忙得不亦樂乎,我當時很沮喪,和女兒一起的中國學生在學習各科知識,在上補習班,這算什么作業(yè)?可是你會慢慢發(fā)現(xiàn),孩子是快樂的,思維是活躍的,和你探討的范圍越來越廣,我已無法應對。老師就是孩子學習中的導游。學習他人的長處,多引導幼兒去找一找兒歌內容的背景、文化、習俗,多問幾個為什么,再進行教學時,幼兒會容易理解和朗誦兒歌,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不以會讀為目的
兒歌教學中,會讀是基礎,精思是核心,巧語是關鍵,活用是歸宿。引導幼兒質疑,把握起點,糾正當前幼兒的呆讀、傻讀、有口無心的兒歌學習現(xiàn)狀。引導幼兒在依言會意,據(jù)意識言,以言表意的過程中,提高其掌握兒歌的能力。在集體活動時,老師留給幼兒足夠的時間,引導幼兒思悟相融,在思悟的過程中培養(yǎng)學習兒歌的能力。引導幼兒進入語言所描繪的情境,把語言文字所描繪的故事情節(jié)巧妙地設計成一個情境場,以說、讀等言語實踐形式將抽象的文字符號還原成鮮活的生活畫面,啟迪幼兒去捕捉語言的豐富內涵。這樣,走進幼兒視野的就不是一個個孤立靜止的語言符號,而是一組組鮮活的可視可感的畫面,于是,兒歌的意義就在幼兒的心中創(chuàng)生了,幼兒的言語智慧得到了提升。教學需要拓展,而不是就書論書,文本拓展,要超越文本,更要反哺文本,離開文本的拓展那是無木之本,無源之水。
做一個教育園地中的導游,重內容,重本質,重過程,使過程與結果相融,是一個過程,是一種狀態(tài),也是一種品質,一種文化,更是一種境界。
三、導游—老師
無論園丁、花草,永遠在院子里,局限于自己所在的天地,有與時代脫離,與周圍隔離之嫌,這些花草的命運都已經(jīng)安排好了,牡丹不會變成玫瑰,百合不會變成月季,雖然會有嫁接,自己能做的,也只不過是發(fā)芽,吸取營養(yǎng)罷了。它們只需要接受,而沒有自己的想法。孩子把老師從園丁轉化為導游,是有一定道理的。從孩子的視角看,導游的角色更能引起孩子的興趣。平時,我們說得最多的是“老師是園丁,學生是花朵?!眻@丁辛勤耕耘,修枝施肥,花朵才會開得更艷。意思是,老師是規(guī)范學生行為的,起到幫助和扶持的作用,孩子要按照大人的意圖才能發(fā)展得更好。而導游,顧名思義是起引導作用,導游只要稍作引導和指點,游客游什么?怎么游?有何收獲?那就是自己的事了。這種方式非常符合孩子要求平等、自由的天性,也符合教育的本質——引導。在大家眼中,導游可以帶領大家看最美的風景,在此過程中導游需要園丁般的執(zhí)著和耐心,需要循循善誘,更需要關注全體。所以,我希望老師像導游,帶領幼兒去游覽各種美好的風景,而不是只像園丁,修剪掉不聽話的枝丫,讓孩子成長為只會聽話的植物。
(作者單位 江蘇省南通市南靈幼兒園)
編輯 董慧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