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航
摘 要:以蔡元培先生“先務(wù)者,修己之道”的主張為依據(jù),提出了中學生的修身思想。
關(guān)鍵詞:修身思想;修己之道;價值觀;世界觀;人生觀
“先務(wù)者,修己之道”的主張是蔡元培先生在《中學修身教科書》的第一章《修己》篇中提出的,論述了體育、德育、健康、學習之間的關(guān)系。其實修身的重要自孔子之時起就一直被重視,并將其作為教育的八目之一。《論語》中孔子云:“生而知之者,上也;學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學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學,民斯為下矣?!边@是要求學生達到自我認知的水平,能夠正確地認識自我,才不會迷失自我。再有,《論語》中很多類似于“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這樣的話語,便是教導學生要勤奮好學。還有,“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這是要進行自覺反思。這些雖只是孔子關(guān)于修身的一部分看法,但足以體現(xiàn)孔子重視修身
之程度。當時的儒家、道家、墨家都講究修身,盡管內(nèi)容不盡相同。1902年頒布的額《欽定中學堂章程》和1904年頒布的《奏定中學堂章程》是從制度上確立了普通中學的地位。
蔡元培先生所提倡的修身是中西結(jié)合,兼容并包,由小及大,由個人到國家的一個過程。
如何去實現(xiàn)蔡元培先生所說的修身在筆者看來是較為重要的一個問題,要想有好的結(jié)果,就一定要知道怎么去做,三個修身的要素的實現(xiàn)更是要基于修身的方法或者說是行為的基礎(chǔ)之上。
一、從自身做起,慎獨己身,修己達人
要有康健的體魄,才能有去實現(xiàn)理想的后盾;要有知識和技能,
才能有實現(xiàn)理想的條件;擁有了這些,就需要高尚的德行去進行約束了,這應(yīng)該就是修身的要義了。西方有哲學家說過:“康強之精神,必寓于康強之身體。”即通過飲食、運動、習慣、作息和心情去保證健康的體魄。習慣是人的第二天性,它影響著人的性格,因此習慣往往和細節(jié)一樣,它甚至決定了一個人的未來。比方說,人要勤奮、要自制、要勇敢、要善于交際。
二、推己及人、及社會、及國家,修己升華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因而,不論什么職業(yè)的人,只要能做好修己,即便不能為國家、社會做出什么大的貢獻,至少也不會做出不利的事情來。一個人離不開人的社會,這些人包括身邊的父
母、兄弟姊妹、配偶、子女,還有有著共同利益的處在同一社會結(jié)構(gòu)中的人,我們要學會去真誠地對待家人、朋友,對于所面對的財產(chǎn)、名譽也要用公正、正確的視角去對待、去處理。
三、良心為本,德之甚之,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世界觀和人生觀
善是人的本性,出于好的動機去做好的事情。善良的人,他的德行也不會太差。理想是人的希望,擁有理想的人才能為之奮斗,才可能收獲人生的意義。人生的目的分為三種:快樂的,即快樂為本,雖有不同的來由,但都是為了獲得人生的喜悅;克己的,控制自己的欲望,即所謂的無欲則剛;實現(xiàn)的,以實現(xiàn)自己的人生價值為主要目的。無論是哪種人生目的,筆者認為,只要是基于良好的道德之下,那就都應(yīng)是可取的。正確的價值觀、世界觀和人生觀是
建立在良心、道德、責任等之上的,同樣,這也是樹立三觀的必要
條件。
(作者單位 東北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部思想政治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