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玉燕
碰撞
《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著重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而培養(yǎng)這種能力的途徑應是語文實踐。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tǒng)一,是新課程倡導的新理念,也是語文學科的特點?!缎游镞^冬》是一篇童話故事,課文采用擬人的手法,揭示了小動物過冬的不同方式。文章生動有趣,把小動物禮貌待人的美好形象表現(xiàn)得栩栩如生,符合二年級兒童的年齡特點,是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朗讀能力和審美能力的好教材。
靈感
好的課文內(nèi)容使學生百讀不厭,同時也能開啟教師的教學智慧。這篇課文圖文并茂,活潑形象,富于童趣,富于想象,富于創(chuàng)造。在領悟小動物過冬的不同方式時,引導學生用不同的朗讀方式,讓學生走近小動物,變換角色,師生相互交流、心靈碰撞,使人和動物的情感達到和諧統(tǒng)一。
課堂特色
“以讀為本”是本節(jié)閱讀課教學的重要特點。學生是學習的主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在教學中教師應引導學生充分讀書,在讀中體會文本,感受情感,尋找快樂,延伸知識。學生在閱讀中感知、感悟,培養(yǎng)語感,受到潛移默化的情感熏陶,獲得重要的思想啟迪。
本課的課型特色一是能喚起兒童的學習興趣,二是能實現(xiàn)高效的課堂。
教學目標:對文本的再深入理解,結(jié)合文本開展多種方式的語文實踐活動,對兒童視野的開闊。
著力體現(xiàn)“三新”“三重”,即理念新、設計新、方法新;重閱讀、重積累、重延伸。
教學過程:
一、簡筆畫引入,激發(fā)興趣
1.教師用簡筆畫畫出小動物,讓學生說出它們的名稱。
同學們,你們知道嗎?每當寒冷的冬天到來的時候,小動物們就開始為過冬做準備了。你們想知道它們是怎樣過冬的嗎?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一篇關于小動物過冬的課文。(板書課題)
2.小動物送禮物:課文朗讀動畫欣賞。
二、品讀課文,深入感知
1.自讀課文,注意語句要讀通順。
2.小組學習生字。
3.猜字謎。(學生自由發(fā)言)
三、精讀課文,指導朗讀
(一)小燕子
1.游戲:觀察圖畫,分辨季節(jié)。
2.秋天到了,天氣有什么變化?小動物該干什么了?我們先來看看,小燕子是怎樣過冬的?
3.指名學生讀一讀,說說小燕子是怎樣過冬的。(去南方過冬)
4.咱們再來讀第二句話。(是呀,小燕子一年四季要靠吃蟲子生活。冬天這里沒蟲子啦,所以它要飛到南方去啦!)
5.加上動作表情讀燕子的話。
6.(課件)小朋友們看,每年的秋天,天氣一涼,小燕子就飛呀飛呀,飛過高山,飛過大海,要飛幾萬里“出國”到澳大利亞、印度等溫暖的地方去過冬。像小燕子這樣秋天飛南方,春天再飛回來的鳥兒叫候鳥,過冬方式稱為遷徙。
(二)青蛙
1.小燕子還掛念著小青蛙呢,你聽它在關心地問小青蛙呢。
2.課件出示第三自然段。
3.小青蛙快來告訴小燕子吧。(指名學生朗讀)
4.聽了大肚皮青蛙的話,你知道了什么?(學生交流)
5.哪個組來演一演這只小青蛙要睡大覺,加上動作、表情來讀。
6.(課件)小青蛙吃得飽飽的,用頭刨一個小坑,蹲在坑里不吃不喝美美地睡大覺,一直要睡到明年春天呢!
7.你知道像它這樣的過冬方式叫什么嗎?(冬眠)
(三)小蜜蜂
1.課件出示小蜜蜂。
師:小燕子飛南方,小青蛙睡大覺,小蜜蜂怎么辦?請大家讀一讀。
2.指名說。(躲進蜂巢備糧)
3.(課件)這些勤勞能干的小蜜蜂,冬天來了躲在蜂巢里吃著香甜的蜜,該多開心呀!
4.分角色朗讀,情景表演。(各小組分角色朗讀課文,學生戴著頭飾進行課本劇表演。)
四、回憶課文,鞏固練習
1.(多媒體出示)小燕子飛到( ),因為那( );青蛙( );小蜜蜂吃藏在( )里的( )。
2.讓學生思考問題并指名回答。
3.多媒體介入答案到括號內(nèi):小燕子飛到(南方過冬),因為那兒(暖和);青蛙(鉆到泥土里冬眠);小蜜蜂吃藏在(蜂巢)里的(蜜)。
五、知識延伸,課外拓展
1.了解其它動物過冬。(小組活動)
2.現(xiàn)在你就是小燕子、青蛙和小蜜蜂,你想對人類說什么?(學生自由發(fā)言,呼吁大家愛護小動物)
六、教師總結(jié)
通過本課的學習,我們懂得了好朋友之間要互相關心,互相幫助,團結(jié)友愛。同學們,自然界還有很多秘密等著我們?nèi)ヌ剿鳎灰覀兣W習,一定會成為小小科學家。
(責任編輯 史玉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