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向
摘 要:語文是人文性與工具性的統(tǒng)一。新課標“以學生為本”的理念,更強調(diào)了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讓語文課堂充滿關愛的氣息,是人文性的體現(xiàn)途徑之一。
關鍵詞:語文課堂; 充滿關愛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3315(2013)09-052-001
教師作為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如何將人文性落到實處是個值得思考的問題。我認為,讓語文課堂充滿關愛的氣息,是人文性的體現(xiàn)途徑之一。
一、在鼓勵中表達愛
尊重學生,是對學生進行人本關愛的立足點。課堂,作為一個流動的過程,鼓勵和贊賞是最好的潤滑劑。對學生答案中的積極因素我們要充分予以肯定,讓學生體驗成功的喜悅,從而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激發(fā)他們下次參與的欲望,營造一種良好的學習氛圍,這樣帶動全體學生主動投入到學習中去。我們可以在鼓勵中幫助學生糾正,給他再次嘗試的機會,提升學生的學習熱情。這種熱情可以是星星之火,但足有燎原之勢。
教育家第斯多惠說:“教學藝術的本質(zhì)不在于傳授本領,而在于喚醒、激勵和鼓舞?!崩蠋熤挥姓驹趯W生的立場,與學生真正地進行心靈的碰撞,才能真正實現(xiàn)學生為本。
看過這樣兩個課例:一位教師教學《狐假虎威》,問:“你認為狐貍的主意是好是壞?”大多數(shù)學生說狐貍的主意壞,因為它在說謊。個別學生認為狐貍的主意好,它雖然說謊,但巧妙地保護了自己。教師評價說:“大家講得都有道理,特別是后面一位同學有獨特的見解,真了不起!”另一位教師教學《景陽岡》,一個學生提出:“老虎的爪子有幾個腳趾?”老師評價說:“你倒不如問老虎身上有幾根毛?!比嗪逄么笮Α5谝晃唤處煶浞肿鹬貙W生的意見,培養(yǎng)了學生自尊、自信的品質(zhì),而第二位教師對學生的冷嘲熱諷則極大地傷害了學生的自尊心。試問這位學生今后還敢對語文有興趣嗎?
我教學《小抄寫員》一文,要求學生從文中找出描寫敘利奧心理活動的句子讀一讀。一個平時朗讀水平欠佳的同學馬上舉起了手。為了鼓勵他,我請他回答?!皵⒗麏W聽……了心里像刀割……一樣。父親竟不……管……他了!就是這個過去連他咳……嗽一聲都要擔……心得了……不得的父親?!币蝗缂韧降植贿B貫的朗讀。在同學們的笑聲中,這位同學紅著臉坐了下去。見狀,我馬上讓他接著說說為什么要選擇這一段。他說因為敘利奧此時心里像刀割一樣,非常難受,他也覺得難受。我立刻讓他再用這種難受的心情讀一遍。這一遍,我驚喜地發(fā)現(xiàn)他強調(diào)了“刀割”、“不管”、“咳嗽”等詞語,并且明顯降低了語調(diào)。還沒等我開口表揚,一些同學就已經(jīng)輕輕鼓起了掌。這位同學的臉上也漾開了自豪的表情。從此,他的語文學習更主動了,這無疑為我的課堂增添了新的動力。
二、從教材中尋找愛
新課程標準指出:“語文課程豐富的人文內(nèi)涵對學生精神領域的影響是深刻的,學生對語文材料的反映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應該重視語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學內(nèi)容的價值取向。”
作為教材,語文課本的篇篇課文都蘊涵著深刻的人文內(nèi)涵,富于人文精神,這些課文,反映了作者對世間事物的看法,對生命的崇敬與思考,蘊涵著豐富的人類文化精髓。
《養(yǎng)花》是老舍先生的一篇佳作。先生講述的與花花草草的情緣,更讓人心有戚戚。由這篇文章引導學生關愛花草關愛自然便成了我的目標之一。教學過程中,我引導學生側(cè)重體會了“雨天全家出動搶救花草”和“養(yǎng)花的煩惱”這兩個情節(jié)?!盀槭裁慈页鰟訐尵然ú荩俊薄凹热皇菍憳啡?,為什么還要寫?zhàn)B花的煩惱?”在這兩個問題的解決過程中,我和學生一起感受到:真正關愛一種事物的時候,我們都是可以為它全心付出的,是喜亦樂,憂亦樂。學完這篇課文,很多同學對花草產(chǎn)生了興趣,并且開始嘗試養(yǎng)花。以前只知道鮮花的美麗,現(xiàn)在更體會到了養(yǎng)育花草關愛自然的幸福。
由此可見,發(fā)掘教材中作者的人文關懷,理解并遷移到日常生活中來,可以引導學生學會留心、關愛身邊的事物。
《大自然的秘密》將視角落在了人與動物的關系上?!叭耸侨f物之靈。然而,當人自作聰明時,一切都可能走向反面?!倍嗝瓷羁痰牡览恚榱俗屚瑢W們懂得關愛動物的真諦,課前,我讓同學們暢所欲言與喜愛的小動物間的趣事,繼而話鋒一轉(zhuǎn),“我們在充分表達對它們的喜愛時,或許就將他們推進了死亡之谷?!蓖瑢W們帶著好奇而略顯沉重的心情進入了課文。學完了這一課,同學們紛紛表示不會做像文中作者那樣的傻事,自然界不管什么動植物,愛它就要尊重它。
這便是教材所賦予我們的愛的真諦,我們帶著發(fā)現(xiàn)的眼睛,就必然能看見愛的光芒。
三、將心靈中裝滿愛
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苯逃姨招兄壬f:“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動,惟獨從心里發(fā)出來的,才能打到心的深處?!焙喲灾?,要做一名心中有愛的教師。
讀《山中雜記》你能為小鳥的一家相親相愛動容;讀《野草》你能為種子那不可抗的力振奮;讀《詹天佑》你能為詹天佑嚴謹?shù)目茖W精神喝彩;讀《我站在鐵索橋上》你能為頭頂“二郎山的云霧”,腳下“大渡河的白浪”心潮澎湃;讀《小抄寫員》你能為小敘利奧的懂事熱淚盈眶;讀《可愛的中國》你能為祖國母親承受的壓迫激情吶喊……這便是愛的力量。
《可愛的中國》一課適于朗讀,教學之前,我反復閱讀。從默讀,到小聲讀,到大聲朗讀。越讀下去,越能深切感受祖國母親當年的滿目瘡痍。“哀莫大于心死。”這些兒女們何以眼睜睜地看著母親遭受欺辱與壓迫!課堂上,我將全部的感情投注到范讀中去。讀到母親的罵聲:“難道我四萬萬七千萬的孩子,都是白生了嗎?難道他們真像著了魔的獅子,一天到晚睡著不醒嗎?”我義憤填膺;讀到展望未來“歡歌將代替了悲嘆,笑臉將代替了哭臉,明媚的花園將代替了凄涼的荒地”我豪情滿懷……我驚喜地發(fā)現(xiàn),同學們也跟隨著我的情緒,時而欣賞,時而憤怒,時而悲慟,時而憧憬。對祖國的愛,不用多言,盡在我們充滿愛意的閱讀和感悟中。
新一輪語文課程改革為語文教學打開了一扇窗口,“人文”的號角愈演愈烈。同時“關愛”特色校園文化建設,也要求我們老師在語文教學中要更好地貫穿“關愛”思想,營造充滿人文關懷的語文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