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小燕
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教師為了實現教育目的,完成教育任務,在教育過程中一直起主導作用。教育過程在很大程度上是通過教師的組織與領導完成的,也就是把學生作為客體。然而,在教育理論中卻這樣闡述:“學生是自我教育和發(fā)展的主體”。就教學的過程來說,必須要有學生的參與,他們具有主觀能動性,是主動參與教學過程的,這就體現出學生學習的同時又是自我教育和自我發(fā)展的主體。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和發(fā)展,我們的數學教育必須從傳統的“以教師為中心”的桎梏中解脫出來,樹立新的“以學生為主”的觀念。小學數學作為一門主要課程,在培養(yǎng)和發(fā)展小學生主體性方面起著極為重要的作用,對培養(yǎng)具有創(chuàng)新精神的開拓型人才具有深遠的意義。此文就小學數學教學如何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在這里談幾點粗淺看法,愿與大家共同探討。
1樹立主體教育觀念
教育理論中說:“學生作為自我教育和發(fā)展的主體主要包括:自覺性、獨立性、創(chuàng)造性?!弊杂X性表現為自覺積極地參與教育過程,不僅僅認識到外部的教育要求,而且也要認識到自身發(fā)展的目標,把自己當做教育對象。自覺的嚴格要求自己,充分發(fā)揮主體的能動作用;獨立性表現在學習實踐中具有獨立性,一切學習活動靠自己完成,自我發(fā)展是自己獨立實踐的結果;創(chuàng)造性是學生學習主體作用的最高表現形式,主體意識強的學生,他們不會滿足學習中的已取得的結論和結果,他們會根據自己的學習心得、實踐經驗、興趣愛好、個性特點等,在學習中綜合運用以獲取的知識,實行知識的再加工與創(chuàng)造活動,從而滿足自身發(fā)展的需要。創(chuàng)造性是學生自我發(fā)展的重要因素。
2培養(yǎng)興趣,調動積極性、主動性
興趣是推動學生學習的一種最實際的內部驅動力,是學生學習積極性最現實、最活躍的心理成分,學生一旦對學習產生了興趣,就會在大腦中形成優(yōu)勢興奮中心,促使各種器官對學習高度注意,從而為參與學習提供最佳的心理準備,是學生主體性發(fā)展的前提。
首先,教師在教學新知識前,先主動、形象地講清這堂課所學知識在實際中的應用和對今后學習新知識的作用和意義,激發(fā)學生思考解決矛盾的興趣。其次,還要求教師抑制自我中心意識,尊重學生的勞動,創(chuàng)造和諧、愉悅的氛圍,使學生產生信任感、親近感。再次還要重視課堂教學的藝術性、形象性、鮮明性、趣味性,揭示數學教材本身的魅力,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觀性,使他們生動活潑地進行學習??傊?,最大限度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發(fā)揮主體作用的程度。
例如,教“100以內數的組成”時,我設計了一個小游戲,即:“幫助水果娃娃找數”,每個水果娃娃代表一個數,每個同學都扮演一種水果,學生一聽自己可以變成水果,個個都懷著好奇心,七嘴八舌地爭著充當水果回答問題,課堂氣氛一下子就活躍起來了。于是,學生帶著熾熱的興趣與追求進入了學習過程。
3指導閱讀,在解決疑難中發(fā)揮主體作用
很多數學老師認為:“閱讀”是語文課的事,與數學無關緊要。其實,在數學課堂教學中,同樣要重視“閱讀”,而且必須培養(yǎng)學生閱讀數學課本的習慣和能力。因為,學會閱讀,也就是學會了一種學習數學的方法。古人云:“學貴有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敝鲃淤|疑問難是主動學習的體現。因此,在閱讀中,教師要鼓勵學生大膽質疑,主動探索。學生能解決的問題讓學生自己解決,學生獨立解決不了的問題分組討論,共同解決;有些問題實在解決不了,教師適當點撥給予解決。如教學“倍數和約數的意義”時,指導學生初讀時先了解要學什么知識(約數和倍數的意義),再細讀,再討論,思考教師提出的問題:在什么情況下才有倍數和約數的關系?倍數和約數能單獨存在嗎?最后教師引導學生在反復閱讀中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如此,學生不僅有了發(fā)表自己獨立見解的機會,而且充分發(fā)揮了主體能動性的作用。
4營造寬松和諧的課堂氛圍
教學是教師與學生共同協作完成的一項活動,是人的思維活動的感情交流的過程。因此,要使教學獲得成功,師生應相互尊重,在尊師愛生的感情支配下,課堂氣氛才能融洽。學生帶著強烈的求知欲、十分敬佩的目光聆聽老師的講課,老師同樣以民主、熱情、和藹可親的面孔面對天真可愛的學生,天天如此,師生之間的情感就會不斷加深,即使是學困生也會在這樣的氣氛影響下慢慢的消除了與老師的隔閡,達到良好的心理狀態(tài)。老師講的話學生也愛聽,樂于接受,教師教得開心,學生學得愉快,這就是教育與教學成功的前提。因此,營造寬松和諧的學習機會是教學成功的關鍵。
5科學訓練,教學生學會學習
“未來的文盲不再是一字不識的人,而是沒有學會學習的人?!币虼?,“教”必須讓學生學 會“學”,學生的學習能力是在學習活動中發(fā)展起來的。在教學過程中,要讓學生有充足的學、看、思、做、活動的時間,要依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循序漸進地對學生進行自學訓練、觀察訓練、思維訓練。這樣才能交給他們科學的學習方法,使他們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發(fā)展他們獨立的學、思、練的能力。只有學生在學習活動中具備了這些能力,才稱得上“會學習”,才能真正地喜歡學習,主動學習。
在教學中,只有重視學法指導,培養(yǎng)學生的參與意識,使學生樹立正確的學習動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學生才能從機械被動的學習中解放出來,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才能增長知識,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