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紹男,李軼春,吳緒星(.廣西壯族自治區(qū)合浦縣皮膚性病防治院檢驗科 5600;.廣西壯族自治區(qū)北海市中醫(yī)院檢驗科 56000;.廣西壯族自治區(qū)合浦縣紅十字醫(yī)院檢驗科 5600)
快速診斷糠秕孢子菌性毛囊炎的實驗室傳統(tǒng)檢查方法是滴加10%氫氧化鉀處理標本,然后通過顯微鏡查找糠秕孢子菌;其他方法還有復方剛果紅染色法、派克墨水染色法、龍膽紫染色法[1]、美蘭染色法[2-3]等,經過染色后,使用顯微鏡查找糠秕孢子菌。美蘭染色法是快速診斷糠秕孢子菌性毛囊炎的理想方法。其檢驗的質量保證對于持續(xù)提高實驗室糠秕孢子菌檢驗的工作效率和可信度非常重要。本研究采用美蘭染色法與培養(yǎng)法對256例疑似糠秕孢子菌性毛囊炎患者進行檢測,分析影響美蘭染色法診斷糠秕孢子菌性毛囊炎的因素。
1.1 標本來源采集自2011年1月至2012年3月來本院就診的疑似糠秕孢子菌性毛囊炎患者256例。需檢查的部位在檢查前1周不使用任何抗真菌藥物。
1.2 試劑0.6%堿性美蘭溶液;培養(yǎng)基按廖萬清等主編《真菌病》的橄欖油培養(yǎng)基配方配制。
1.3 方法每例患者用75%乙醇消毒皮膚表面,用取材刀刮擠丘疹毛囊內容物。納入試驗的每例患者取2個標本。將每例患者的其中一個標本接種于培養(yǎng)基中,37℃培養(yǎng)1周后鑒定結果;另一個標本涂于一張玻片上,待涂膜干燥后,用火焰固定,滴加0.6%堿性美蘭液1滴,染色1min,然后沖水,涼干后用油鏡觀察,記錄結果。
256例疑似糠秕孢子菌性毛囊炎患者中,培養(yǎng)陽性210例,經臨床診斷及治療跟蹤確診為糠秕孢子菌性毛囊炎患者為210例。美蘭染色法陽性為201例,其中5例陽性結果與培養(yǎng)結果不符,為假陽性,是污染所致,污染率為1.2%(5/256);有14例陰性結果與培養(yǎng)結果不符,為假陰性,漏檢率為5.55%(14/256)。
經回顧性分析,導致2例假陽性原因是滴加香柏油時,加油棒曾接觸過陽性標本的涂膜,造成污染;另外導致3例假陽性的原因是鏡頭接觸陽性的涂片鏡檢完畢后,未用擦鏡紙仔細擦拭油鏡頭,除去鏡頭上可能黏附的孢子菌,將孢子菌傳遞給下一張涂片,造成假陽性。造成假陰性的因素比較多,主要有標本質量、人員素質等因素。根據(jù)ISO15189的內涵,通常將過程控制分為分析前質量管理、分析中質量管理、分析后質量管理[3-4]。下面從分析前、中、后談談對美蘭染色法診斷糠秕孢子菌性毛囊炎的室內質量控制的注意要點。
分析前質量控制受到多種因素影響,也是最難控制的環(huán)節(jié)。分析前質量控制已經成為保證準確檢驗結果的重要核心部分[5]。目前基層醫(yī)院檢驗科工作人員學歷低,缺乏檢驗專業(yè)理論知識,存在人才缺乏和業(yè)務素質普遍偏低的現(xiàn)象,特別是細胞學、形態(tài)學、微生物學等方面的知識缺乏比較突出[6]。重視檢驗人員的科學技術素質;加強專業(yè)學習,不斷更新專業(yè)理論知識,同時重點進行糠秕孢子菌檢查操作技術的基礎教育及實際操作訓練有利于提高檢查結果的質量。實驗室必須建立標準操作程序(SOP)文件,操作要嚴格按照操作規(guī)程操作。實驗室每次制備一批新的染色液時以及每周需使用未經染色的已知陽性和陰性的涂片進行染色鏡檢,并記錄結果,以保證染色液的質量。載玻片不清潔、含有油脂,或載玻片有劃痕等在檢查時都會有誤差,所以一般要求用新的載玻片。新的載玻片應先用熱肥皂水洗刷,再用1%~2%濃度的鹽酸浸泡24h,再用自來水沖洗干凈,最后用蒸餾水沖洗3次,干燥備用。用前再用干凈紗布將載玻片擦拭幾次,用鉛筆在磨砂面載玻片的磨砂面上注明試驗的序號及標本的序號,若使用無磨砂面的載玻片,則使用玻璃刻刀在載玻片一端的1/3處進行標注,不能用記號筆或膠布,確保載玻片清潔無油脂、無劃痕。
患者需檢查的部位在檢查前1周不使用任何抗真菌藥物,否則可能出現(xiàn)假陰性。選取典型皮疹取材,嚴格編號或標識。將采集到的丘疹毛囊內容物,在載玻片正面右側2/3的中央處均勻涂抹面積為5mm×7mm 的卵圓形涂膜。把涂膜已干燥的載玻片放置在報紙上,如果透過涂膜不能分辨報紙上的5號字,則表明該玻片涂抹過厚,會影響鏡檢結果。固定溫度不宜過高,以玻片背面接觸手背不燙為準,否則可能造成細菌碳化,導致假性。涂片制好后應及時染色,滴加美蘭染液蓋滿整張涂膜,染色期間始終保持涂膜被染色液完全覆蓋,染色太久會導致藍色背景太深,容易遮蓋細菌。
檢驗人員要保證顯微鏡經常處于良好的工作狀態(tài)。要使用光學性能好及機械部分靈活的顯微鏡,使用分辨率高尤其是油系物鏡的分辨率高的顯微鏡,并且要有良好的光源。嚴禁油鏡頭直接接觸涂片上的涂膜。按照結果報告的標準仔細觀察足夠的視野數(shù)。登記前反復核對檢驗單、涂片上的標注。檢驗報告單是標本檢測的最終結果,也是提供給臨床診斷的依據(jù)。也是分析后質量控制工作的必備環(huán)節(jié)[7]。檢驗后的每一張涂片結果應按規(guī)定準確記錄在實驗室登記本上。審核結果、簽名,及時發(fā)出報告,以便盡早為臨床提供診斷依據(jù)。
糠秕孢子菌性毛囊炎是由圓形或卵圓形糠秕孢子菌引起的皮膚真菌病,好發(fā)于中青年,其外觀酷似尋常型痤瘡、細菌性毛囊炎,毛囊蟲樣毛囊炎、脂溢性皮炎等皮膚病,臨床上極易造成誤診。加深對糠秕孢子菌性毛囊炎發(fā)病原因、臨床特點、皮疹特征的認識,加上相應的實驗室檢查,是防止糠秕孢子菌性毛囊炎誤診誤治的必要條件[8]。所有質量控制的最終目的是實驗室發(fā)出的檢驗報告準確、可靠,對臨床診斷、治療有參考價值[9]。只有做好室內質量控制,防止污染和漏檢,保證試驗結果的準確性,才能防止糠秕孢子菌性毛囊炎誤診誤治,體現(xiàn)實驗室存在的價值。
[1]徐明,張弘,鄧勁松,等.馬拉色菌顯微鏡檢查的方法學比較[J].福建醫(yī)藥雜志,2011,33(1):70-72.
[2]鐘白玉,刁慶春,黃秀英.方法介紹:美蘭染色法在馬拉色菌毛囊炎診斷中的應用[J].嶺南皮膚性病科雜志,2002,9(2):154,160.
[3]熊琳,代亞玲.美蘭染色法在馬拉色菌檢測中的應用[J].四川大學學報:醫(yī)學版,2004,35(2):277-279.
[4]叢玉隆.檢驗醫(yī)學高級教程[M].北京:人民軍醫(yī)出版社,2010:1012-1017.
[5]董大光.淺談醫(yī)學檢驗分析前質量控制[J].中華全科醫(yī)學,2012,10(7):1143-1144.
[6]曾再祥.質量控制與醫(yī)院檢驗科管理[J].中外醫(yī)療,2012,31(11):145.
[7]吳靜一.做好血液流變學檢驗質量控制的探討[J].中國社區(qū)醫(yī)師:醫(yī)學專業(yè),2012,14(17):275.
[8]王潔,胡利發(fā),杜華,等.糠秕孢子菌毛囊炎37例誤診分析[J].西北國防醫(yī)學雜志,2006,27(3):226-227.
[9]趙惠,劉勛.臨床微生物學室內質量控制的管理[J].檢驗醫(yī)學與臨床,2011,8(6):757-7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