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中教師應找準細讀的著力點,做到“該教該學的就教就學,不該教不該學的不教不學”,還時間于學生閱讀。
一、用好導語,確定細讀目標
導語分為單元導語和課文導語,它采用“蹲下來與學生對話”的話語姿態(tài),注意貼近學生的接受心理,循循善誘的導入單元的學習情境,同時每組導語都配有表現(xiàn)專題內容的背景圖,用直觀的方式更形象地揭示專題。單在單元教學之前,教師可以先用好導語。在預習時學會讀單元導語。在學習一組新課文時,可以先讓學生讀導語,找出學習本單元的要求,然后讓學生瀏覽整組課文,確定本單元的教學重點,定好本單元的細讀目標。課前導語安排在每一組課文的略讀課文,其實也是提示在學習略讀課文時的學習重點,學習此類課文,是在對細讀的一個延伸,是檢驗學生的學習效果。在教學前讀導語,確立細讀目標。例如,六年級下冊第四組“外國名篇名著”導語中寫到:“閱讀時要把握主要內容,體會作品中人物的思想感情,關心人物的命運。有條件的,還可以再找一些外國名著讀一讀?!备鶕?jù)“體會作品中人物的思想感情,關心人物的命運?!痹诮虒W《賣火柴的小女孩》《凡卡》時,可以把這一個確定為細讀的目標。
二、找準著力點,落實細讀目標
細讀中心句?!镀呗伞らL征》是一代偉人毛澤東的傳世之作,這首詩氣勢磅礴,格調高昂。全詩不僅大處雄渾,節(jié)奏強烈,抑揚頓挫,而小處精細,對仗工整,用詞精當。首聯(lián)“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本渲小半y”和“閑”形成強烈對比,突出了紅軍的豪邁氣勢和情感,統(tǒng)領了全詩的各個場景,“更喜岷山千里雪,三軍過后盡開顏。”更是贊揚紅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因此,在教學時,可以把著力點放在中心句去感受詩人的情懷,品味語言的魅力,感悟長征的艱辛。不用把時間花在理解詞語的意思和支離破碎的問題上,騰出時間讓學生閱讀毛澤東的其他詩詞,或者有關長征的其他作品。
細讀重點段。重點段是文章之精華,作者的感情所在。在教學時,把著力點放在重點段上,可以少走很多歪路。《桃花心木》是臺灣著名作家林清玄的一篇散文。作者借樹苗的生長,來比喻人的成長。在教學時,可以讓學生找出重點段細讀,學生很快找到14自然段,種樹人的話使作者受到感動,文段中有這樣一句話:“不只是樹,人也是一樣,在不確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較經得起生活的考驗,會鍛煉出一顆獨立自主的心。”學生細讀這句話后,可提出這樣的問題:(1)樹木的“不確定”是指什么?(2)聯(lián)系生活實際說說你對這句話的理解。第1題,可以聯(lián)系上文細讀12自然段理解,從而理解人的“不確定”指生活的變化無常,會經受困難或遭遇不幸等。第2題通過聯(lián)系生活實際談了身邊的事例,有的還能從反面談到一些生活在“溫室里的花草”,經不起生活的風雨。
細讀插圖。人教版六年級上冊《我的伯父魯迅先生》這篇課文,有一幅插圖。插圖畫的是“救助車夫”,在教學時,可以這樣設計:(1)觀察插圖,說圖意。師:請大家看看圖,用自己的語言說說圖上的內容。生:圖上畫了爸爸和伯父救助車夫。生:爸爸拿著藥水,伯父蹲下身子為車夫包扎。(2)看插圖,讀文本。師:課文是怎樣描寫這個畫面的?請找出來。學生找出“爸爸跑到伯父家里……扎好繃帶?!睅煟喊职趾筒甘窃鯓幼龅??(3)交流資料,升華插圖內涵。師:誰能說說你課外收集到的關于魯迅先生的資料。魯迅先生是什么身份?想想資料上的內容,再看看圖中的魯迅先生,你有什么感受?師:是啊,魯迅先生就是這樣為別人想得多??!這時候,你能用一句話概括嗎?請在插圖寫下你的話語。生:為別人想得多,為自己想得少。生: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六年級第一學期的《少年閏土》的 “看瓜刺猹圖”。課文一開始,展現(xiàn)在讀者面前的是閏土看瓜刺猹的場面??梢?,少年閏土的形象深深地烙印在作者的腦海里。這時,老師可以讓學生看插圖,在課文中找出與這幅插圖有聯(lián)系的段落,通過品味,學生感悟到在作者的記憶中,印象最深刻的就是這個“看瓜刺猹”的畫面,從而把學生引到閏土給“我”講述的四件事情中,感受“我”對豐富多彩的農村生活的向往。
責任編輯 邱 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