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長的文化認識影響學校辦學
《中小學校長》2013年第5期刊登孫洪然文章指出,學校是傳承人類文化的搖籃。校長的文化意識越高,對學校的文化影響就越大;校長的文化品位越高,對學校內涵發(fā)展影響就越深。所以,校長的文化認識程度對學校辦學的影響是廣泛、巨大,更是深遠的。校長只有具備深厚的文化功底,才能使他所帶的團隊在教育改革大潮中立于不敗之地。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校長首先是教育思想的領導,其次才是行政領導。”陶行知先生也說過,“要看一所學校怎么樣,首先要看他的校長,因為校長是一所學校的靈魂。”在辦學條件、教育質量大致相近的情況下,學校之間的竟爭就更多地表現在文化含量和品位上。可以說,文化是學校品牌的內涵和靈魂。校長是做人的工作的。他的文化深厚度,知識寬廣度,愛心真誠度,決定處理事情以及處理與老師關系的水平高低。有文化、更有愛心的校長關懷起來會更巧妙、到位。
對學生違紀要慎重處理
《內蒙古教育》2013年第14期刊登姜德華文章指出,班級管理是擺在班主任面前的一個工作任務,要想管理好班級,讓班級朝著自己要實現的管理目標前進,這就需要班主任具備相應的管理藝術。處理違紀的手段和方法是多樣的,要根據具體情境、具體事件適當處理。為了防止因為批評違紀學生,使學生的學習注意力被分散轉移的情況發(fā)生,班主任對出現在自習課的違紀現象,一般不要當場對學生進行批評,立刻把他們叫到教室外面或辦公室進行批評的做法也要少用,因為這樣會造成學生學習注意力的分散轉移。一堂課轉瞬即逝。如果使學生發(fā)生一次學習注意力被分散轉移,都會浪費學生寶貴的學習時間。對他們的批評教育要放在課后,不要在教室里當著全體學生進行。班主任既要制止學生自習課上的違紀現象,維持自習課的有序,又要講求做法的科學,避免當制止學生自習課違紀亂鬧時,又讓學生處于新的注意力分散轉移的情況發(fā)生。
教學常規(guī)管理是學校中心環(huán)節(jié)
《湖南教育》2013年第4期刊登陳俊文章指出,課堂是實施教學任務的“主戰(zhàn)場”,是學校工作主陣地。而常規(guī)教學管理是學校管理的核心環(huán)節(jié),是學校教育教學質量提升的主渠道,更是促進教師培養(yǎng)成長的重要手段。有效的教學常規(guī)管理,首先就是要聚焦課堂,力求評而有據,查而有效,管而有功。這就要求學校的行政人員必須深入到課堂,既做思考者,也做實踐者;應是發(fā)現者,更是引領者。
教育教學質量所有的問題和差異,其核心在于課堂,解決的辦法也只可能在課堂。學校行政的教學常規(guī)管理一定要重心前移,從課堂入手,深入教學一線,持續(xù)深入地開展研究與實踐,開展切實有效的培訓,引領、指導教師提升課堂教育教學能力。一定要通過充分調研,立足發(fā)現的問題集思廣益,樹立新課程理念。
中學生法制教育要重新審視
《教學與管理》2013年16期刊登楊春芳、汪莉文章指出,近年來,青少年犯罪問題日益凸顯。雖然我國頒布實施了《未成年人保護法》和《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法律法規(guī),但是,目前針對中學生,尤其是初高中交接年齡段學生的法制教育,效果并不理想。因此,對中學生法制教育現狀進行重新審視,積極探索中學生法制教育新途徑,顯得尤為重要。學校必須把法制教育同文化教育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法律教育課的課時應該給予充分保障,或作為單獨課程實施教育。為了便于學校法制教育的開展,教育部門應當根據不同年齡段學生的特點,編印中小學生法制教育叢書,循序漸進地進行法律基本知識教育。此外,還應加強法律專業(yè)教師隊伍建設。如果沒有接受過系統(tǒng)專業(yè)訓練的專業(yè)教師,就無法樹立起法律意識和專業(yè)思維方式,也就無法培養(yǎng)出有正確法律意識、法制觀念的學生。學校應積極構建適于學生遵紀守法、健康成長的環(huán)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