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反思是一種有益的思維活動和再學習方式,每一位優(yōu)秀教師的成長都離不開教學反思。通過教學反思,教師積累教育教學經(jīng)驗教訓、更新教學觀念、改善教學行為、提升教學水平、提高教學質量。它可以激活教師的教學智慧,探索教材內容的嶄新呈現(xiàn)方式,構建師有互動機制及學生學習新方式,也是教師成長的“催化劑”,是教師發(fā)展的重要基礎。如何引導教師在實踐中反思,在反思中逐步養(yǎng)成反思習慣,提高反思能力,學會反思呢?
一、學會及時反思
筆者認為,在新課程的理念下進行教學反思是非常有必要的,可部分教師常常把它當作是一種負擔,一種任務。如果一位教師只顧埋頭拉車,默默耕耘,從不抬頭看路,也不反思回顧,那么,充其量他只能成為一個地道的“教書匠”,而永遠無法實現(xiàn)真正的超越和自我發(fā)展。
對教師來說,“寫教育隨筆”無疑能幫助我們提高教學效率。一節(jié)課上完了,教師應該馬上回想一下:這節(jié)課哪些地方是成功的,哪些地方還需要改進;有時即使這種教學方法在這個班效果是很好的,那么到了另一個班,根據(jù)那個班學生的情況,教學方法還需要進行哪些改進和調整,然后在另一個班進行改進和調整后的教學嘗試,并根據(jù)課堂教學效果,再做今后的反思和改進。這樣整理自己的教學思路,清理自己的教學行為,總結自己的教學得失,捕捉課堂教學時的某個細節(jié),及時記下課堂中精彩的小插曲。工作之余,平靜從容地悠游于書籍之中,寫下自己的讀書感悟。在讀書中反思,讓教育名著擦亮自己的雙眼,熾熱自己的教育情感,改變自己的教育理念。
二、學會勤于反思
教學實踐證明,教師自身的經(jīng)驗和反思是教學專業(yè)知識和能力的最重要來源。勤于反思、善于反思是幫助教師形成自己教育理想的有效途徑。一名優(yōu)秀的教師不僅具有課堂教學知識、技能和技巧,而且具有對自己的教學方法、教學內容進行反思、研究和改進的能力,以及對教育的社會價值、個人價值等更廣闊的教育問題的探究、處理能力。一名出色的教師,會習以為常地、堅持不懈地對教育活動的各種現(xiàn)象包括教師自身的行為進行反思、分析,進而進行反饋、調節(jié),以使自己的教學活動、教學行為趨于優(yōu)化。
有經(jīng)驗的教師之所以有經(jīng)驗,就在于他們勤反思,善于反思,及時更新教學理念,在教學實踐中不斷總結、不斷探索,在總結和探索中走向成熟。如他們上完一節(jié)課或教完一篇課文之后,習慣于坐下來回想一下,寫點教后感,寫下一得之見,記上疏漏失誤之處;把教學過程中預先設想到的新穎的情境引入法、留有懸念的結束語或者對偶發(fā)事件處理的巧妙方法等,進行認真的反思、總結,在課后做好記錄,便于今后教學時借鑒使用,也可以在此基礎上不斷完善。一名教師,無論新老,總有自己工作的甘苦和成敗得失,每上完一節(jié)課,或多或少會有些不足的地方,應該經(jīng)常問自己:我的教學思想和教學特色是什么?我的教學風格在哪里?我的教學步驟流暢有效嗎?設計的活動步驟能吸引學生嗎?所有的學生都參與進來了嗎?當然,“金無足赤,人無完人”,再完美的課堂教學總會有點滴疏漏、失誤之處。比如:在課堂教學中,探究性學習不到位、沒有照顧到學困生、合作學習沒有達到實效、對學生的評價語不夠恰當、沒有及時解決學生的提問等,教師應在課后及時記錄下來,并對這些問題作深刻的剖析,為今后進一步改進做好準備。如果遺漏太多,就得趕緊采取措施及時補救,并確保今后不再犯同樣的錯誤。如果我們能夠及時將這些稍縱即逝、可遇而不可求的所見所思記錄下來,并從理論的層面和教學研究的角度加以反思,就能為自己積累價值不菲的精神寶藏,而且還會不斷提升自己的實踐水平和理論水平。
三、學會深入反思
教學反思不是簡單的回顧,而是針對自己的教育教學行為、模式、方法等進行的系統(tǒng)回顧、分析與研究。教師應針對教育教學方面的成功與失敗進行深入思考與分析,研究探討課堂教學中哪些方法有效。有效的原因是什么;哪些方法、環(huán)節(jié)是失敗的。失敗的原因又是什么。進而針對教學方法加以認真修改、提高,最終形成比較成熟的、有效的教學策略,使教學反思真正成為積累個人在教學方面經(jīng)驗的寶貴園地。
在課堂教學方面,教師在一定的教學理論和學科專業(yè)知識基礎上,教師反思著力點主要還應該以課堂為中心,以教學策略作為主要的研究對象。教師把教學過程中發(fā)生的這樣或那樣的事件用案例研究、課堂觀察、課后小結或反思札記等形式表現(xiàn)出來,井對此進行分析、探討,以進一步優(yōu)化課堂教學,提升教育教學水平。同時反思自己反思的內容與方向;還有反思實際教育資源,如學校環(huán)境、辦學條件、學生生活、學習體驗,探究學生的最近發(fā)展區(qū)。教學反思要成為不斷提升教學質量的動力和源泉;成為教師專業(yè)成長的有效途徑,必須以優(yōu)化教學、提高實效為要旨.教師通過總結教學的成功之處、寫教學的不足之處、寫教學機智、寫學生創(chuàng)新、寫“再教設計”,把反思中得到的啟示、體會、對策轉化成為后續(xù)教學的具體舉措,真正體現(xiàn)在提升教育教學質量、改善師生的學習生活品質和提升精神境界上,這樣的教學反思才有力度。
四、學會務實反思
反思不是簡單回想自己全部的教學情況,而應是一種可重復實驗的具有研究意義的教學思考,這就要求教師在一段時間內做到反思點相對集中??梢允菍W校本學期的“教研主題”,可以是教學中遇到的共性的問題,或者是當前教研的熱門話題,都可以成為“反思的點”。比如可以反思“學生小組合作學習策略的指導”,從備課開始,著重于“合作學習策略的指導”,課堂實踐后再來看“合作學習策略的指導”的落實,研究名師課堂也去挖掘人家是如何進行“合作學習策略指導”的。長時間對于“這一點”進行反思,有利于接近問題的本質,讓研究更加深入,更有實效。同時,我們在進行教學反思時要發(fā)揮學校教研組或備課組的功能作用,即引領大家一起反思,進而提高反思的層次。如果反思只是教師個體單獨進行的,那自然會有其封閉性和局限性,容易囿于自我。如果采用群體間對話,就不僅可以使個體的思路更加清晰,而且來自交流對象的反饋往往會激起個體更深入的思考,激發(fā)更多的創(chuàng)意和思路。如對于名師課例,進行專題性沙龍活動;開展“同課異構”活動,看不同的教學設計,不同的教學方法所產(chǎn)生的不同的教學效果。這樣的教研活動,會讓老師們在反思中博采眾長,“反思”的收獲會遠遠大于“課例”給我們帶來的收獲?;蛘呤恰疤荻葌湔n”,就是在開學初請剛剛教過這一年級的老師幫即將進行教學的老師備課,把教材中的難點、教學中的得失進行交流,這種備課很有實效。
由此可見,教學反思要做到課前反思與課后反思相結合;知能反思與教法反思相結合,既要注重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更要注重這些教育教學方法是否科學、高效;“點反思”與“面反思”相結合,即一課時與全課時相結合。這樣才能真正提高反思的實效性,才能真正地完善教學。教學反思的意義在于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因而有效的反思應及時回到教育教學實踐中,將反思后的得與失充分地與教育教學實踐相結合,在實踐中檢驗,在實踐中發(fā)展,在實踐中創(chuàng)新。
總之,教學反思是教師專業(yè)發(fā)展和自我成長的核心因素。因為理論只有通過實踐檢驗才能得到不斷的完善和修正,體現(xiàn)自身存在的意義和價值;而實踐中出現(xiàn)的問題只有上升到理論層面加以剖析,才能探根究源,使教師真正獲得智慧的提升和專業(yè)的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