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恩芳 唐穎 馬英
(1.上海市浦東新區(qū)泥城社區(qū)衛(wèi)生服務中心 上海 201306; 2.上海市浦東新區(qū)光明中醫(yī)院 上海 201300)
本文進行睡眠質量的調查,并分析影響睡眠的相關因素,研究結果將為開展耳穴埋豆法治療失眠提供參考。
2012年9月-2013年2月,隨機抽取上海浦東新區(qū)泥城社區(qū)6個村居委450名18~60歲居民。
1.2.1 匹茲堡睡眠質量指數量表(PSQI)
由受過培訓的社區(qū)護士實施調查,視文化程度的高低分為自評和調查人詢問填寫,量表填寫時間要求在5~20 min。該量表經劉賢臣等[1]修訂,由19個自評條目和5個他評條目構成,18個自評條目參與計分,組成7個成分,每個成分按0~3級計分,累計各項得分為PSQI總分,總分范圍為0~21分,得分越高,表明睡眠質量越差。以PSQI總分<7分為睡眠質量正常者、≥7分為低睡眠質量者。量表的分半信度0.87,以總分等于7為劃界分,靈敏度為98.3%,特異度為90.2%。
1.2.2 一般項目調查表
包括人口統(tǒng)計學資料、身心健康情況、家庭及社會關系、一般經濟狀況、失眠家族史等。
全部調查人員接受有現(xiàn)場調查經驗的教師集中培訓,保證對量表作客觀的解釋,調查過程中不對任何問題作引導性說明。問卷統(tǒng)一編號,對每天收回的問卷進行抽查,剔除漏填、替填等不合格的問卷。
SPSS 21.0軟件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不同人群睡眠質量不良率及分布特征作一般性統(tǒng)計描述,對睡眠質量相關因素在不同人群的分布作卡方檢驗。
發(fā)放問卷450份,收回432份,剔除錯填、漏填、替填等不合格問卷,得到有效問卷404份,有效率為90%。其中,男147人(36.4%),女257人(63.6%),男女比例為0.6∶1;年齡18~60歲,平均(38.3±1.85)歲;專業(yè)技術人員99人(24%),公務員24人(5.9%),企事業(yè)人員84人(20.8%),工人55人(13.6%),自由職業(yè)者46人(11.4%),學生26人(6.4%),農民29人(7.2%),退休或無業(yè)務人員41人(10.1%);文盲3人(2.5%) ,小學或初中40人(27.5%),高中/中專111人(27.5%),大專/本科及本科以上170人(42.1%);單身75人(18.6%),已婚310人(76.7%),分居/離異14人(3.5%)和喪偶5人(1.2%)。
PSQI調查測評了404人,正常睡眠質量者(PSQI評分<7分)340人;低睡眠質量者(PSQI評分≥7分)64人,兩組PSQI因子分及總分見表1。
表1 兩組PQSI因子分及總分比較(±s,分)
表1 兩組PQSI因子分及總分比較(±s,分)
分組 n 睡眠質量 入睡時間 睡眠時間 睡眠效率 睡眠障礙 催眠藥物 日間功能 PQSI總分低睡眠質量者 64 1.89±0.7152.36±0.7642.30±0.9032.44±1.0221.42±0.6860.83±1.1211.47±1.00712.59±3.553正常睡眠質量者 340 0.69±0.5710.61±0.6930.37±0.5250.29±0.5950.68±0.5540.01±0.0940.74±0.829 3.37±1.940
對一般人口學特征,和9個失眠相關因素進行x2檢驗。結果顯示,性別、年齡、職業(yè)類型、婚姻狀況、吸煙、失眠家族史、身體患病共7個因素與睡眠質量不良的發(fā)生有關(P<0.05,表2)。
睡眠質量差者PSQI總分與其各成分的相關性分析發(fā)現(xiàn),各成分均與PSQI總分呈顯著正相關,相關系數有顯著性意義(P值都<0.005),睡眠時間相關系數高達0.83(表 3)。
表2 低睡眠與正常睡眠質量影響因素分析比較 n(%)
表3 睡眠質量差者PSQI各成分與總分間的相關性分析
不同國家和地區(qū)由于種族、地理環(huán)境、經濟水平和文化等因素的不同,睡眠質量可能有所不同,同時也與抽樣方法、調查對象和診斷標準有很大關系。國外大多數流行病學調查結果顯示,歐洲有4.0%~22.0%[2]、美國有33.0%[3]的人患失眠癥。根據WHO最近一項針對中國區(qū)睡眠調查結果顯示,中國失眠者高達2.5%,且有上升趨勢[4]。本次調查結果顯示:泥城社區(qū)18~60歲睡眠質量不良率為15.8%。馬琳等[5]報道吉林省居民睡眠質量不良率為12.6%;2008年山東省在第三次精神疾病流行病學抽樣調查18歲以上居民睡眠質量問題發(fā)生率13.2%[6]。
本次調查顯示:①女性睡眠質量低于男性,與以往研究[7]基本一致。女性往往要處理更多的家庭瑣事,且就業(yè)壓力增大,心理負擔加重,再加上激素水平的改變等從而影響了睡眠質量。②隨著年齡的增加,機體機能逐漸減退,睡眠質量隨之下降,40~60年齡段的人為發(fā)病高峰,這與山東省的調查結果[6]一致。③受教育程度較低者更易引起失眠,這方面既往研究[8-9]并未得出統(tǒng)一結論,但與馬琳等的研究一致[5]。④分居、離異、喪偶者睡眠質量較差,與栗克清等的研究一致[10]。⑤無業(yè)人員的睡眠質量較差,沒有穩(wěn)定的工作,閑賦在家睡眠沒有規(guī)律,造成各種睡眠障礙。⑥疾病影響睡眠。⑦睡眠質量受生活行為習慣的影響,吸煙可能誘發(fā)睡眠障礙,但未見飲酒與睡眠質量有關聯(lián),這與馬琳等的研究一致[5]。⑧有失眠家族史的患者更容易患失眠癥。睡眠的影響因素還有很多,有待在更大樣本人群中加以驗證。
參考文獻
[1] 劉賢臣, 唐茂芹, 胡蕾, 等. 匹茲堡睡眠質量指數的信度和效度研究[J].中華精神科雜志, 1996, 29(2): 103-107.
[2] Ancoli-Israel S, Roth T. Characteristics of insomnia in the United States: results of the 1991 National Sleep Foundation Survey.I[J]. Sleep, 1999, 22(suppl 2): S347-353.
[3] Chevalier H, Los F, Boichut D,et al.Evaluation of severe insomnia in he general population: results of a European multinational survey[J]. J Psychopharmacol, 1999, 13(1): 21-24.
[4] 石月杰, 李恒駿, 張海峰. 頭穴埋線治療失眠癥療效觀察[J]. 上海針灸雜志, 2011, 30(11): 738-740.
[5] 馬琳, 寇長貴, 常琳, 等. 吉林省長春市居民睡眠質量調查及其相關因素分析[J]. 吉林大學學報(醫(yī)學版), 2010,36(4): 787-793.
[6] 張敬懸, 盧傳華, 唐濟生, 等. 山東省18 歲及以上人群睡眠質量的現(xiàn)況調查[C]//中國睡眠研究會第五屆學術年會論文摘要匯編. 北京: 中國睡眠研究會, 2008: 253-258.
[7] Morphy H, Dunn KM, Lewis M,et al.Epidemiology of insomnia: a longitudinal study in a UK population[J]. Sleep,2007, 30(3): 274-280.
[8] 于守臣, 宋彥, 張忠山. 腦力與體力勞動職業(yè)人群睡眠障礙流行學調查的對照研究[J]. 中國行為醫(yī)學科學, 2009,9(2): 108-109.
[9] Hartz AJ, Daly JM, Kohatsu ND,et al.Risk factors for insomnia in a Rural population[J]. Ann Epidemiol, 2007,17(12): 940-947.
[10] 栗克清, 孫秀麗, 崔利軍, 等. 河北省18歲以上居民睡眠質量及相關因素[J]. 中國心理衛(wèi)生雜志, 2008, 22(4): 302-305, 318.